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有超过200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Pneumonia),使其成为学龄前幼儿因流感并发症导致严重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卫生当局与医疗界一再呼吁,应提升公众对肺炎的关注与认识。《Hello健康》将在此为您澄清5个关于肺炎的常见迷思,帮助您建立正确认知,避免因误解而延误就医时机。
迷思1:肺炎只是重感冒
事实:肺炎不是感冒,而是更严重的肺部感染。
一般感冒多由病毒引起,症状较轻微,如流鼻水、喉咙痛、打喷嚏或咳嗽,大多数情况下只需休息调养,1 至 2 周内即可痊愈。
肺炎则是肺部受到细菌、病毒或真菌(包括霉菌)感染,病情比感冒严重得多,必须接受专业治疗。肺炎在初期的症状可能与感冒相似,但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常见的肺炎病原体包括:
- 肺炎链球菌
- 流感病毒
- b型流感嗜血杆菌
- 退伍军人杆菌
- 隐球菌
- 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
- 肺炎克雷白氏杆菌
迷思2:只有天气寒冷才会得肺炎
事实:肺炎的发生不单与气温有关。
在寒冷的季节,人们的确较容易感冒,而肺炎病例也可能增加。但“吹冷风容易得肺炎”其实是一种常见的误解。
真正的原因在于:冬季人们多待在室内,尤其是在密闭空间与多人聚集时,更容易形成肺炎病原体传播的环境,因此容易出现群体性流行。
此外,热带地区同样存在肺炎高风险。人口稠密、环境污染严重,以及营养不良等情况,都会增加肺炎的发生率。这也是为何在部分发展中国家,肺炎依旧是威胁儿童与成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迷思3:身体健康的人不会感染肺炎
事实: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肺炎。
很多人以为只有免疫力较差或本身患病的人,才会因肺炎而病重甚至死亡。实际上,即使是身体强健的人,甚至职业运动员,也可能罹患肺炎。
因此,千万不要轻忽肺炎相关症状。即便症状看似轻微,也应尽早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另外,部分人也误以为只有年长者才会得肺炎。事实上,任何年龄层都可能感染肺炎。只是65岁以上的长者和婴幼儿因免疫力较弱,确实属于高风险群体。
迷思 4:肺炎无法预防
除了日常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与遵守咳嗽礼节外,最有效的预防方式是接种疫苗。目前常见的相关疫苗包括:
- 肺炎链球菌疫苗
- 流感疫苗
-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
对于婴儿,建议在出生后的前6个月内以纯母乳喂养,以确保获得完整营养及更佳的免疫保护。
若出现发烧、咳嗽或呼吸急促等疑似肺炎症状,应尽早就医并接受适当治疗,以降低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的风险。
迷思5:肺炎不具传染性
事实:部分类型的肺炎具有传染性。
肺炎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是否具有传染性,取决于病原体的类型:
- 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可透过飞沫传播,具有传染性。
- 真菌性肺炎:一般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因此,若出现疑似肺炎症状,应尽早就医并遵循医生指示,以避免传染他人或延误治疗。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