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酒精浓度越高越好?买消毒酒精要注意:3大原则
为应对新冠肺炎(COVID-19,俗称武汉肺炎),许多民众纷纷前往药局排队,希望把个人防疫措施做到完善。除了佩戴口罩外,消毒酒精(Rubbing alcohol,又称擦拭用酒精)也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物品之一。 市面上的消毒酒精浓度各有不同,消费者该如何选择?本文将为您介绍购买消毒酒精的3大原则,以及安全使用的注意事项。请记住,酒精并非浓度愈高效果就愈好,了解其成分比例与用途,才是正确的防疫观念。 根据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的资料,相较于低浓度酒精,含有60%至95%酒精浓度的干洗手液具有更好的杀菌效果。 然而,这并不代表必须选择最高浓度的酒精或含酒精消毒液才能达到消毒作用。事实上,酒精浓度过高反而可能适得其反,甚至失去杀菌效果。以下将为您逐一说明原因。 1. 70%酒精浓度杀菌效果最好 在购买消毒酒精或消毒液之前,应先了解其成分。常见的主要成分包括异丙醇(Isopropyl Alcohol,简称 IPA)与净化水(Purified water)。简单来说,消毒酒精就是稀释后的异丙醇。一般消毒酒精含有 68%–72% 的异丙醇,其余为净化水。若酒精浓度低于 50%,杀菌效果会明显下降;若超过 90%,同样无效。研究显示,约70%的酒精浓度最适合作为消毒使用。 在新加坡市面上,常见的消毒酒精也包括乙醇(Ethanol,又称 Grain alcohol)。乙醇带有轻微气味,可作为酒类饮品原料或工业燃料添加剂。相较之下,异丙醇气味更强,具有毒性,不可饮用,但广泛用于居家和工业清洁消毒,也常见于部分护肤与化妆品成分中。 需要注意的是,消毒酒精必须含有适量的水分。水不仅能作为催化剂,帮助酒精穿透细菌和病毒的细胞膜,使其蛋白质凝结而死亡,同时也能减缓酒精的挥发速度,延长其与表面的接触时间,从而提升杀菌效果。若直接使用纯乙醇,容易造成皮肤组织脱水;异丙醇则相对较温和。 部分制造商在生产时,可能会加入香料油、色素、变性剂或其他稳定剂。其中,变性剂会改变酒精化学结构,若误饮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昏迷。家中若有小孩,应将消毒酒精妥善存放,避免他们误触或误食。 2. 高浓度酒精难杀死细菌孢子 以异丙醇为例,当浓度超过 91% 时,虽然会迅速让蛋白质凝结,但同时也会在细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更多蛋白质继续被破坏,从而降低杀菌效果。 因此,不建议一般个人或家庭购买过高浓度的消毒酒精。即使它理论上能达到杀菌作用,往往需要非常长的接触时间(约 3 至 12 小时以上),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多数细菌的孢子并不会因此被杀死,只是进入休眠状态。 这是因为部分细菌在不利的环境下会转变为孢子,以降低其代谢活性(Metabolic activity),并提升对含酒精消毒液的抗性。当环境条件再度合适时,这些孢子会重新转化为活跃的细菌并继续繁殖。 按照消毒剂等级分类,异丙醇属于低级消毒剂(Low-level disinfectant)。它无法有效杀灭细菌孢子及亲水性病毒(Hydrophilic virus),主要适用于居家清洁作业,或非紧急性的病人照护,例如清洁血压带(Blood pressure cuff)。 至于霉菌问题,异丙醇的效果有限,因为霉菌滋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潮湿环境。要处理霉菌,使用漂白剂或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才是更有效的方式。 3. 高浓度酒精专门给敏感装置制造厂使用 或许您会好奇:99% 高浓度的异丙醇在什么情况下才适合使用?答案是,它主要应用于对水分敏感的产业环境,包括医疗器材制造、印刷电路板、电脑技术,以及焊接(Soldering)和返工(Rework)相关作业。 这种高浓度异丙醇对处理电脑芯片、积体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等精密装置尤其重要。由于异丙醇的蒸发速度比水快,同时能有效去除油脂与尘垢,再加上浓度高,因此能减少残渣的产生。 不过,高浓度异丙醇具有吸湿性,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能使用丙酮(Acetone),效果可能会更理想。 消毒酒精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消毒酒精时必须格外小心。酒精属易燃物,与空气和火源接触时可能形成不稳定的过氧化物(Peroxide),增加爆炸风险。铝(Aluminum)同样可能触发燃点,因此需避免接触。除了酒精浓度,储存时间过长也会提高危险性。相较之下,较低浓度的酒精更安全,因为水分能减缓酒精蒸发速度,减少空气接触时间,并避免过度干燥。 与含酒精的干洗手液一样,若过于频繁使用消毒酒精,容易带走皮肤中的天然油脂,造成干燥、龟裂或短暂刺激,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皮肤炎(Dermatitis)。 温馨提醒:消毒酒精仅能辅助消毒,并非万能。正确、规律地洗手,才是最有效的防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