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是什么味道?含量过高或致过敏、中毒!5个有效去除甲醛的方法
有过敏体质的人,最怕不知道过敏原,无法预防,只能任由症状反复发作。在居家环境中,甲醛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致敏因素。甲醛无色无味,却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生活用品中,例如家具、衣物及餐具等。 当人体吸入或接触到高浓度甲醛时,可能会引发过敏性鼻炎、接触性皮肤炎,若长期暴露,更可能增加癌症风险。 那么,我们该如何降低甲醛带来的危害呢?《Hello健康》将为您说明什么是甲醛、哪些物品可能含有甲醛及如何减少环境中的甲醛浓度,以帮助您在日常生活中远离甲醛,降低长期暴露对健康的影响。 甲醛是什么?有味道吗? 甲醛(Formaldehyde)是一种无色、带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易燃气体,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第一类致癌物。 甲醛有多种工业用途,例如: 作为防腐剂,用于合成板材或涂料,以延长家具的使用寿命 作为定型剂,提升衣物或织物的抗皱、防缩性能 事实上,甲醛并非只存在于工业产品中,动植物以及人体在代谢过程中,也会自然产生少量甲醛。 哪些东西含有甲醛? 甲醛常见于家具或装修材料中,但在日常生活里,也有许多物品可能含有甲醛,包括: 室内装潢相关可能含有甲醛的用品 黏合剂与胶水:如黏胶、浆糊、橡胶接合剂 家具与金属制品:如木制家具、防锈处理用品 装修材料:如人造板材、塑料地板、化学纤维材料、地毯等 涂料与漆料:如油漆、亮光漆、上漆物品、防蚀涂料及乳胶漆 生活相关可能含有甲醛的用品 卫浴与个人护理用品:如牙膏、漱口水、除臭剂、洗发液、护发素及沐浴用品 化妆与美妆用品:如化妆品、指甲油、美发造型用品 纺织与衣物:经甲醛树脂处理过的衣物,常标示为抗皱、防水、防虫、防霉、防汗或防缩的纺织品 清洁与消毒用品:如家用清洁液、空气清新剂、消毒剂,以及磨光剂与打亮剂 摄影及冲洗用品:如感光纸、稳定剂、显影剂 餐饮相关可能含有甲醛的来源 非法添加的食物:部分不法商家可能将甲醛作为漂白剂或防腐剂,加入食品中,例如腐竹、米粉、牛肚、鸡脚等。 餐具与器皿:由三聚氰胺与甲醛合成的美耐皿餐具,例如路边摊常见的筷子、碗盘。 农业用途:甲醛也可能被用于熏蒸或消毒,应用在蔬菜、农作物、种子及根部处理。 甲醛浓度过高,可能引发过敏或中毒 一般情况下: 室内甲醛浓度:约 0.02–4ppm 室外(都市地区)甲醛浓度:约0.001–0.02ppm 当人体吸入仅0.1–0.5ppm的甲醛时,就可能出现鼻腔与眼睛的刺激感,并影响神经系统。 若长时间吸入或接触高浓度甲醛,则可能引发以下健康问题: 1. 吸入高浓度甲醛的可能暴露途径 新装修的室内环境:居住或逗留在甲醛浓度较高的新装潢房屋。 家具及日常用品:长期使用含有甲醛的家具、建材或生活用品。 职业暴露:因工作需求,长时间待在处理或生产甲醛相关制品的工厂或工作场所。 短期接触甲醛可能出现的症状: 过敏性鼻炎 气喘 眼睛不适(如刺激感或流泪) 嗅觉异常 肺功能异常 肝功能异常 免疫功能异常 长期接触甲醛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慢性呼吸道疾病 鼻咽癌、鼻腔癌、鼻窦癌 大肠癌 脑瘤 月经紊乱 基因毒性(可能导致细胞 DNA 损伤) 2.接触高浓度甲醛的可能暴露途径 家具:直接接触或使用含甲醛的人造板材、木制家具 衣物:经甲醛树脂处理过的纺织品,如抗皱、防缩或防霉衣物 化妆与个人护理品:部分化妆品、指甲油、洗发液、护发素 清洁与消毒用品:如家用清洁液、消毒剂、空气清新剂 短期接触甲醛最常见的反应为接触性皮肤炎,可能出现以下病征: 皮肤发痒 皮肤红肿 丘疹 水泡 水泡破裂后出现干燥、结痂、脱屑或色素沉着 除甲醛的方法 甲醛在高浓度时气味刺鼻,但在低浓度时往往难以察觉。每个人对气味的敏感度也不同,因此即使甲醛已超标,也可能被误认为是其他气味。 因此,与其依靠嗅觉来判断,更重要的是主动降低环境中的甲醛浓度,并减少使用含高浓度甲醛的用品。以下提供5个有效的减少甲醛方法: 保持通风:这是最有效的方式。新装修或新添置家具的房间,应开窗并使用电风扇,以维持空气对流和室内通风。 清洗新衣物:新购买的衣物在穿着前应先清洗,避免因残留甲醛而引发接触性皮肤炎。 避免使用高风险餐具或食物:尽量少用美耐皿餐具,并避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 使用空气净化器:选择具备医疗级滤网材质的空气清新机,有助降低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浓度。 选购低甲醛建材与家具:优先选择环保、低甲醛的绿建材或家具,以减少甲醛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