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保养/清洁

中午时段在烈日下曝晒太久,容易导致晒伤,长时间如此也会增加患上皮肤癌的风险。皮肤护理类别中收录了各种日常防晒资讯,也包括其他护肤方法,例如保持嘴唇滋润的小贴士等文章。

常识

皮肤保养/清洁

晒伤护理指南:缓解疼痛、促进复原的方法

晒伤(Sunburn)在新加坡非常常见,当皮肤受到过度紫外线照射时,就会出现晒伤反应。从早期的皮肤刺痛,到恢复阶段的脱皮、干痒,相信经历过的人都深知晒伤带来的困扰与不适。 《Hello健康》将从晒伤的不同症状切入,分享前、中、后期的护理方法,帮助你加速复原,并有效缓解晒伤的不适感。 晒伤会有什么症状? 轻度晒伤时,皮肤会出现泛红、疼痛,甚至水泡,并可能伴随轻微头痛及发烧。症状通常在曝晒后约4小时开始出现,疼痛感会在6小时至隔日之间最为明显,约在2至3天时达到高峰。多数情况下,晒伤会在3至5天后逐渐恢复。 若为过度或大面积曝晒,则可能导致重度晒伤,并伴随脱水风险,同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高烧、晕眩或寒颤等症状,需特别留意并及时就医。 晒伤该如何处理? 多数的晒伤对健康没有立即的危害,因此晒后的照护和治疗都是以减轻症状和不适为主。 晒伤后,最重要的是小心照护受伤的皮肤,避免继续曝晒或过度刺激皮肤。若晒伤部位出现水泡,避免主动刺破以免增加感染风险、影响愈合。若晒伤面积过大,或出现其他恶心、呕吐、高烧等合并症状,则建议立即就医。(延伸阅读:什么状况该刺破水泡?6步骤安全搞定) 晒伤初期:避免继续曝晒 若感到皮肤刺痛、发热,或意识到自己在烈日下停留过久,应立即寻找遮蔽物,避免阳光继续直射。此时若出现轻微灼热及刺痛感,通常代表皮肤已接近晒伤或处于轻度晒伤阶段。为了保护皮肤,应立即降温,并避免再次曝晒。 以下为晒伤初期的4个舒缓方法: 避免继续曝晒:应立即停止阳光直射,戴上帽子、墨镜,穿着透气且具抗 UV 功能的长袖衣物,并尽量待在阴凉处。若无法避免日晒,应即时补擦防晒乳,以防晒伤进一步恶化。 补充水分:晒伤会导致皮肤水分流失,甚至电解质失衡。因此晒伤时或晒后应多喝水,并适量饮用运动饮料,以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冷水降温:可利用冷水冲洗皮肤,或淋冷水澡、以湿毛巾冷敷,帮助皮肤降温,减轻不适感。 避免刺激肌肤:晒后皮肤较敏感,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并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酒精或凡士林降温,这些可能使皮肤更干燥甚至过敏。若要冰敷,应以毛巾或纸巾包裹冰块,避免直接接触晒伤皮肤,以免造成低温刺激。 晒伤中期: 当刺痛感明显时,可使用含芦荟成分的舒缓凝胶或乳液,帮助缓解不适并滋润皮肤 晒伤约6小时后,皮肤会开始出现明显的刺痛感,并伴随搔痒,这是晒伤最难受的阶段,通常持续2至3天。 不少人会好奇,晒伤时应擦什么药物才能止痒止痛?芦荟(Aloe vera)能否帮助皮肤更快复原?事实上,芦荟的功效主要在于舒缓刺痛与搔痒,而晒伤后的皮肤组织仍需依靠皮肤自身修复来恢复。然而,在晒伤中期,透过保湿与使用芦荟制品,能够有效缓解不适,并避免皮肤状况进一步恶化,从而促进复原。 芦荟舒缓疼痛:局部冷敷,或涂抹含有燕麦胶或芦荟成分的晒后修复产品,可有效缓解晒伤疼痛。芦荟具有增加皮肤血流量、减少细菌、抑制发炎反应的功效,并能加速伤口修复。皮肤科医生提醒:使用芦荟治疗晒伤时,应仅取叶片内侧透明凝胶,不适合使用绿色外皮或黄色汁液部分,以避免刺激皮肤。 持续补充水分:晒伤后应多饮水以维持身体水分平衡。若晒伤情况较严重,出现脱水迹象,则可能需要口服或静脉注射电解质补充液,以矫正体液流失。 洗澡后尽快保湿:晒伤后,建议在沐浴后趁皮肤仍湿润时,立即涂抹温和的保湿产品,如乳液或凝胶。应避免使用过于油腻或含矿物油成分的保养品与药膏,因为油分可能锁住皮肤热能,阻碍散热,反而加重晒伤。晒伤后的数天,应持续为晒伤处或正在脱皮的部位补充保湿,以帮助皮肤修复。 消炎止痛药:若晒伤疼痛明显,可考虑使用非类固醇止痛药,例如阿斯匹灵(Aspirin)或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以缓解疼痛及发炎症状。不过,这类药物仅能减轻不适,并不会加速复原。一般情况下,并不建议口服类固醇药物 (Steroids)。此外,部分外用药膏也能发挥止痛、止痒或抗发炎作用,例如含低剂量类固醇的软膏,可帮助减轻肿胀与灼热感。但在使用任何药物前,应先咨询医生或药师,并遵照医嘱。 保持通风:在晒伤完全康复之前,建议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过紧或贴身的衣物容易造成闷热与出汗,而汗液会刺激晒伤的皮肤。选择宽松衣物不仅能帮助皮肤降温、减少出汗,也能降低衣物与受伤皮肤的摩擦。 晒伤后期: 皮肤进入脱皮阶段时,不应以手强行撕扯,应让其自然脱落,并持续做好皮肤保湿与防护,避免二度伤害。 晒伤进入后期时,皮肤会逐渐脱落,这是身体代谢受损细胞的过程,也是晒伤即将痊愈的征兆。但此阶段常伴随明显搔痒,容易让人想撕除脱皮。医生提醒,应让晒伤皮肤自然脱落,切勿强行撕皮或进行去角质。 此外,刚复原的新生皮肤特别敏感,抵抗紫外线的能力较弱。因此除了持续保湿外,更应加强防晒措施:穿着长袖衣物,使用低刺激性的防晒乳,以避免再次晒伤。一般而言,轻度至中度晒伤约在7天左右可完全复原。 防晒不分季节,长期曝晒恐患上皮肤癌 根据全球公益组织皮肤癌基金会(Skin Cancer Foundation)的资料,晒伤虽然能自行恢复,但若反复发生,会加速皮肤老化,并显著增加罹患皮肤癌的风险。新加坡卫生部也提醒,以下三种情况尤其需要特别注意防晒: 日照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是紫外线最强的时段,应尽量避免外出;若必须外出,应待在阴凉处并做好防晒。 特殊环境:高山地区紫外线强烈,从事登山活动应特别防护;此外,夏季紫外线较冬季强烈,从事雪地或海滩水上活动时,也需加强防晒。 光敏感药物:部分药物会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度,例如心血管药物(Thiazides, Amiodarone,简称 Nifedipine)、抗生素(Doxycycline, Tetracycline,简称 Sulfonamides)、抗真菌药物(Voriconazole)非类固醇抗发炎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简称 NSAID)、利尿剂(Acetazolamide、Furosemide)等。 服用上述药物者,应严格遵守防晒措施,并注意药品说明书上有关“光敏感性”的副作用警示。 (影像授权:Shutterstock)

医师阵容

Hello 健康的医生阵容由专业医师与各领域医学专家所组成,协助审阅网站内容并即时分享专业领域新知。

我们的专业团队除确保医学相关内容之正确性,并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资料来源参考,提供高度专业、内容丰富之健康讯息。

Hello 健康与合作之专业医生团队,将不断致力于提供实用可信赖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并守护您,一起迈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专业团队介绍
组题分类
健康体检
我的健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