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隧道症候群手术:风险、过程、术前、术后须知
腕隧道症候群手术的基本概念 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是指手腕部位的正中神经(Median Nerve)受到压迫所引发的疾病。正中神经通过一个称为“腕隧道”的狭小通道,该通道空间有限,若周围组织如滑膜或肌腱鞘因重复使用、发炎或水肿而增厚,就容易导致神经受压,进而引发手部麻木、刺痛、疼痛,甚至肌肉无力。腕隧道症候群手术的目的是切开并释放压迫正中神经的横向腕韧带,以减轻神经压力,改善或消除不适症状,并预防长期压迫所导致的肌肉萎缩或神经永久性损伤。手术通常为门诊进行,可采用开放式或内视镜微创方式进行,视病情由医生评估决定。术后大多数患者可在数周内逐步恢复正常手部活动,搭配适当的复健可加速康复并提升手部功能。 为什么需要做腕隧道症候群手术? 当您已经服药数周至数个月后,症状仍旧未改善,就需要考虑动手术。药物治疗仅适用于症状持续但尚未造成神经损伤的患者,例如使用消炎药、类固醇注射或配戴护腕来缓解发炎与压迫。然而,一旦发现神经已有受损现象就必须尽快进行手术,受损现象如: 手指或手失去协调能力,或是失去感觉。 拇指愈来愈没力气。 因为手痛而导致失眠。 出现正中神经受损的征兆,例如:手部、拇指或其他指头的功能失调、或是受损。 腕隧道症候群手术的风险 手术前通常会进行神经系统检测,如神经传导速度检查(NCS)或肌电图(EMG),若检测结果确认您患有腕隧道症候群,则手术的成功率通常较高。请务必记得,虽然手术可以治疗腕隧道症候群,但仍可能对手腕造成其他伤害或后遗症。因此,医生会仔细评估手术的利与弊,再决定是否建议进行手术。手术前,请务必充分了解相关风险与可能的并发症,例如感染、神经损伤、疤痕疼痛或症状未完全改善等。如有任何疑虑,请及时咨询医生或外科医生,以获得更详尽且适合个人情况的医疗建议。 腕隧道症候群手术分为两种:内视镜减压手术(Endoscopic Release Surgery)和开放手术(Open Surgery)。手术方式的选择会依据医生的资历、经验与病患的个别状况而有所不同。内视镜减压手术使用的是较先进的微创医疗设备,适合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执行,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与成效。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手术后的恢复期都应避免重复性手部动作或长时间使用手腕的活动,以预防腕隧道症候群复发。下列为腕隧道症候群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 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改善。 手腕的神经、血管或肌腱受损:可能会需要再开刀、改善受伤状况。 按压或抓物品时,手的力量变弱或关节僵硬:这种现象通常是短暂的,在手腕痊愈后会改善。 手术留下的疤痕处持续疼痛或麻木:不适感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个月才会完全消失。 症状复发: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状可能会再复发。 若接受内视镜减压手术但出现并发症,外科医生可能会改用开放手术。 腕隧道症候群手术的术前准备与过程 腕隧道症候群手术跟一般手术的过程一样,而且可以在手术后当天回家休养。通常会用麻醉,让手腕和手掌的痛感消失,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意识会是清醒的,若对手术到术前准备有疑虑,请谘询医师或外科医师以了解更多资讯。若您对手术内容、术前准备或术后照护有任何疑虑,建议尽早与医生或外科医生沟通,以取得详细且个别化的医疗建议。 腕隧道症候群手术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手术会使用麻醉,过程大约 20 分钟。 外科医生会在您手上切一个小口,将神经中心的韧带切除。 切除韧带后,神经所受到的压迫就会消失。 腕隧道症候群手术的术后恢复 腕隧道症候群术后须知 术当天您即可出院返家,术后请尽量将患手抬高,并在前两天内适当冰敷,以减轻肿胀与不适。 轻轻活动手指、手肘与肩膀,以预防关节僵硬并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术后恢复。 手腕通常在术后八周内会完全复原,但要恢复到术前的活动力与手部灵活度,可能仍需数个月时间。 手术后手腕可能会出现疼痛或不适感,此为正常现象。为缓解术后疼痛,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止痛药物,例如乙醯胺酚(Paracetamol),或是含有布洛芬(Ibuprofen)的非类固醇抗发炎药(NSAIDs)处方药。 请咨询物理治疗师,了解有哪些有助于手腕更快且更有效复原的简单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