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感到手麻或手指无力吗?小心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找上门!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压迫问题,影响手腕及手部功能。它是由于掌管手部感觉与动作的正中神经受到压迫所引起。正中神经穿过一个称为“腕隧道”的狭小通道,当这个区域受到骨骼或肌腱压迫时,就可能引发刺痛、麻木,甚至从手腕蔓延到前臂或上臂的尖锐疼痛感。以下将为您介绍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状、原因、治疗方法、诊断方式与改善建议,帮助您更了解如何及早发现与应对此问题。若有进一步疑虑,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取专业意见与妥善治疗。
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状
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状包括疼痛、刺痛、麻木感和握力下降,会影响手腕、手和手指,有些人甚至连上臂或肩膀也会感到不适,若症状轻微,其实只要简单地甩动手和手腕,就可以减轻症状,不过这些症状可能会在晚上恶化,甚至干扰睡眠。
腕隧道症候群该看哪一科?
每个人的情况可能略有不同,因此有些症状可能不在上述所列。若对自身状况有任何疑虑,建议直接咨询医生。您可以挂神经内科、复健科或骨科,寻求专业的诊断与治疗建议。
腕隧道症候群的原因
手腕持续做重复的动作,例如打字或写字等,都可能导致手腕肿胀。当手腕肿起时,腕隧道便会变窄,而压迫到正中神经,造成疼痛和其他症状。怀孕妇女因荷尔蒙改变,使体内有更多液体堆积,这也会造成手腕肿胀,更易罹患腕隧道症候群。某些疾病例如肌肉和骨骼缺陷、甲状腺机能低下(Hypothyroidism),以及糖尿病(Diabetes),也都可能增加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的风险。
对上班族来说,手腕疼痛几乎是家常便饭,长期使用键盘和滑鼠工作,容易造成手腕不适与麻木,这些其实都是腕隧道症候群的常见症状。腕隧道是位于手腕的一条通道,供肌腱与正中神经穿过;当肌腱因反复动作而肿胀,压迫到正中神经时,就可能引发腕隧道症候群。正中神经主要负责控制拇指、食指、中指及部分无名指的感觉与动作,一旦受到压迫或受损,手部就会出现麻木、无力与疼痛感。
腕隧道症候群的罹患风险
根据腕道症候群的流行病学研究指出,一般人口腕道症候群的罹患率约 0.1%,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病,如今久坐办公的生活型态,让腕隧道症候群变得日益常见,因此也被称为“滑鼠手”。
某些工作性质也会提高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的风险,例如需要长时间操作会产生震动的工具。此外,当身体出现影响神经功能的状况时,如糖尿病引发的神经病变,也会增加正中神经受损的可能性;又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发炎反应,会使手腕肌腱肿胀,从而压迫正中神经,引发腕隧道症候群。其他可能导致腕隧道症候群的因素还包括停经、肥胖、甲状腺功能异常(Thyroid disorders)及肾衰竭(Kidney failure)等。
腕隧道症候群最主要与一些日常行为有关,常见包括以下几种:
- 重复的手部动作
- 怪异的手部姿势
- 用力紧握
- 机械性地压迫手掌
容易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的职业
容易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的职业包括收银员、美发师、纺织人员、裁缝师、面包师,以及需要频繁弯曲手指和手腕的工作者,例如从事挤牛奶、使用喷漆枪或进行人工除草作业的人。
腕隧道症候群的检查与诊断
医生通常会透过简单的身体检查来评估腕隧道症候群,包括轻敲手腕的正中神经(Tinel’s sign)、将手腕弯曲一段时间(Phalen’s test),或将手维持在某个特定姿势来观察是否引发麻木、刺痛等症状。此外,医生也可能安排其他测试,以进一步确认正中神经和相关肌肉的健康状况。
根据新加坡常见的医疗做法与参考教育资料,腕隧道症候群的诊断通常包含以下五种方式:
1. 病史与临床症状评估
医生会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及是否与工作或活动有关,例如是否半夜痛醒、是否为单手发作等。
2. 体格检查
包含 Tinel’s sign(轻敲神经引发刺痛)、Phalen’s maneuver(弯曲手腕产生麻木感)等临床测试。
3.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Nerve Conduction Study, NCS)
测量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判断是否有压迫或受损。
4. 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
检测肌肉电活动,有助于判断神经受损的程度。
5. 超音波或磁力共振影像(Ultrasound / MRI)
有时医生会使用影像技术来确认腕隧道的结构变化,例如韧带增厚或肌腱肿胀等。
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疗
工作与生活调整
如果您已经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状,建议立即停止或调整相关行为。若诱因来自工作且难以避免,可考虑与雇主讨论是否能调整工作方式,例如更换工具、改善工作站设置或增加休息时间。此外,也可以从生活习惯着手改善,例如打字时使用手腕垫、维持良好姿势等。若不确定如何改善,建议向物理治疗师或职能治疗师寻求专业建议,以降低神经受压的风险并改善症状。
药物、副木(splint)或手术治疗
接下来治疗的重点是解除正中神经所受到的压力。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佩戴手腕副木,或在必要时进行手术。药物主要用于暂时缓解症状,可以选择口服或局部注射方式;手腕副木一般在夜间配戴,但如有需要白天也可使用,以稳定手腕位置并减少神经压迫。当其他治疗方式无效时,手术将成为选项之一,透过减压手术可有效缓解症状,并大幅降低复发的可能性。术后应让手腕休息至少六周,以促进痊愈并避免并发症发生。
以下是腕隧道症候群治疗的几个重点整理:
- 服用医生指示的药物。
- 改变导致腕隧道症候群的行为。
- 切勿延迟治疗,因为一旦发生肌肉萎缩,完全康复的机会将会降低。
-
改善腕隧道疼痛的 3 个方法
适当的工作环境有助于预防腕隧道症候群的发生,以下是一些能减轻手腕疼痛的小贴士:
- 减少让手腕呈现奇怪的姿势:使用手腕垫或其他可让手腕休息的支撑物时,最好让手腕维持在适当的高度,避免过高或过低,以减轻压力。也可以在工作区配置可调整高度的桌板或键盘托盘,帮助维持手腕在自然、放松的位置,减少弯折角度,从而预防腕隧道症候群的发生。
- 将压力的影响降到最低:不论是使用刀子、钉枪还是电脑滑鼠,都应选择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好握且顺手的工具,以减少手部用力抓握的需求,降低手腕与手指的负担,从而帮助预防腕隧道症候群的发生。
- 将活动范围降到最小:确保所有工具都放在手臂自然伸展可及的范围内,能减少手部与手腕重复性的动作,降低神经压迫的风险。若有可能,建议工作一段时间就适当休息,让手腕和手部放松,帮助预防不适与腕隧道症候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