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全方位指南:风险因素、成因、症状与预防
根据新加坡卫生部(MOH)资料,乳癌是本地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值得注意的是,乳癌的治愈率相对较高,尤其在早期发现时,五年存活率可超过90%。 因此,定期筛检与早期发现对提升治疗效果与存活率至关重要。 什么是乳癌? 乳癌(Breast Cancer)是指乳腺管或腺泡内的细胞发生不正常分裂与增生,进而形成的恶性肿瘤。 由于乳房内含有丰富的血管与淋巴系统,癌细胞一旦形成,便有可能经由血液或淋巴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例如淋巴结、骨骼、肺或肝脏。 乳房的构造与乳癌 乳房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乳叶(Lobules):负责制造乳汁。 乳管(Ducts):连接乳头,将乳汁排出。 间质组织(Stroma):包括脂肪组织、韧带、血管及淋巴管,包围并支撑乳管与乳叶。 一般所说的乳癌(Breast Cancer),多指乳腺癌。根据癌细胞的起源,可区分为: 乳管癌(Ductal Carcinoma):由乳管内细胞发展而来,是最常见的类型。 乳叶癌(Lobular Carcinoma):由乳叶内细胞发展而来,相对较少见。 乳癌的分类与分期 乳癌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临床上最常见的区分方式主要包括: 病理分类 乳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简称DCIS) 浸润性乳癌(Invasive breast cancer) 荷尔蒙受体状态 荷尔蒙受体阳性HER-2阴性的管状A型(Luminal A) 荷尔蒙受体阳性HER-2阳性的管状B型(Luminal B) 荷尔蒙受体阴性HER-2阳性型(HER2过度表现型) 三阴性乳癌 特殊类型乳癌 三阴性乳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发炎性乳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简称 IBC) 乳癌的分期 乳癌一般分为0至4期: 第0期:非浸润性乳癌,又称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癌细胞局限在乳管或乳叶内,尚未扩散。 第1期:早期浸润性乳癌,肿瘤较小,仅局限在乳房,尚未扩散或仅少量累及附近淋巴结。 第2期:浸润性乳癌,肿瘤体积较大,或已扩散至少数腋下淋巴结。 第3期:局部晚期乳癌,肿瘤体积大,或已广泛累及淋巴结,但尚未远端转移。 第4期:转移性乳癌,癌细胞已扩散至身体远处器官,如骨骼、肺或肝脏。 除了数字分期,医生也会使用TNM分期系统: T(Tumour):描述肿瘤大小及局部侵犯程度。 N(Node):描述是否累及局部淋巴结。 M(Metastasis):描述癌症是否发生远端转移。 乳癌的常见症状 乳房或腋下出现硬块或肿块 乳头出现分泌物(特别是带血) 乳头或乳房皮肤凹陷、发红或脱屑 乳房大小或形状的明显改变 乳房持续疼痛或不适感 乳房皮肤呈现橘皮样凹陷 什么时候该求助医生? 乳房或乳头出现异常,并不一定代表就是乳癌,但若症状持续存在或影响日常生活,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评估与治疗。 此外,若您有乳癌家族病史或属于高风险族群,更应保持警觉,定期进行乳房检查和筛检。 乳癌的成因与风险因素 乳癌的确切成因目前仍未完全明确,多数情况下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研究显示,女性荷尔蒙雌激素(Estrogen)与年龄增长是影响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为常见的乳癌危险因子: 年龄增加:年纪越大,乳癌风险越高 基因突变:如BRCA1、BRCA2基因变异 长期暴露于雌激素:包括初经早、停经晚 乳房致密型(Dense Breast) 个人病史:曾患乳癌或乳房良性病变 家族病史:直系亲属曾患乳癌或卵巢癌 无怀孕或未曾生产 缺乏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