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是新加坡厨房里常用的调味料,许多族群都有自己的醋制品和使用传统。无论是吃辣椒螃蟹、福建面,还是在制作沙爹酱料时加一点醋,都能增添风味,让菜肴更开胃爽口。
然而,吃醋不仅仅是为了那股令人上瘾的酸味,实际上它对健康有很多好处。但如果喝醋方法不当,可能引起胃溃疡、胃食道逆流,甚至导致体重和血糖升高。
到底该如何“正确吃醋”,才能既享受美味又保护健康?让《Hello健康》为您详细介绍吃醋的8大好处、正确饮用方法,以及各种醋品的挑选秘诀!
吃醋的8大好处
- 刺激胃酸分泌、促进消化:醋本身是弱酸,适量食用可刺激胃酸分泌,帮助消化,尤其适合胃酸分泌较少的人。但消化功能正常者效果有限。
- 天然酵素促进吸收:天然酿造醋含丰富酵素,酵素有助肠胃分泌消化液,提升消化吸收能力,减少胃胀、头晕及体力不佳。
- 避免乳酸堆积,消除疲劳:醋酸和柠檬酸在身体代谢营养时起关键作用。吃下的碳水化合物经过酵素分解成葡萄糖,成为能量来源。适量吃醋能促进葡萄糖代谢,提升活力,减少乳酸堆积和疲劳感。
- 可能降低血压:动物实验指出,天然酿造醋(如醋酸、苹果醋、糙米醋和谷物醋)中的钾元素,有助排出体内多余钠,维持体液平衡,从而帮助抑制血压升高,预防高血压。
- 降低血糖:研究显示,醋酸能抑制肠道对淀粉、麦芽糖、蔗糖和乳糖等糖类的消化,饭后喝醋可减少糖分吸收,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有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 可能降低体重及胆固醇:一研究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在午餐和晚餐时饮用15毫升苹果醋,另一组则正常饮食。两组每日摄取的热量均低于正常值。三个月后,喝醋组的体重和胆固醇水平均较另一组有所下降,显示醋可能有助控制体重和胆固醇。
- 提高钙质的吸收率:醋的酸性特性有助释放食物中的钙质(例如大骨汤中的钙),从而提升身体对钙的吸收。
- 预防结石:尿液偏中性或酸性时,容易形成结石。研究显示,吃醋能使尿液的酸碱值趋向碱性,降低结石风险。同时,醋还能促进钠代谢,帮助身体排水,减少结石生成。
综上所述,醋对健康确实有多种益处,但若食用不当,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甚至引发疾病。以下将介绍市面常见的醋品类型,以及选购和饮用醋时需注意的事项。
[embed-health-tool-bmi]
市面上有3种醋 喝错反伤身
市面上常见的醋主要可分成以下3类:
- 天然酿造醋:采用谷物、水果等天然原料,经酒精发酵、醋酸菌发酵及过滤制作,过程较长,味道香醇,存放时间久会出现沉淀物。
- 合成醋(化学醋):以冰醋酸(石油提炼)为原料,稀释至3~4%浓度,并添加氨基酸、有机酸、果汁、调味料、香辛料及食用色素等,味道较刺鼻且咸,长时间存放不会有沉淀物。
- 混合醋:由酿造醋和合成醋混合而成,市面上多见于醋饮料,通常会添加糖、浓缩果汁和香料。
在三种醋品中,天然酿造醋对人体最有益。因为它没有经过高温或过度加工,能保留完整的营养和活性酵素,而且不含额外添加的糖分、浓缩果汁或香料等化学成分。
反观化学醋,由于经过多重加工,酵素含量较低。其主要成分冰醋酸不含有机酸,代谢后无法为人体提供矿物质,营养价值较低。
喝醋6大注意事项
- 不要空腹喝醋:空腹饮醋容易刺激胃壁,长期可能损伤胃黏膜,甚至引发胃穿孔。此外,过多胃酸还可能导致胃食道逆流。
- 不要喝太多醋:醋进入体内后,酸性成分会被食道和十二指肠吸收。大量或未稀释饮用醋,会刺激食道和胃肠道,引起不适,甚至增加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风险。
- 果醋需稀释后饮用:未稀释的果醋酸性较强,易刺激肠胃。稀释比例可根据个人体质调整,建议参考产品说明。若饮用后感到不适,应增加水的比例。每日饮用稀释醋量不宜超过300毫升。
- 喝醋后马上漱口:醋的pH值小于7,属于酸性,长时间停留在口腔中容易导致牙齿酸蚀和软化。建议喝醋时尽快吞下,减少醋液停留时间,并在饮用后立即漱口,稀释口腔酸度,保护牙齿健康,避免牙齿敏感。
- 肠胃不适或服用特定药物者慎用醋:肠胃敏感或不适的人,饮醋可能加重症状。部分药物如磺胺类、碳酸氢钠、氧化镁及胃药等碱性药物,会与醋发生酸碱中和,影响药效。服药期间如想喝醋,建议先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 选择低糖醋品:市面上的醋饮料多含添加糖以提升口感,长期饮用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和体重增加。建议选择天然酿造醋,加水稀释饮用,避免额外摄取糖分。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