血友病(Haemophilia)属于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症状是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血液不容易凝固,也难以形成血块来止血,因此容易出现出血时间延长、反复瘀青或关节出血等情况。
血友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注射凝血因子来帮助控制病情。部分药物,例如含有抗抑制子凝血复合物(Feiba)的注射剂,价格昂贵,一单位费用高达数万新元。
在新加坡,这类药物可通过综合诊疗机构(Polyclinic)、专科医院或国家血液服务中心(HSA、NUH、SGH 等) 获取,并可能由 政府补贴或医疗津贴计划 提供部分资助,以减轻患者负担。
有些人会误以为血友病等同于血癌,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血癌通常指的是白血病(Leukemia),与血友病完全不同。接下来,我们将为你介绍血友病的症状、成因、遗传方式,以及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这种罕见的遗传疾病。
血友病的 6 大症状
血友病的症状轻重,主要取决于血液中凝血因子的浓度,可分为:
- 轻度:凝血因子浓度介于 5%–30% 之间
- 中度:凝血因子浓度介于 1%–5% 之间
- 重度:凝血因子浓度低于 1%
如果凝血因子缺乏属于轻度,患者通常只有在手术或发生较大伤口时,才会有明显出血风险;但若属于重度,则可能在没有外伤的情况下出现自发性出血。
以下是血友病常见的六大症状:
- 大片瘀青:皮肤轻微碰撞后就出现大面积瘀青。
- 血尿或血便:小便或大便中带血。
- 不明原因流鼻血:经常流鼻血,且不易止血。
- 关节疼痛、肿胀或紧绷:反复出血会造成关节损伤。
- 接种疫苗后出血异常:注射部位长时间出血或淤血。
- 手术或牙科治疗后不明原因出血:伤口出血时间过长,不易凝固。
有些较严重的血友病患者,即使只是头部受到轻微撞击,也可能出现颅内出血。虽然这种情况相对罕见,但仍需特别留意,并防范可能出现的其他并发症状:
- 长时间头痛
- 嗜睡或出现昏睡情况
- 持续不断的呕吐
- 抽搐或癫痫发作
血友病原因:基因遗传或突变
血友病患者的血液中缺乏协助凝血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人体共有 13 种凝血因子。根据患者缺乏的因子种类,血友病可分为以下三型:
- A 型血友病:缺乏第八凝血因子
- B 型血友病:缺乏第九凝血因子
- C 型血友病:缺乏第十一凝血因子
在血友病的三种类型中,A 型和 B 型最为常见,而 C 型的症状通常较轻微。血友病的成因多半与基因遗传缺陷或基因突变 有关。在遗传学上,它属于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当相关基因出现缺陷时,就可能导致血友病的症状。
血友病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在人类基因序列中,共有 23 对染色体。其中第 23 对为性染色体,女性为 XX,男性为 XY。第八与第九凝血因子都位于 X 染色体 上。
如果女性其中一个 X 染色体带有缺陷,而另一个是正常的,仍可维持正常凝血功能;但若男性遗传到有缺陷的 X 染色体,因为只有一条 X 染色体,就会表现出血友病症状。因此,血友病患者大多数为男性。
预防血友病
为了预防血友病的遗传,如果家族中有血友病病史,准妈妈们可以透过产前检查与遗传谘询,评估宝宝罹患遗传性疾病的风险。
在新加坡,孕妇可透过 妇产科医生 或 国家保健集团(NHG)、新保集团(SingHealth)旗下医院与妇幼保健院(KKH) 接受相关检查与谘询服务。部分产前筛检和基因检测项目,可能可通过政府补贴计划(如 MediSave、MediShield Life)申请津贴,以减轻经济负担。
怀孕前后的血友病遗传基因检测
在怀孕期间,孕妇可以透过绒毛取样术(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 CVS) 或 羊膜穿刺术(Amniocentesis) 来检测胎儿是否患有血友病。不过,这两种产前检查都有一定风险,可能增加 流产或早产 的机率,因此建议孕妇必须先与医生充分讨论,再决定是否进行。
婴儿出生后,也可以抽取脐带血进行血液检测,以确认是否带有血友病。
血友病患者的其他注意事项
然现有的注射药物能帮助血友病患者维持接近正常的生活,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仍需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 避免高风险运动:尽量不要参与容易发生身体碰撞的运动,例如篮球、足球或橄榄球,以减少受伤及出血的风险。
- 维持良好口腔健康: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牙龈疾病,尽量减少因牙科治疗而增加出血风险的情况。
- 谨慎使用药物:部分药物会影响血液凝固,例如阿斯匹灵(Aspirin)或布洛芬(Ibuprofen),患者在用药前应先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