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置胎盘风险高?4个日常方法帮助降低出血风险

有些孕妇在怀孕约5个月后会出现下体出血,经检查才发现是前置胎盘。这种情况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危及母婴安全,往往需要提早剖腹产来保障健康。

置胎盘风险高?4个日常方法帮助降低出血风险

前置胎盘是孕期常见的状况之一,分娩时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孕妈咪绝不能掉以轻心。《Hello医师》将为您说明什么是前置胎盘?是否还能自然分娩?当发现前置胎盘时,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哪4个预防措施,帮助降低风险、避免出血?

什么是前置胎盘?

在正常怀孕过程中,胎盘通常附着在子宫腔的前壁、后壁或顶部,并会随着孕期进展逐渐向子宫顶部移动。

所谓前置胎盘,是指怀孕约5个月后,胎盘位置过低,附着在子宫下段,下缘甚至覆盖到子宫颈口,从而阻碍胎儿先露部位的正常通过。

临床上,前置胎盘一般分为以下4种类型

  • 完全性前置胎盘(Total placenta previa):胎盘完全覆盖子宫颈内口。
  • 部分性前置胎盘(Partial placenta previa):胎盘部分覆盖子宫颈内口。
  • 边缘性前置胎盘(Marginal placenta previa):胎盘边缘位于子宫颈内口的边缘位置。
  • 低位胎盘(Low-lying placenta):胎盘着床于子宫下段,虽接近子宫颈内口,但未覆盖。

对于完全性或部分性前置胎盘的孕妇来说,若尝试自然分娩是相当危险的。原因在于分娩时子宫颈会率先打开,若胎盘因此提早剥离,就可能导致大量出血,危及母婴安全。

此外,被诊断为前置胎盘的孕妇在生产过程中,也需特别注意可能发生植入性胎盘的情况。此时胎盘与子宫壁过度附着,严重时会导致难以止血,并大幅增加母体的死亡风险。

前置胎盘的高风险群体:

虽然前置胎盘的确切成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以下群体需要特别留意:

  • 曾有前置胎盘病史的女性
  • 多胞胎妊娠(如双胞胎、三胞胎)
  • 多次生产的孕妇
  • 高龄产妇(通常指35岁以上)
  • 有子宫肌瘤病史
  • 子宫位置异常的女性

前置胎盘

前置胎盘无明显症状:无痛性出血是关键警讯

许多孕妇在早期并不会察觉自己有前置胎盘的问题,因为常常没有明显症状。最常见的表现是无痛性出血:

  • 无痛性出血:由于子宫下段逐渐变薄,牵扯到胎盘附着的位置,导致阴道出现无痛、大量出血。有些孕妇还可能合并胎盘早期剥离。

随着孕期出血次数增加,血量也会逐渐增多。大约10–20%的孕妇会在大量出血的同时出现子宫收缩。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孕期出血都不可轻忽,必须立即到医院检查。虽然大部分前置胎盘的出血不会导致休克,也常会自行停止,但部分孕妇可能会合并产痛、突发性腹痛、破水或胎动减少,一旦发生这些情况,应立即就医。(推荐阅读:落红就是快要生了吗?待产包要准备什么?产兆与入院贴士

有前置胎盘只能选择剖腹产吗?

并非所有前置胎盘的孕妇都必须剖腹生产。若属于低位胎盘或部分边缘性前置胎盘,在医生严谨评估下,仍有机会尝试自然产。然而,对于完全性或大范围部分性前置胎盘的孕妇而言,自然产风险极高,几乎必须以剖腹产为主。

前置胎盘的出血通常不会立即造成休克,但若出血无法控制、安胎治疗无效,或胎儿已足月成熟,就需要尽快终止妊娠,以保障母婴安全。

日常4招降低前置胎盘出血风险

虽然前置胎盘本身无法完全预防,但孕妇在日常生活中可透过以下方式,来减少大量出血的风险:

  • 避免泌尿道感染:保持私密处清洁,若有感染症状应尽快就医。
  • 避免搬重物或过度腹压的活动:例如弯腰拖地、剧烈按摩或性行为,以免对子宫造成压力。
  • 避免骑摩托车:因道路颠簸容易造成突发性震动,大幅增加胎盘剥离风险。
  • 避免盆浴或泡温泉:以减少感染及出血风险。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免责声明

Hello 健康不提供个人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

前置胎盘(台湾台南新楼医院)http://class.sinlau.org.tw/sinlau_class/upload/2014071616053523.pdf Accessed August 23, 2021

前置胎盘(台湾马偕医院)http://211-75-137-248.hinet-ip.hinet.net/know_health_view.php?docid=187 Accessed August 23, 2021

认识前置胎盘(台湾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https://mammy.hpa.gov.tw/Home/NewsKBContent?id=1166&type=01 Accessed August 23, 2021

https://www.cgh.org.tw/ec99/rwd1320/allphoto/5000/231.pdf

前置胎盘(台湾耕莘医院)http://www.fy.org.tw/HEdudoc/%E5%A9%A6%E7%94%A2%E7%A7%91/1707OG07%E5%89%8D%E7%BD%AE%E8%83%8E%E7%9B%A4.pdf Accessed February 11, 2022

现行版本

2025/09/24

文: 文子齊

资料查核: Hello 健康

Jeff Ong 更新


相关文章

妊娠糖尿病的成因、症状与检测方式|怀孕期间血糖过高恐影响母婴健康

孕妇甲亢风险高:恐致流产,症状与治疗须知


事实查核由 Hello 健康 完成。由 文子齊 撰写。更新于 2025/09/24。

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