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孕妇在怀孕约5个月后会出现下体出血,经检查才发现是前置胎盘。这种情况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危及母婴安全,往往需要提早剖腹产来保障健康。
前置胎盘是孕期常见的状况之一,分娩时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孕妈咪绝不能掉以轻心。《Hello医师》将为您说明什么是前置胎盘?是否还能自然分娩?当发现前置胎盘时,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哪4个预防措施,帮助降低风险、避免出血?
什么是前置胎盘?
在正常怀孕过程中,胎盘通常附着在子宫腔的前壁、后壁或顶部,并会随着孕期进展逐渐向子宫顶部移动。
所谓前置胎盘,是指怀孕约5个月后,胎盘位置过低,附着在子宫下段,下缘甚至覆盖到子宫颈口,从而阻碍胎儿先露部位的正常通过。
临床上,前置胎盘一般分为以下4种类型:
- 完全性前置胎盘(Total placenta previa):胎盘完全覆盖子宫颈内口。
- 部分性前置胎盘(Partial placenta previa):胎盘部分覆盖子宫颈内口。
- 边缘性前置胎盘(Marginal placenta previa):胎盘边缘位于子宫颈内口的边缘位置。
- 低位胎盘(Low-lying placenta):胎盘着床于子宫下段,虽接近子宫颈内口,但未覆盖。
对于完全性或部分性前置胎盘的孕妇来说,若尝试自然分娩是相当危险的。原因在于分娩时子宫颈会率先打开,若胎盘因此提早剥离,就可能导致大量出血,危及母婴安全。
此外,被诊断为前置胎盘的孕妇在生产过程中,也需特别注意可能发生植入性胎盘的情况。此时胎盘与子宫壁过度附着,严重时会导致难以止血,并大幅增加母体的死亡风险。
前置胎盘的高风险群体:
虽然前置胎盘的确切成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以下群体需要特别留意:
- 曾有前置胎盘病史的女性
- 多胞胎妊娠(如双胞胎、三胞胎)
- 多次生产的孕妇
- 高龄产妇(通常指35岁以上)
- 有子宫肌瘤病史
- 子宫位置异常的女性
前置胎盘无明显症状:无痛性出血是关键警讯
许多孕妇在早期并不会察觉自己有前置胎盘的问题,因为常常没有明显症状。最常见的表现是无痛性出血:
- 无痛性出血:由于子宫下段逐渐变薄,牵扯到胎盘附着的位置,导致阴道出现无痛、大量出血。有些孕妇还可能合并胎盘早期剥离。
随着孕期出血次数增加,血量也会逐渐增多。大约10–20%的孕妇会在大量出血的同时出现子宫收缩。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孕期出血都不可轻忽,必须立即到医院检查。虽然大部分前置胎盘的出血不会导致休克,也常会自行停止,但部分孕妇可能会合并产痛、突发性腹痛、破水或胎动减少,一旦发生这些情况,应立即就医。(推荐阅读:落红就是快要生了吗?待产包要准备什么?产兆与入院贴士)
有前置胎盘只能选择剖腹产吗?
并非所有前置胎盘的孕妇都必须剖腹生产。若属于低位胎盘或部分边缘性前置胎盘,在医生严谨评估下,仍有机会尝试自然产。然而,对于完全性或大范围部分性前置胎盘的孕妇而言,自然产风险极高,几乎必须以剖腹产为主。
前置胎盘的出血通常不会立即造成休克,但若出血无法控制、安胎治疗无效,或胎儿已足月成熟,就需要尽快终止妊娠,以保障母婴安全。
日常4招降低前置胎盘出血风险
虽然前置胎盘本身无法完全预防,但孕妇在日常生活中可透过以下方式,来减少大量出血的风险:
- 避免泌尿道感染:保持私密处清洁,若有感染症状应尽快就医。
- 避免搬重物或过度腹压的活动:例如弯腰拖地、剧烈按摩或性行为,以免对子宫造成压力。
- 避免骑摩托车:因道路颠簸容易造成突发性震动,大幅增加胎盘剥离风险。
- 避免盆浴或泡温泉:以减少感染及出血风险。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