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提到脑膜炎时,往往会联想到新生儿或儿童的疾病。事实上,成人同样可能患上脑膜炎,症状也可能相当严重,甚至并发脑炎或导致死亡。
那么,脑膜炎究竟是如何发生的?脑膜炎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哪些人又属于高风险族群?以下《Hello健康》为您深入解析。
脑膜炎症状与病征
脑膜炎在早期常与感冒相似,患者可能出现发烧和全身酸痛。然而,若伴随以下症状,就需特别警惕。
成人脑膜炎的典型症状
- 剧烈头痛
- 高烧持续不退
- 颈部僵硬
- 肩颈酸痛
大人脑膜炎非典型症状
- 意识不清
- 昏迷
- 精神错乱
- 抽搐
- 肢体麻痹
- 眼球活动异常
- 皮肤出现红疹
新生儿与儿童脑膜炎的症状
- 持续发烧
- 哭闹不安
- 躁动或异常烦躁
- 食欲明显下降
- 嘴唇或皮肤出现发紫
- 出现黄疸
脑膜炎、脑炎及脑膜脑炎的差别
- 脑膜炎(Meningitis):指覆盖脑部和脊髓的脑膜发生发炎。
- 脑炎(Encephalitis):指脑组织本身发生发炎。
- 脑膜脑炎(Meningoencephalitis):若发炎同时波及脑膜与脑部,就称为脑膜脑炎。
三者皆属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需尽早诊断与治疗,以避免并发症或危及生命。
为什么会得脑膜炎?
在人体脑部的表面,有三层薄膜包覆并保护脑和脊髓,这些薄膜称为 脑膜。当脑膜因微生物感染或其他因素受到侵犯时,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炎反应,这就是 脑膜炎。
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脑膜炎可分为4种类型:
- 细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脑膜炎双球菌或革兰氏阴性杆菌。
- 结核性脑膜炎: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病程较长,常见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
- 霉菌性脑膜炎:以隐球菌感染最为常见,通常发生在免疫功能受损者,如爱滋病患者或器官移植后病人。
- 无菌性脑膜炎:指非细菌感染所引起的脑膜炎,多数由病毒造成。其中超过80%的病例与夏季常见的肠病毒有关。
脑膜炎的传染途径
在上述四种脑膜炎中,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最为常见。
- 只要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即可能经由飞沫传播。
- 病毒性脑膜炎还可透过粪口途径(fecal-oral route)传播,例如饮食或手部卫生不佳时。
结核性脑膜炎多见于发展中国家或医疗资源不足地区,在新加坡相对少见。
真菌性脑膜炎则以隐球菌感染最常见,通常与免疫力低下相关。部分病例与鸽子粪便中的真菌有关,因此在居住环境周边有鸽群的人群中风险较高。
脑膜炎需要治疗多久?——成人脑膜炎的治疗
若怀疑是脑膜炎,患者通常需要接受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查。由于脑脊液与脑部相通,医生可借此判断脑膜是否发炎,并找出感染原因,再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针对常见的细菌性脑膜炎,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疗程约7–14天。根据病情,医生也可能会开立以下药物:
- 抗癫痫药:预防或治疗抽搐。
- 类固醇:减轻脑部肿胀及发炎反应。
- 镇定剂:缓解患者焦躁不安。
- 降脑压药:控制颅内压过高。
目前病毒性脑膜炎没有特效药,治疗以支持性疗法为主:
- 给予退烧药等药物,缓解发烧与头痛。
- 补充足够水分。
- 多休息以增强免疫力。
多数患者一般在3–7天内可逐渐恢复。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