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恶露?一文看懂恶露与月经的差别
经历了苦乐交织的生产过程后,妈妈们的子宫会开始逐渐复原。这段期间,除了会感受到因子宫收缩以恢复原有大小所带来的疼痛之外,还会排出残留在子宫内、称为‘产后恶露’(Lochia)的胎盘剥离物质。 究竟什么是恶露?它和月经有哪些差异或相似之处,让妈妈们常常误以为只是经血而忽略了照护?《Hello健康》将在这里为新手妈妈们一次解答,带您认识恶露,以及学习产后护理的方法,帮助您及早和恶露说再见。 恶露是什么? 当孕妇顺利分娩后,子宫内仍会残留许多胎盘碎片、黏膜组织和血液混合而成的物质,也就是所谓的‘恶露’。在产后几天里,妈妈们会透过子宫的自主收缩将这些恶露排出体外。一般来说,正常的恶露会带有些许血腥味,而分泌量、颜色与数量则会随着产后天数的增加逐渐改变,这也是子宫复原的信号。 正常的产后恶露会依序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红色恶露:通常在产后1至3天出现,呈鲜红色,血量较多并带有轻微腥味。恶露中可能混杂红血球、上皮细胞,有时还会含有胎粪、胎毛或少量组织液。 第二阶段浆性恶露:大约在产后第4天开始出现,颜色呈粉红色,伴随血清状分泌物,分量会比之前减少。 第三阶段白色恶露:大约在产后10天出现,颜色呈乳白色或黄色,此时恶露的分量应较少且无异味,主要成分包括白血球、单核脱落细胞以及子宫颈黏液。 恶露和月经要怎么区分? 恶露和月经常常让许多产妇分不清楚,其实妈咪们可以透过哺乳情况来判断。若产后没有进行母乳喂养,月经大约会在产后6至8周内恢复,最快可能在4至5周就来。而有持续哺乳的妈咪,则通常要等到产后4至6个月才会再度来月经。 恶露迟迟不止的原因 一般来说,产妇大约每2小时需要更换一次产褥垫,以免恶露过多溢出而增加感染风险。但如果发现血块过大或出血不停,或者在产后10天后仍出现带有脓样分泌物的恶露,就必须尽快就医。 造成恶露迟迟不止的原因包括: 子宫收缩不良:若生产时间过长,或生产次数较多,就比较容易导致子宫收缩不良,从而使子宫血管持续出血,甚至形成血块。 使用血管扩张剂: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并协助降低血压。 服用过量生化汤:生化汤含有具有活血作用的当归,如果在产后过早或过量饮用,容易导致子宫新生内膜不稳定,从而使恶露迟迟不止。 剖腹产、自然产的恶露有区别吗?排多久才会干净? 对于剖腹产的妈妈,医生会在手术时一并清理子宫内残留的胎盘和血块,因此剖腹产产妇的恶露通常会比自然分娩的妈妈来得少,持续的时间也相对较短。 至于恶露何时会完全排出,其实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平均需要4至6周,而胎儿体型大小也会影响排出的时间,胎儿体型越大,恶露持续的时间通常会越长。不过,也有部分产妇在产后2至3周就能将恶露排清。 如何加速恶露排出体外 产后的妈妈们可以透过以下方法,帮助加速恶露的排出: 按摩子宫 渐进缓慢地运动或下床走动 产后护理须知 在学习照顾宝宝之前,妈妈们别忘了先照顾好自己的健康。以下提供4个建议,帮助您在产后更顺利地恢复: 要勤换产褥垫,在恶露尚未排干净前,如厕后应冲洗会阴部,以避免恶露残留而引发感染。 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取各种肉类、蔬菜和水果,有助于加速产后恢复。 摄取充足的水分,并避免过量饮用生化汤,或食用含酒精及寒性的食物。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