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纪增长,脑细胞老化使得年长者开始变得健忘,例如经常忘记带东西出门、忘记关煤气炉、记不起朋友的名字等,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罹患失智症。
然而,失智症其实与正常老化现象并不相同,不仅会让人完全忘记自己做过的事情,还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判断力、语言能力退化等问题。
以下就让《Hello健康》带您一同了解失智症的常见症状、种类,并依照失智症的病程分期,分别说明不同失智症患者可能会发生的症状。
什么是失智症?
失智症(Dementia,俗称老人痴呆症),是由脑神经疾病、身体系统性疾病、药物或使用成瘾物质,所引起的持续性认知功能下降的疾病。罹病者会面临思考能力、判断力、记忆力、空间感、理智等全面性的心智能力丧失。
失智症通常多发生于65岁以上长者,但有极少数患者会在30~50岁左右罹患失智症,亦称为“年轻型失智症”。
失智症10大常见症状
以下为失智症的常见症状,家中长辈如有出现这些症状,请尽快就医,请医生做进一步的治疗:
- 记忆力丧失且影响到生活
- 无法妥善处理原本熟悉的事务
- 计划事情或解决问题能力下降
- 容易对时间及地点感到混淆
- 沟通表达和书写能力变差
- 对看到的东西和空间之间的关系感到混乱或难以理解
- 常把东西放错地方,也忘了自己放在哪里,找不回来
- 判断力变差
- 对工作或从事社交活动不感兴趣
- 情绪和性格出现明显变化
失智症就是阿兹海默症吗?认识失智症5大种类及原因
不少人以为阿兹海默症就是失智症,其实这是个常见的误解。阿兹海默症只是失智症的一种类型,除了它以外,还有其他常见类型,包括:
- 血管性失智症
- 路易体失智症
- 额颞叶失智症
- 以及其他因疾病或外伤引起的失智症
接下来将为您详细说明失智症五大类型的成因与症状特点,帮助您更清楚认识每一种类型的差异与照护重点:
1. 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在1907年,由一位德国精神病专家爱罗斯.阿兹海默(Alois Alzheimer)发表了“老年痴呆症”的病例,后来便以其名来命名此疾病。
当β型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在脑内过度沉积,会使脑神经中的免疫细胞“微小胶细胞”(Microglia)及传讯调节细胞“星状细胞 “(Astrocyte)活化,造成发炎反应,最终引起脑神经细胞坏死,引发阿兹海默症。
阿兹海默症患者的常见症状为记忆力衰退、出现幻觉、判断力下降,进入病程后期时,患者还可能出现身体僵硬、手抖、走路不稳等帕金森氏症的症状。
2. 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
血管性失智症源于脑中风或慢性脑血管病变,造成脑部血液循环不良,进而导致脑细胞损伤。
一般而言,曾发生中风的病患约有5%会罹患血管性失智症,一旦罹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会突然恶化,并伴随动作缓慢、步态不稳、情绪起伏大或罹患忧郁症等其他精神疾病。
3. 路易体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DLB)
当大脑中的α-突触核蛋白的蛋白质异常沉积时,就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退化,而罹患路易体失智症。
路易体失智症多发生于70岁以上老年人,成为第2常见的退化性失智症,常见症状除认知功能障碍外,之后还可能出现帕金森氏症的症状,包括手抖、走路不稳及无法解释的跌倒现象等,甚至也会有较明显的视、听幻觉、情绪不稳或妄想等精神症状。
4. 额颞叶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isorders, FTD)
当脑内的额叶、颞叶渐渐萎缩,就会使脑神经退化,引发额颞叶失智症,而在所有额颞叶失智症患者当中,约4成有失智症家族史,其中10%为显性遗传;其盛行率仅次于阿兹海默症与路易体失智症,通常多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属于进展缓慢的神经退化性疾病之一。
此外,不同于阿兹海默症以记忆缺损为主要症状,额颞叶失智症则是以情绪、行为异常(如该安静的场合却一直讲话)、执行功能缺损或语言障碍为主要症状,往往不容易与精神疾病做出区分。
5. 其它因素所致的失智症
有些失智症是由特定原因造成,经过治疗可能有机会恢复,而这类型失智症的病因主要可分成以下5类:
- 新陈代谢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电解质不平衡等。
- 营养失调:如缺乏维他命B12、叶酸等营养素。
- 颅内病灶:如脑部肿瘤、常压性水脑症、脑部创伤等。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梅毒、爱滋病等。
- 中毒:如长期滥用药物、酗酒、重金属中毒等。
失智症症状分期:轻度认知障碍、失智初期、中期、晚期
失智症依病程可划分为轻度认知障碍、失智初期、中期及晚期,而每位患者退化的时间都不太相同,有时症状会有所改善,有时却又会突然加重。
从轻度认知障碍发展到失智症晚期,整体病程平均大约为 8 至 10 年。不过,每位患者的退化速度都不尽相同,有的人可能在短短 2 年内就明显恶化,也有些人病程可以拖长到 20 年以上。
根据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调查显示,新加坡社区长者中,约有21.5% 被诊断为轻度认知障碍,而失智症初期到晚期的人口则占10%。以下分别说明失智症病程各自的发展:
1.轻度知能障碍:
是介于正常老化与失智症之间的过渡阶段。根据研究,每年大约有 10% 至 15% 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会进一步发展为失智症。
这类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健忘症状,例如忘记约会时间或刚刚说过的话。同时,他们在处理较为复杂的任务或工作时可能会感到困难,但对于日常简单事务(如穿衣、用餐、聊天等)通常不受影响,生活功能仍维持正常。
2.失智症初期(轻度)
由于症状相当轻微,患者的外表与行为与一般人并无差异,所以经常遭到忽略,而延误就诊。
在失智症初期,患者通常无法记得近期发生的事情,而反覆询问身边亲友,但对于过去年轻时的回忆却记得格外清楚;此外,病患的判断力及工作能力可能会逐渐减弱,也无法处理日常生活中较复杂的事物,如不会存款或提款等。
3.失智症中期(中度)
进入失智症中期阶段时,患者的判断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会逐渐退化,处理日常事务变得越来越困难,常见症状包括无法分辨季节或时间的变化、认不出熟识的亲友、失眠、情绪异常波动、性格改变,甚至连自行煮饭、洗衣服、个人清洁卫生处理等基本生活都遇到困难。
4.失智症晚期(重度)
此阶段的病患记忆力几乎完全丧失,记不得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日夜颠倒、无法与家属进行简单日常沟通、分不清楚家中环境格局,甚至忘记自己是谁,且缺乏判断力与理解力。
另外,失智症晚期患者也可能因长期缺乏运动,导致四肢肌力退化、需长期卧床,并完全依赖家属的照顾。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