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懂降血压药!了解8种高血压药的功效、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新加坡生活压力及饮食习惯等因素可能引发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新加坡卫生部数据显示,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风、糖尿病及肾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子,也是新加坡常见的健康负担之一。高血压就像体内的隐形定时炸弹,需持续关注和管理。 因此,面对高血压患者时,医生会根据个别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降压药物。不过,所有药物都有可能带来副作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也需谨慎处理,避免影响疗效甚至引发危险。本文整理了9种常见高血压药物,详细说明它们如何降低血压、副作用及用药注意事项。 高血压药物一:利尿剂(Diuretic) 当患者血液中钠含量过高时,身体会增加血液中的水分以稀释钠浓度,导致心脏泵血压力升高,血压上升。体液增加也可能引发水肿。利尿剂通过促进排尿,帮助肾脏排出多余水分,消除水肿并降低血压,是高血压的一线用药。 利尿剂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利尿剂通过加速身体排水,可能引起频尿、脱水、低血钠和姿势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等症状。 单独使用呋塞米(Furosemide,一种利尿剂)或同时服用地高辛(Digoxin,又称毛地黄)时,可能导致钾离子流失,血钾过低。患者可能需要补充葡萄、香蕉、哈密瓜等高钾水果,但请先咨询医生是否有此需要。 晚上服用利尿剂可能会引起夜间频尿,影响睡眠质量,建议提前几小时服药,以避免睡眠受影响。 高血压药物二:硝酸盐(Nitrate) 硝酸盐类药物中,硝化甘油(Nitroglycerin, NTG)是最常见的一种,主要用来治疗心绞痛。它能减轻心脏的前负荷,让心室收缩时肌肉所承受的压力降低,同时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液流量,从而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 除了硝化甘油(NTG)之外,还有一些长效型硝酸盐药物,这些药物同样能扩张血管,且有固定的服药时间,但作用较温和,不像NTG那样激烈。它们主要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较少单独用来治疗高血压。 硝酸盐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硝化甘油片可能会导致血压突然下降。 副作用包括头痛、头晕、心跳加快、恶心、呕吐,以及体位性低血压。 突然停药可能会引发心绞痛。 请勿与威而刚(如西地那非)等壮阳药同时使用,以免血压降得过低。 高血压药物三:钙离子通道阻断剂(CCB) 钙离子通道阻断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CCB)主要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肌肉细胞,帮助血管平滑肌放松,从而使血管扩张,降低心肌收缩力,达到降血压的效果。CCB 可分为二氢吡啶类(Dihydropyridine)和非二氢吡啶类(Non-dihydropyridine)两种,二者的作用略有不同。 Dihydropyridine:主要阻断周边血管的钙离子通道,帮助血管扩张。 Non-dihydropyridine:则主要阻断心脏的钙离子通道,降低心跳速度。 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避免吃葡萄柚或喝葡萄柚汁。 副作用可能包括头痛、便秘、水肿、头晕、疲倦、恶心和呕吐等。 有收缩性心衰竭或心脏传导阻滞的患者不适合使用。 非二氢吡啶类(Non-DHP)钙离子通道阻断剂通常不建议与乙型阻断剂(β-blocker)一起使用,以免引起心跳过慢或心脏传导过度抑制。 高血压药物四:血管收缩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血管收缩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主要通过抑制血管收缩素I转变为血管收缩素II,防止血压升高;同时还能减少血管收缩素对缓激肽(Bradykinin)的分解,增加缓激肽的浓度,从而促进血管扩张。 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孕妇和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此药。 不建议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同时使用,以免损害肾脏并增加其他副作用风险。 副作用包括皮疹、干咳、味觉减退、肾功能衰竭和血管性水肿等。 若与保钾利尿剂合用,可能导致血钾升高。 高血压药物五:血管收缩素受体阻断剂(ARB) 血管收缩素受体阻断剂(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简称ARB)的作用与ACEI类似,但ARB是通过阻断血管收缩素II与AT1受体结合,来促进血管舒张,达到降血压的效果。 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孕妇和肾动脉狭窄患者禁止使用。 不建议与血管收缩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同时使用,以免损害肾脏并增加其他副作用风险。 副作用包括干咳、低血压、头晕、鼻塞、腹泻和消化不良等,其中干咳的发生率比ACEI低。 若与保钾利尿剂合用,可能导致血钾升高。 高血压药物六:乙型阻断剂(β-blocker) β受体阻断剂通过阻断交感神经上的肾上腺素β受体,抑制肾上腺素的作用,使心跳变慢,血压下降。由于有其他更有效的降压药物,通常不会优先用β阻断剂治疗高血压,除非患者患有心肌梗塞或心脏衰竭,且可能根据情况与其他药物合用。 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副作用包括头晕、呼吸困难、手脚冰冷、疲倦、恶心、心跳变慢或不规则等。 对于糖尿病患者,β阻断剂可能抑制交感神经反应,掩盖低血糖时的心悸和手颤等症状,或者降低胰岛素敏感度,使血糖更容易升高。 其他高血压药物 以下这些药物也有降血压的效果,但因作用机制和副作用等原因,通常作为治疗高血压的次要选择。 七、甲型阻断剂(α-blocker) 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促使末梢血管扩张,从而达到降血压的效果。由于α1受体阻断剂能减少膀胱和输尿管的排尿阻力,因此多用于治疗摄护腺肥大,而非主要用于高血压治疗。 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副作用包括头晕、头痛、心悸、恶心、体位性低血压和逆行性射精。 不适合收缩性心衰竭患者使用。 八、直接血管扩张剂(Direct Vasodilator) 血管扩张剂与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类似,能松弛血管平滑肌,帮助血管扩张,减少末梢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不过,血管扩张剂直接作用于血管壁,不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一般可用于顽固性高血压或高血压急症患者。 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体重增加、头晕、头痛、畏寒和多毛。 血管过度扩张可能导致心跳加快,视情况可考虑与β阻断剂合用。 九、α-2交感神经作用剂(α-2 adrenergic receptor agonists) 此药能作用于脑干的心血管调节中枢,激活突触前肾上腺素α-2受体,抑制交感神经活动,使血管放松、心跳减慢,从而降低血压。 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副作用包括头晕、恶心、呕吐、头痛、镇静和口干等。 其他注意事项 使用高血压药物前,有许多用药须知需要注意,建议先确认以下事项,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事先告知:某些药物可能会使血压升高,例如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NSAID)、避孕药、鼻喷剂等。如果患者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或有其他疾病,务必告知医生。 遵循医嘱:请勿擅自停药、更改剂量或随意搭配其他药物,以免停药后血压反弹或发生药物交互作用带来危险。 量血压:建议每天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方便回诊时医生参考。 以清水服药:服药时请以清水送服,避免与饮料产生交互作用。 服药后注意事项:服用降压药后3小时内应避免洗热水澡、过量饮酒或进行大量体力活动。 补吃药注意:若忘记服药,应尽快补吃。若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则跳过此次剂量,直接服用下一次剂量,切勿一次服用双倍药量,以免血压过低。 告知怀孕情况:有怀孕打算或已怀孕者,请在开药前告知医生。服药期间若怀孕,也应于回诊时告知医生。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