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早产儿?怀孕几周算早产?常见后遗症一次看
在新加坡,早产同样是需要高度关注的公共健康议题。根据新加坡卫生部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的数据,约有7%至9%的新生儿属于早产。早产也是新生儿死亡最常见的直接原因之一,因此父母必须提高警觉,并对早产儿有正确的认识。 《Hello健康》将为您说明早产儿的定义、如何计算矫正年龄,并介绍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与后遗症,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与照护早产宝宝。 早产儿定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 在孕期20周至37周之前生产,属于早产。 若在20周前生产,由于胎儿存活率极低,一般被视为流产。 满37周生产则称为足月生产。 早产儿可依照孕周不同,分为以下阶段: 未满28周:极早期早产儿 28~32周:早期早产儿 32~34周:中期早产儿 34~36周:晚期早产儿 由此可见,即使宝宝在36周出生,仍然属于早产儿,只是相较于更早出生的婴儿,胎儿成熟度已较高。 除了依照孕周分类外,早产儿也可根据出生体重来区分: 出生体重<2500克:低体重早产儿 出生体重<1500克:极低体重早产儿 基本上,出生体重愈低、孕周愈早,早产儿的健康风险就愈高。根据医学研究,超过一半的极低体重早产儿(<1,500 公克)需要依靠呼吸器维持呼吸,并可能面临 呼吸窘迫、坏死性肠胃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新加坡新生儿科医生也指出: 22周前出生的早产儿存活率极低。 满23周后存活率才会逐渐提升。 满28周后新生儿的死亡率会显著下降。 对于23至26周出生的早产儿来说,每成功延长怀孕1天,存活率大约可提高3%。 早产儿需要计算矫正年龄 由于早产儿在母体内的时间不足,身体机能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在2岁前,评估他们的身高、体重、头围 等生长指标,以及认知发展、添加副食品的时机,都应采用“矫正年龄”来衡量。 当宝宝满2至3岁后,即可改用实际年龄作为评估依据。 矫正年龄的算法很简单: 矫正年龄 = 实际年龄 − 提早出生的周数 举例: 如果预产期是9月1日,宝宝却在7月1日出生,就等于早产2个月。 到12月1日时,宝宝的实际年龄是5个月,但矫正年龄为3个月,因此在评估生长指标时,应以3个月大来看待。 早产儿的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 早产儿出生后,最常遇到的问题是呼吸困难,因为胎儿的肺部通常要到34至36周才会发育成熟。除此之外,大脑、心脏、肠胃、眼睛等器官由于尚未完全发育,也可能引发相关疾病。以下为主要并发症的说明: 呼吸窘迫与慢性肺疾病:由于肺部尚未发育成熟,早产儿容易出现呼吸窘迫。若情况严重,可能进一步演变为慢性肺部疾病。 呼吸暂停:因脑部呼吸中枢尚未完全成熟,导致呼吸暂停。随着婴儿成长,这种情况通常会逐渐改善。 开放性动脉导管(PDA):足月婴儿的动脉导管在出生后会自然关闭;若未关闭,会让过多血液流向肺部,进而导致脑部、肠胃道或肾脏缺血。 脑部出血:因脑血管发育不全而引起。轻度出血影响不大,但若为重度出血,则可能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脑室旁白质软化症(PVL):由脑部血流异常造成缺氧,导致大脑白质损伤。这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可能影响婴儿的智力与肢体活动能力。 肠胃功能不良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因消化功能不佳,常需以胃管喂食;严重时可能出现坏死性肠炎,属于高风险并发症。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因视网膜尚未完全发育,可能出现出血与瘢痕化,严重时影响视力。愈早产、体重愈轻,风险愈高。 听力障碍:除了发育不成熟,因免疫力低下导致的感染,或使用某些药物,也可能造成听力受损。 疝气:极早期早产儿较常见,可能出现单侧或双侧腹股沟疝气,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