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祕

便秘是常见的肠道问题,症状包括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或量少、排便困难,以及排便后仍感未排干净。现代人生活压力大、久坐少动、饮食纤维不足,容易导致便秘。治疗方式包括服用泻药、使用灌肠或塞剂,同时建议多喝水、摄取高纤饮食并培养规律排便习惯。

常识

便祕

便秘怎么办?认识便秘的症状、定义、原因、预防与缓解方法

你是否也曾在马桶上使尽全力,汗流浃背却仍然排不出来?如果是,这可能就是便秘(Constipation)的困扰。 便秘是现代人常见的消化问题,尤其随着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的改变,相较于过去的体力劳动型社会,现代人更容易出现便秘。 根据国际研究,全球约有10%–20%的成年人有便秘问题,女性与年长者更为常见。 以下将为您介绍便秘的定义、常见症状、可能原因及预防与缓解方法。帮助您全面认识便秘,并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改善排便困扰。 便祕的症状与定义 便秘是指因粪便过于干硬,导致排便困难。虽然每个人的排便习惯不同,但若排便间隔超过 三天,一般就可视为便秘。 常见症状包括: 排便时需要费力用劲 粪便坚硬、成块 排便过程不顺畅,或有排不干净的感觉 一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 便秘的5大常见原因 纤维与水分摄取不足:现代饮食习惯偏向速食,外食族群往往缺乏蔬果,导致膳食纤维不足。若饮水量不够,粪便会过于干硬,不易排出,甚至可能造成肛门出血,长期下来增加痔疮风险。 压力过大:压力会使肠道肌肉紧绷,长期处于高压环境容易导致便秘;反过来,便秘也会加重情绪困扰,形成恶性循环。 缺乏运动:上班族、年长者久坐不动,或长期卧床的病人,因活动量不足,肠道蠕动减慢,更容易出现便秘。 怀孕:怀孕初期因荷尔蒙变化使肠道蠕动减缓,加上肠道吸收水分增加,容易形成干硬粪便。到怀孕后期,胎儿压迫直肠,使排便更加困难。 肠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肠躁症的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压力或饮食有关。便秘是常见症状之一,其他症状还包括腹痛、腹胀、腹泻或排便不尽感。 如何预防、缓解便祕? 1. 多喝水,减轻便秘负担 若经常感到口干舌燥,通常代表身体缺水,也更容易出现便秘。研究显示,饮用苏打水比一般白开水更能帮助缓解便秘,对慢性便秘及肠躁症患者都可能有改善效果。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应选择无糖苏打水,避免摄取过多糖分,以免增加身体负担。 2. 多摄取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属于植物性碳水化合物,日常可从蔬菜、水果、全谷类、坚果与种子中摄取。 膳食纤维分为2类: 可溶性纤维:吸收水分后形成胶状物,能软化粪便,帮助其顺利通过肠道。 不溶性纤维: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多数富含纤维的食物同时含有两类纤维,只是比例不同,因此均衡摄取有助于改善与预防便秘。 3. 多运动 规律运动能够促进肠道健康: 运动能缩短食物在大肠内停留的时间,使大肠吸收水分的时间减少,避免粪便过于干硬、难以排出。 有氧运动可加快呼吸和心跳,帮助肠道肌肉收缩,促进排便顺畅。 建议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无论是快走、慢跑或游泳,都能有效降低便秘发生的机会。 4. 喝有咖啡因的咖啡 咖啡中的咖啡因能够刺激消化道肌肉,增加排便欲望,其效果优于白开水或无咖啡因咖啡。咖啡同时也含有可分解的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从而缓解便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咖啡因具有利尿作用,若饮水不足,反而可能造成身体缺水。因此,喝咖啡时应同时补充足够的水分,以免适得其反。 5. 有便意就上厕所 有些人习惯憋尿,也有人喜欢忍便。但当便意产生时,最好立即上厕所。若刻意忍住不上,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会因水分流失而逐渐变硬,最终导致便秘。 若便秘已严重影响生活,应尽早就医,找出潜在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日常预防与改善方法包括: 健康饮食:多摄取新鲜水果、蔬菜及全麦食品 规律运动 保持充足水分:每天饮水量约为体重 ×30毫升(例如60公斤需约1800毫升) 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服用泻药,但务必在医生或药剂师指导下使用,并了解其作用机制与安全用法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医师阵容

Hello 健康的医生阵容由专业医师与各领域医学专家所组成,协助审阅网站内容并即时分享专业领域新知。

我们的专业团队除确保医学相关内容之正确性,并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资料来源参考,提供高度专业、内容丰富之健康讯息。

Hello 健康与合作之专业医生团队,将不断致力于提供实用可信赖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并守护您,一起迈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专业团队介绍
组题分类
健康体检
我的健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