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过程中,由于荷尔蒙波动,孕妇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例如妊娠高血压及妊娠糖尿病。这些情况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对母体和胎儿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其中,最需警惕的便是妊娠高血压(Preeclampsia),又称妊娠毒血症或子痫前症。此疾病被誉为“孕妇杀手”,全球发生率约为 5% 至 14%,属于孕期相当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若未加以治疗,可能导致孕妇或胎儿死亡。
《Hello健康》将带您深入了解子痫前症的症状、治疗方式,以及如何在孕期做好预防。
子癫前症的原因、症状
子痫前症(Preeclampsia)通常出现在怀孕20周之后,常见于由妊娠高血压发展而来。其主要原因与胎盘血管形成异常有关,当胎盘血管阻力升高,血流量减少时,胎儿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养分与氧气,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母婴生命。
根据台湾亚东纪念医院妇产科彭福祥医生表示,目前医学界仍未完全厘清子痫前症的确切成因,但普遍认为与胎盘功能异常及免疫反应有关。当子宫供血不足时,母体会通过发炎反应来升高血压,以增加对子宫的血流供应。然而,若这种代偿机制长期失衡,孕妇的血压会持续升高,最终可能导致多重器官损伤。
临床观察发现,第一胎孕妇发生子痫前症的风险较高。
常见症状包括:
- 持续性或剧烈头痛
- 四肢或脸部水肿
- 视力模糊或暂时性视力丧失
- 高血压(收缩压 ≥ 140 mmHg 或舒张压 ≥ 90 mmHg)
- 蛋白尿
- 恶心与呕吐频率显著增加
- 血液检查显示肝功能或肾功能指标异常
- 凝血功能下降,增加出血风险
子痫前症不仅会影响孕妇健康,也可能对胎儿造成严重危害。常见并发症包括:
- 胎儿生长迟缓:因胎盘供血不足,胎儿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与氧气。
- 胎盘早期剥离:可能导致大出血与急产。
- 死胎风险增加:若病情未能及时控制,胎儿死亡的风险显著提升。
虽然目前医学界尚未完全明确子痫前症的成因,但普遍认为与遗传因素及免疫系统异常有关。因此,若孕妇有自体免疫疾病,或家族中曾有类似病史,就更需要在孕期保持高度警惕,并配合医师完成定期产检,以便及早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
子癫前症的风险群体
除了家族病史或本身患有自体免疫疾病的孕妇外,下列群体也属于子痫前症的高风险对象,需要特别留意:
如何诊断、治疗与如何预防与处理子痫前症?
在例行产检中,医生会定期为孕妇监测血压和尿液情况。若发现尿液中有蛋白质、血压偏高、血小板下降(< 100,000/ml)、或肾功能恶化(血清肌酐 > 1.1 mg/dl),都可能是子痫前症的早期警讯。透过这些检查,医生能够及早发现并介入治疗。
目前,终止妊娠或分娩仍是治疗子痫前症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通常在宝宝出生后,相关症状会自然消失。然而,许多孕妇因担心早产影响宝宝的健康,而不愿过早分娩。
医生提醒,若在病情恶化之前依照医疗建议提前生产,多数早产宝宝仍能顺利出生与健康成长。但若延迟处理,直到子痫前症全面发作时,可能对母婴双方造成严重甚至无法挽回的伤害。
除了中止妊娠或分娩外,部分医生会在孕妇住院期间给予口服降压药物,并使用硫酸镁(Magnesium Sulphate)**来预防痉挛发作。不过,硫酸镁必须在血液中维持一定浓度,因此孕妇在接受治疗时需要定期抽血,以监测镁离子水平,确保安全。
目前医学上尚无完全预防子痫前症的方法。医生建议孕妇应:
- 在产检时定期进行血液与尿液检查
- 产后持续规律回诊
- 控制体重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子痫前症的发生风险,并在病情出现时能及早发现与处理。
(影像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