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细菌感染

细菌的传播途径有很多,除了食物传播,还可能通过动物本身或其粪便传播,例如恶名昭彰的鼠疫。另外,土壤中的真菌也可能引起球霉菌症等感染。本分类收录各种类型的细菌传染资讯,以及相关的预防方法。

常识

其他细菌感染

类鼻疽是什么?常见传染途径、症状、预防与治疗一次看

根据Semantic Scholar公布的资料,国内从2003至2014年,平均每年发现约44例个案,病死率约18.4%。 类鼻疽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传播的?哪些人属于高风险族群?感染后会出现哪些症状?又该如何预防?《Hello健康》为您整理重点资讯,让您一次看懂! 类鼻疽是什么?高发于哪些地区? 类鼻疽(Melioidosis)是一种由类鼻疽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引起的传染病。这种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常存在于土壤、积水及淡水环境中,尤其在大雨、洪水或农耕季节过后,更容易被发现。 类鼻疽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及澳洲北部的热带地区。在新加坡,类鼻疽属于需通报的传染病,每年均有病例报告,且多与季风或强降雨后的环境暴露相关。 类鼻疽传染途径与潜伏期 类鼻疽主要是经由皮肤外伤(如擦伤、挫伤、烧烫伤)接触受污染的水源或土壤而感染。此外,也可能因吸入或摄入受污染的水、尘土或食物而被传染。 类鼻疽杆菌不仅能感染人类,也会传染给羊、马、猪、猴子、啮齿类和鸟类等动物。不过,动物传人或人传人的情况极为罕见。 在人类体内,类鼻疽的潜伏期可短至2天,也可能长达数个月甚至数年;发病高峰期通常落在感染后的第9天左右。 类鼻疽常见症状 感染类鼻疽后,多数患者在初期可能症状不明显,或仅表现出类似感冒的情况,因此往往容易被忽视。 类鼻疽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 发烧、寒战 咳嗽、胸痛(类似肺炎症状) 头痛、肌肉酸痛 皮肤脓肿或溃疡 腹痛、关节痛 严重时可能出现败血症或多器官感染 提醒您,若出现以下症状,请尽速就医: 肺炎 急性皮肤化脓、局部淋巴结肿大 慢性化脓性类鼻疽 菌血症/败血症 类鼻疽症状依严重程度可分为4类 弥漫性菌血性类鼻疽:血液细菌培养呈阳性,1个以上的器官受侵犯,死亡率达75%。 非弥漫性菌血性类鼻疽:血液培养为阳性,但找不到感染部位,或仅 1 个器官受影响,死亡率为61%。 多处器官局限性类鼻疽:血液培养为阴性,超过1个器官受感染,死亡率为21%。 局限性类鼻疽:血液培养为阴性,仅1个器官受感染,死亡率为13%。 类鼻疽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类鼻疽伯克氏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药性,因此治疗必须分阶段、长期进行。 急性期治疗 首选使用第三代头孢子素针剂(ceftazidime)。 疗程至少2周。 若出现败血症或单侧肺炎,疗程须延长至3周。 若感染扩散至关节、深部组织或多叶肺炎,疗程须延长至4周。 骨髓炎患者疗程约6周。 若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疗程需延长至8周。 清除期治疗(预防复发) 病患度过急性期后,仍需继续口服抗生素,并搭配叶酸补充剂。 部分脓疡须至外科进行引流或手术治疗。 口服疗程至少3至6个月以上。 目的在于彻底清除残留细菌,避免复发。 外科治疗 在部分病例中,若脓肿范围较大或无法仅靠药物控制,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外科引流或手术治疗,以协助清除感染。 类鼻疽预防2大重点 高风险族群要特别注意:身体虚弱或抵抗力较差的人群,例如糖尿病患者、长期饮酒或有慢性疾病者,应避免赤脚接触污水与泥土。 保护皮肤伤口: 若皮肤有撕裂伤、擦伤或烧伤,应避免接触受污染的水源或土壤。若必须接触,建议穿戴鞋套或手套作防护;一旦不慎接触,应立即清洗并消毒伤口部位。 类鼻疽的高风险群 糖尿病患者 癌症患者 肝病患者 地中海型贫血 肾脏疾病患者 慢性肺疾病患者 曾接受脾脏切除手术者 免疫功能受损的病患(如癌症、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长期或过度饮酒者 经常暴露于污水或土壤环境的人群(如农民、园艺工人、建筑工人) 若您属于高风险族群,近期又出现发烧、胸痛或咳嗽等症状,请务必尽快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是否曾接触过污水或泥土环境,以协助及时诊断与治疗。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医师阵容

Hello 健康的医生阵容由专业医师与各领域医学专家所组成,协助审阅网站内容并即时分享专业领域新知。

我们的专业团队除确保医学相关内容之正确性,并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资料来源参考,提供高度专业、内容丰富之健康讯息。

Hello 健康与合作之专业医生团队,将不断致力于提供实用可信赖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并守护您,一起迈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专业团队介绍
组题分类
健康体检
我的健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