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吸着拇指的样子看起来确实可爱,但许多家长也会担心卫生问题或担忧孩子会因此形成习惯。事实上,大部分的孩子会在2至4岁之间自然停止吸吮手指,这是一种成长过程中的自我安抚行为。不过,对于少数孩子来说,要立即戒掉吃手指的习惯并不容易。家长无需过度担心,只要耐心引导,并尝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就能逐步帮助他们减少吃手的频率。
那么,为什么婴儿会喜欢吃手?又是什么原因让家长需要引导孩子戒除这个行为?如果孩子已经上幼儿园甚至更大,还仍在吸手指,该怎么办?《Hello健康》将为家长详细说明婴儿吃手的原因、潜在影响,并提供6个温和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安全地戒除吃手习惯。
宝宝爱吃手的原因:正常的智力发展现象
从出生到约1岁半,宝宝正处于“口腔期”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会透过吸吮动作来探索世界、感受安全与满足。这种行为不仅能刺激脑内血清素(Serotonin)分泌,让宝宝感到放松,也能降低肾上腺素(Adrenaline)水平,有助于身心健康成长。
当宝宝进入3至4个月大时,吸吮手指或脚趾更是认知与协调能力发展的表现。他们藉由吸手来认识自己的身体,也是在练习手眼协调与自我安抚的过程。如果宝宝偶尔吃手,是成长中的自然阶段,无需强行阻止。但若频率过高,可通过轻轻抚摸、摆动宝宝的小手或给予安全玩具,分散注意力,逐步减少吸手的次数。

婴儿吃手要阻止吗?
大多数孩子会在2至4岁之间自然停止吃手的行为,因此家长通常不必太早干预。不过,若吸手的习惯持续太久,可能会对孩子的口腔发育造成影响。当宝宝开始长出恒牙时,若仍持续吸吮手指,可能导致牙齿排列不整齐或咬合异常(例如前牙外突或牙弓变形)。(推荐阅读:儿童几岁可以开始牙齿矫正?3大情况可提早戴牙套,常见疑问一次解答)
此外,当孩子进入托儿所或幼儿园阶段,若仍有吃手习惯,不仅可能影响社交与自信,也会带来卫生问题,例如细菌感染或手指皮肤红肿。
5个温和方法帮助宝宝戒掉吃手习惯
如果孩子在“口腔期”没有充分满足口欲,可能会在4岁以后仍持续吸吮手指,作为寻求安全感或舒缓焦虑的一种方式。若家长采用过于强硬或惩罚性的方式戒除,反而可能让孩子感到不安,甚至转而发展出咬指甲、抠手指等其他替代行为。
因此,家长可以尝试以下5种温和又有效的引导技巧,帮助孩子自然戒掉吃手的习惯:
1. 设定吸手指的时间界限
许多孩子喜欢在睡前、午休或感到疲倦时吸手指,以获得安全感或放松。家长可以温和地设定界限,例如让孩子只在上床睡觉时才能吸手指。透过这样的方式,不是强迫禁止,而是逐步减少吸吮的时间,帮助孩子学习自我控制。当孩子能遵守规则时,记得给予肯定与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就感,也更容易配合改变。
2. 不吃手时给予适当奖励
当孩子还无法理解吸手指的坏处时,家长可以运用正向奖励来鼓励他们减少吃手的次数。例如,当孩子能在一段时间内不吸手指,就可以给予小小的奖励——像是贴纸奖励、额外的睡前故事时间,或带孩子去游乐场玩。这样的做法能让孩子把“不吃手”与正面体验联系在一起,在温和的引导下,他们会逐渐学会控制行为,而不需依靠责备或惩罚。
3. 以耐心引导取代强硬禁止
突然要求孩子立即停止吸手指,往往适得其反,不仅无法改变行为,还可能让孩子感到焦虑或抗拒。家长应以耐心与温和的语气,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慢慢戒掉这个习惯。您可以简单说明吸手指可能造成的影响,例如手指容易藏细菌、牙齿会长歪等,让孩子逐渐理解原因。只要家长持续以正向方式沟通,孩子通常会自愿配合,有些甚至会比预期更快地放弃吸手的习惯。
4. 分散孩子对手指的注意力
当孩子开始吸手指时,家长可以透过引导觉察与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帮助他们减少这个行为。您可以轻声问孩子:“你现在在做什么呢?”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并尝试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事物。接着,可引导孩子拿玩具、翻图书或做一些简单的活动,让手有事可做。若提供玩具,请记得提醒孩子不要咬或舔玩具,以避免接触细菌或吃进病原。这种方式能让孩子逐渐学会自我觉察与控制行为,同时也能维持愉快、无压力的互动氛围。
5. 切勿在手指涂醋或刺激性物质、强制戴手套
不要在孩子手指上涂抹醋、辣椒或其他味道难受的液体来阻止吃手。这类做法容易让孩子产生被惩罚或羞辱的感受,反而可能增加焦虑,导致行为更难改正。同样,不建议强制让孩子戴手套或手指套,或随意使用药房出售的药膏與所謂“戒除辅助工具”。这些方法通常效果有限,且可能带来皮肤刺激、不舒适或心理反弹。若要帮助孩子改掉吃手习惯,建议采用温和、正向、可替代的行为引导方法(例如设定时间、正向奖励、分散注意力与提供替代物),并在必要时寻求儿科医生或儿童发展专家的建议,以取得专业与个别化的指导。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