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风:认识危险因素、早期征兆与治疗方式
提到中风(Stroke),多数人往往会联想到患有高血压(Hypertension)或年长者,而非婴儿或儿童。然而,事实是——中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层,包括新生儿、儿童与青少年。 虽然儿童中风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生,可能会对孩子的脑部发育、学习能力与身体机能造成长期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儿童中风与成人中风的成因和症状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家长和照护者必须具备基本认知,才能及早发现与治疗。 以下内容将带您了解儿童中风的类型与常见原因、早期征兆与危险因素以及预防与治疗方式。 儿童中风的类型 在成年人中,约80%的中风属于缺血性中风,其余20%为出血性中风。但在儿童中,情况略有不同——约50%为缺血性中风,其余50%左右为出血性中风,出血性比例相对较高。 特别是一岁以下的婴儿,发生中风的风险更高。研究指出,围产期中风(Perinatal Stroke)——即发生在出生前后数周内的中风病例,占了儿童中风的大部分。其中约80–90%为缺血性中风,其余10–20%为出血性中风。 换言之,虽然儿童中风较为罕见,但婴幼儿阶段仍属高风险时期,家长与医疗人员应提高警觉,以利早期发现与治疗。 儿童中风的病因与危险因素 儿童中风的成因与成人有所不同。以下分别说明成人与儿童常见的危险因素,以及产前或产后中风的可能原因。 成人中风的常见危险因素:成人中风通常与慢性疾病及生活方式有关,包括高血压(Hypertension)、糖尿病(Diabetes)、高胆固醇(Hyperlipidaemia)心血管疾病(如心脏感染、心脏缺陷、心衰竭或心律不整)、肥胖或体重过重及缺乏运动或久坐生活方式。 儿童中风的危险因素:与成人不同,儿童中风多与先天性或血液相关疾病有关,常见因素包括先天性心脏疾病(Congenital Heart Defects)、镰刀型细胞贫血(Sickle Cell Disease)、脑部血管异常或狭窄、凝血功能异常或血栓性疾病、严重感染、头部外伤或脑伤及脱水。 产前与产后中风的可能原因:围产期中风(Perinatal Stroke)发生在出生前后几周内,确切原因仍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脱水(Dehydration)、感染(Infection)、血栓形成异常(Thrombophilia)及胎盘功能异常或血流受限。 儿童中风的征兆与症状 在儿童中,癫痫发作(Seizures)往往是中风最早出现的征兆之一,尤其当仅影响单侧手臂或腿部时,更需高度警觉。 与成人不同的是,成人中风常见的典型症状(如口齿不清、手脚无力或行走困难),在婴儿或幼儿身上并不容易察觉。由于新生儿尚未具备说话与行走能力,他们无法像成人一样表达身体不适或动作异常,因此诊断往往较具挑战性。 儿童中风的预防与治疗 儿童中风的治疗与预防策略与成人有所不同。在成人中,治疗缺血性中风(Ischaemic Stroke)时,常使用一种称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活化剂(tPA,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的抗血栓药物,可帮助溶解阻塞血管的血栓。 然而,目前tPA 并不建议用于儿童,尤其是婴儿,因为其安全性与疗效仍需更多临床研究支持。医生通常会依据儿童的年龄、病因与病情,选择更适合的治疗方案。 儿童中风的治疗方向 早期诊断与干预:可帮助降低并发症风险,并改善后续神经功能恢复。 药物治疗:视情况使用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物或其他支持性药物。 物理与语言治疗(Rehabilitation):协助改善肢体协调、言语能力与学习表现。 治疗潜在疾病:如心脏疾病、血液异常或感染,以防止复发。 儿童中风的预防重点 由于儿童中风多属首次发作(Initial Stroke),难以完全预防,关键在于: 定期健康检查,尤其针对有先天性心脏病、血液疾病或家族中风史的儿童 及时处理感染与脱水情况 避免头部外伤与保持良好水分摄取 儿童中风与成人中风不同,了解这些差异能帮助家长更早察觉异常,确保孩子获得更及时的诊断、更合适的治疗与更完善的复健照护。 Hello Health Group 仅供健康教育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