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常因进入叛逆期,而逐渐与父母疏远,不愿主动分享近况,对父母的态度也显得冷淡。若父母采取“紧迫盯人”的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加深彼此的隔阂,让沟通更为困难。
事实上,这些挑战几乎是每位父母都会经历的。偏偏青春期又是孩子成长与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与其采取“硬碰硬”或完全“放手不管”的方式,父母不妨善用以下沟通技巧。这样不仅能表达对孩子的关心与支持,也有助于改善互动关系。您可以尝试以下推荐方式:
1. 尊重与倾听青春期孩子
当孩子想要表达意见时,父母应练习尊重他们的想法,给予足够的空间与机会,让他们说出内心的感受。同时,父母要展现出真诚愿意倾听的态度,这样孩子才会更愿意与您交谈,也更容易敞开心扉。
在青春期阶段,这一点尤为重要。孩子会逐渐形成主见,学会独立思考。若父母能够先做到尊重与倾听,孩子也会更愿意同样聆听您的意见与建议。
2. 避免单向说话,而缺乏真正沟通
有效的沟通应当是双向的,而不是一方不断“单方面讲话”,另一方只是被动聆听。若父母经常抱怨孩子不愿分享近况,不妨先反思自己是否总是只顾传达想法,而忽略孩子的感受与意见。久而久之,互动就容易变成单纯的指责与抱怨。
建议父母尝试以交换想法的方式,与孩子进行对话。这样不仅能真正达成沟通,也能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在尊重中表达与倾听。
3. 青少年容易不耐烦,避免讲话过于冗长
成长过程中,许多人都曾在父母话还没说完时,就想赶快离开现场。这种情况在青少年身上尤其常见。此时,父母在沟通前应先理解孩子不喜欢被唠叨的感受,尽量用简洁、扼要的方式表达想法,避免冗长或重复的叮咛,以免让孩子失去耐性,甚至引发冲突。
最佳做法是,当孩子开始显露出不耐烦的迹象时,父母应适时结束话题,以提升沟通效率,同时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4. 善用场合,把握机会教育
机会教育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发生,无需刻意安排正式或深度的谈话,以免增加亲子之间的心理压力。家长可把握一些轻松的时刻,例如在车上交谈,或与孩子深夜共享宵夜时,自然地展开交流。
在这些轻松氛围中,父母能够真诚地分享想法与建议,不仅达到教育与沟通的效果,也能促进亲子之间的理解与关系和谐。
5. 营造舒适的动作与环境
在亲子沟通中,肢体语言与眼神交流往往发挥重要作用。多数青春期的孩子更倾向在开放、轻松的氛围下进行谈话。建议父母在沟通时,避免长时间直视孩子的眼睛,以免增加他们的压力与不安。
可以选择在散步时、或坐下休息时与孩子交流,并在对话过程中适度移开目光,让互动氛围更自然,孩子也会更愿意敞开心扉。
6. 先别急着批判
当孩子做出某个决定或行为时,父母应尽量先假设他们有其合理的理由。建议以好奇和尊重的态度,去理解孩子的想法,而不是立即批判。
若父母能够放下先入为主的观念,不急着贴标签或判断对错,孩子就会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也更愿意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7. 家长应保持成熟的角色
有些父母为了拉近与青春期孩子的距离,可能会刻意模仿他们的语气或行为。但别忘了,父母本身已是成年人,更应以成熟的态度与智慧来和孩子互动。
保持应有的高度与分寸,才能在沟通中展现稳定感与可靠性,让孩子在探索自我的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与引导。
8. 展现愿意协助孩子的心意
当父母怀疑孩子出现一些行为问题,例如抽烟、喝酒,或其他需要辅导的偏差行为时,应保持冷静与温和的态度。建议依循前述沟通原则,直接而真诚地告诉孩子:若他们需要帮助,父母都会在身边协助,一起寻找解决方法。
这样的态度能让孩子感受到支持,而不是指责,从而更愿意与父母分享内心的困惑。
9. 孩子在看,父母要以身作则
身教始终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举例来说,若父母常常言而无信,不仅会成为孩子最不良的示范,也容易让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心生反感。
当父母承诺要完成某件事,或决定戒除某个坏习惯时,就应尽力实践。要知道,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并且会潜移默化地学习。
10. 帮助青春期孩子培养独立思考
青春期的孩子已不再像儿童般,需要父母事事替他们决定。此时,家长应适度放手,鼓励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可以与孩子讨论某些不良行为可能带来的影响,并以轻松的语气反问他们的看法,让孩子学会批判性思考,懂得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同时,父母也要适时给予肯定,让孩子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