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什么是食物中毒?症状、原因与治疗方式全解析

新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事件,多与食用不新鲜或受污染的食材有关,尤其是海鲜及肉类。但究竟,吃坏肚子就等于食物中毒吗? 又该如何分辨与处理?食物中毒是指摄入被细菌、病毒或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导致身体出现不适反应的情况。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

什么是食物中毒?症状、原因与治疗方式全解析

《Hello健康》将为您解析关于食物中毒的各种常识——包括其定义、病征、症状及缓解与预防方法,帮助您在面对类似情况时,能正确判断与应对。

拉肚子想吐=食物中毒?了解食物中毒的定义

许多人以为只要拉肚子或呕吐就是食物中毒,但在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定义中,食物中毒有更严格的标准。根据公共卫生单位的定义,“食物中毒事件”通常指两人或以上在食用相同食物后,出现相似症状的情况。

此外,若符合以下条件,也可被视为食物中毒事件:

  • 检出肉毒杆菌毒素,或人体样本中检测出相同毒素
  • 在可疑食品样本中发现相同致病菌或毒素
  • 摄入食物中含有化学物质或天然毒素,造成急性中毒反应
  • 经流行病学调查确认与特定食物摄入相关

换句话说,严格意义上的食物中毒不仅是单纯肠胃不适,还包括明确的病原、毒素检测及流行病学追踪。

食物中毒的5大类型

根据中毒原因,食物中毒一般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

  • 细菌性食物中毒:由食用受细菌污染的食物所引起,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杆菌、肠炎孤菌、肉毒杆菌、仙人掌杆菌及蜡样芽孢杆菌等食物。
  • 病毒性食物中毒:食物被病毒污染所致,常见病毒包括A型肝炎病毒、急性E型肝炎、诺罗病毒或沙波病毒。
  • 化学性食物中毒:因摄入含有重金属、农药或非法化学添加物的食物所造成。
  • 动物性天然毒素中毒:摄食含有天然毒素的动物性食品所致,例如:河豚、蟾蜍、热带海鱼及贝类毒素。
  • 植物性天然毒素中毒:食用含毒植物或处理不当的植物性食物,例如发芽马铃薯、野芋、野生菇类及大花曼陀罗等的植物。

此外,若食用受寄生虫(如海兽胃线虫)感染且未彻底煮熟的海鲜,同样可能引发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怎么办?多久会好?食物中毒定义、病征及症状全公开!

食物中毒的7大常见原因

导致食物中毒的原因多样,但多数与食物处理与储存方式有关。以下是常见的7大风险因素:

  • 食物烹调后在室温下放置过久:细菌会在摄氏5°C至60°C的“危险温度区间”快速繁殖。
  • 生食与熟食交叉污染:未分开处理或使用相同器具切生、熟食,容易造成细菌传播。
  • 食品处理人员卫生习惯不良:未彻底洗手、佩戴手套或在患病时准备食物,皆可能污染食材。
  • 烹调或储存设备未清洁干净:如砧板、刀具、餐具或烹饪器具残留细菌,增加感染风险。
  • 冷藏或加热不足:冷藏温度过高或加热未彻底,无法有效杀菌,使细菌持续生长。
  • 饮用或使用受污染的水源:使用未经净化的水烹调或清洗食材,可能导致细菌或寄生虫感染。
  • 误食含天然毒素的食物:例如未煮熟的河豚、野芋或有毒野菇等,皆可能引起急性中毒。

食物中毒的常见病征与症状

食物中毒的症状严重程度,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中毒原因以及摄入的毒素或细菌量。一般来说,免疫力较弱的个体,如年长者、儿童或慢性病患者,症状往往会较为严重。多数患者会在进食受污染食物后的1至36小时内出现症状,其中以呕吐与腹泻最为常见。

其他常见症状包括:

  • 腹泻
  • 恶心、呕吐
  • 腹痛或绞痛
  • 发烧
  • 头痛
  • 全身虚弱
  • 血便或脓便

食物中毒怎么办?多久才能康复?

一般情况下,若患者体质健康、免疫力正常,食物中毒的症状通常会在2至3天内逐渐缓解。但若感染较严重或摄入毒素量较高,康复时间可能需7至10天。对于年长者、儿童、孕妇或抵抗力较弱的患者,若症状持续数天仍未好转,或出现血便、脓便、严重呕吐与脱水,应立即就医。

医生会进行详细诊断,包括检验患者的尿液、粪便或呕吐物,以找出中毒源头;依据检测结果,对症给予抗生素或其他药物治疗及同时确保患者摄取足够水分与电解质,以防止因腹泻或呕吐导致脱水。

在居家照护方面,患者如出现恶心或呕吐,应暂时停止进食,让胃部休息,并持续补充水分或口服电解质饮品。其照护方式与轻度肠胃炎相似,应特别留意以下事项:

  • 逐步恢复清淡饮食(如粥、汤水、烫熟蔬菜)
  • 避免油腻、辛辣或刺激性食物
  • 保持良好个人与厨房卫生

若发现症状加重或怀疑摄入有毒物质,应立即前往医院,接受专业评估与治疗。

食物中毒怎么办?多久才能康复?

一般情况下,若患者体质健康、症状较轻,食物中毒通常会在2至3天内逐渐好转;但若情况较严重,康复可能需时7至10天。若患者属于以下群体,应格外留意并尽早就医:

  • 年长者
  • 幼童
  • 孕妇
  • 症状持续数天仍未缓解者
  • 出现血便或脓便的患者

医生会先进行详细诊断,并透过尿液、粪便或呕吐物检测以查明中毒原因,再根据结果对症用药,包括抗生素或其他适当药物。同时会确保患者补充足够水分与电解质,以防因频繁腹泻或呕吐而脱水。

在居家照护方面,若患者感到恶心或持续呕吐,建议暂时停止进食,让胃部休息,并以小口多次方式补充水分或电解质饮料。其照护原则与轻度肠胃炎相似,应注意以下事项:

  • 症状缓解后再逐步恢复清淡饮食(如粥、汤水等)
  • 避免油腻、辛辣及刺激性食物
  • 保持厨房与食具清洁,防止再次感染

若患者出现高烧、意识不清、严重脱水或持续性呕吐,应立即前往医院,接受医生的专业评估与治疗。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免责声明

Hello 健康不提供个人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

食品中毒定义(台湾卫福部食药署)https://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2275 Accessed November 16, 2022

食品中毒常见问与答(台湾卫福部食药署)https://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2572 Accessed November 16, 2022

食物中毒(台湾亚东医院)https://www.auh.org.tw/NewsInfo/HealthEducationInfo?docid=817  Accessed November 16, 2022

食物中毒(台湾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https://www.cmuh.org.tw/HealthEdus/Detail?no=5147 Accessed November 16, 2022

食物中毒(台湾高医医讯)https://www.kmuh.org.tw/www/kmcj/data/9912/15.htm Accessed November 16, 2022

现行版本

2025/10/14

文: 張凱安 Kyle Chang

资料查核: Hello 健康

Jeff Ong 更新


相关文章

大肠杆菌感染:症状、感染来源与预防重点


事实查核由 Hello 健康 完成。由 張凱安 Kyle Chang 撰写。更新于 2025/10/14。

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