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

失眠(Insomnia)是指长期出现入睡困难、睡眠中断、早醒,或是睡醒后仍感疲惫、无法恢复体力的状况。患者白天常伴随疲倦、精神不济、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此外,即使睡眠时数足够,若主观上觉得睡眠品质不佳,也属于失眠的范畴。 失眠会对健康造成多方面影响,不仅影响白天的专注力与情绪稳定,长期更可能增加罹患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忧郁症等风险。失眠不是特定年龄层的问题,各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经历失眠,而在年长者中更为常见 。

常识

失眠

压力过大会影响睡眠?当心自律神经失调!这3类人风险较高

自律神经失调是一种较复杂的疾病,许多患者都会出现失眠问题,并常伴随肠胃不适、头晕、头痛、心悸及呼吸不畅等症状。 由于自律神经失调影响范围广、症状多样,许多人往往不自知,甚至需要在不同专科间来回就诊,经过多次检查与追踪,才最终被确诊。 那么,自律神经在失眠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Hello健康》将为您解析自律神经失调与失眠的关系,并说明常见的治疗与改善方式。 为什么自律神经失调会导致失眠? 自律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当交感神经活跃时,心跳、血压、血糖及肾上腺素都会上升,能量消耗增加; 副交感神经作用时,则会降低心跳和血压,让身体得以休息和储存能量。 若自律神经失调,交感神经在睡眠时仍处于亢奋状态,身体与大脑无法充分放松,血管也会持续收缩,从而引起失眠、睡醒后身体酸痛、水肿及精神不振。 一般来说,由自律神经失调导致的失眠可分为3类: 入睡困难:交感神经过度亢奋,即使在睡眠时大脑仍然活跃,讯息不断传递,导致难以入睡。 睡眠维持困难: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同时失调,身体在休息时无法进入深层睡眠,造成浅眠与睡眠品质下降。 早醒型失眠:多见于长期自律神经失调的患者,虽然入睡容易,但睡眠周期缩短,容易提早清醒,导致夜间血清素及正肾上腺素等神经传导物质不足,使人长期精神不振或出现抑郁症状。 ”自律神经失调的主要原因” 自律神经失调多半与压力有关。若能适度纾解压力,自律神经系统即使一时受影响,也能较快恢复平衡;但若压力过大,加上身心状态不佳,失调情况就会愈发严重。 常见的压力因子可分为三类3 物理环境压力:例如环境骤变,气温过冷或过热,或气压过高。 生理压力:如月经周期的荷尔蒙变化、疾病或药物副作用所引起的不适。 情绪压力:例如经历重大事件或变故,产生愤怒、悲伤、焦虑或不安。 自律神经失调导致失眠,该怎么办? 当生活出现变故或压力骤增时,自律神经可能暂时失衡,引发失眠。不过,只要适度纾解压力,透过运动、聆听音乐、维持均衡饮食与规律作息,并确保充足睡眠,自律神经通常能够逐渐恢复正常。 若失眠持续超过2周,经医生诊断为自律神经失调,就应接受专业治疗。 长期失眠者往往属于常态性自律神经失调,此时自律神经已严重失衡,单靠运动、饮食或一般助眠方法通常难以奏效,患者也容易产生严重的预期性焦虑。 在药物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如焦虑或失眠),处方抗焦虑药物或安眠药。若能规律服药并定期回诊,病情通常会明显改善。同时,若能配合日常生活习惯的调整,将有助于加快康复,并逐步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哪些人较容易发生自律神经失调?” 精神或心理疾病患者:因心思较为敏感,容易感受到压力,抗压能力通常也比一般人低。 过劳或休息不足者:长期工作过度或睡眠不足,导致压力持续累积,进而影响自律神经功能。 重大疾病患者:长期受到病痛困扰,身心状态脆弱,更容易出现压力与自律神经失调的问题。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更多 失眠 相关文章

失眠

安眠药副作用知多少?过量恐致依赖甚至危及生命——用法与常见问答解说

究竟安眠药该如何正确使用?一天可以吃几颗?副作用是否会带来严重风险?本文将由《Hello健康》为您解说安眠药的正确用法,并解答大众对安眠药的常见疑问,包括服用过量是否可能致命、长期服用是否会产生依赖等问题。 安眠药何时吃?怎么吃?——安眠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具有安眠及镇静作用的药物种类繁多,这里仅介绍用于治疗失眠症的镇静安眠药,包括苯二氮䓬类安眠药(Benzodiazepines,BZD)与非苯二氮䓬类安眠药(Non-benzodiazepines,Non-BZD),并说明其使用原则。 服用安眠药时应遵守以下五大基本原则: 尽量避免使用长效型安眠药 采用最低有效剂量,每日仅服用一颗 间歇性服药,建议每周控制在2至4次 限制疗程时间,整体疗程不应超过3至4周 停药须逐步减量,避免突然停药引起不适 安眠药的药效类型分为3种 短效型安眠药:适用于入睡困难的患者,能帮助顺利入睡,常用于治疗老年人失眠。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较弱,药物代谢速度较慢,因此更适合使用低剂量的短效型药物,以减少副作用风险。 中效型安眠药:适用于浅眠或容易过早醒来的患者,能够延长整体睡眠时间,帮助改善睡眠维持困难的情况。 长效型安眠药:适用于夜间难以维持睡眠的患者,尤其是伴随白天焦虑或嗜睡等问题者,能够提供较长时间的药效支持,但须谨慎使用以避免依赖与副作用。 在安眠药的使用上,建议以短效型安眠药作为首选治疗;若失眠问题持续数周至数月,或伴随其他身体或精神疾病,则可依医生处方改用中效型或长效型安眠药,以确保疗效与安全性。 医生在治疗失眠时,通常会将安眠药作为短期的辅助用药,而治疗的重点仍在于找出并改善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 在安眠药的使用上,应以“必要时使用”为基本原则,平时应优先采用非药物的方法来改善睡眠;当需要服用安眠药时,也不必因此感到压力或焦虑,保持放松的心情,才能更顺利入睡。 安眠药副有哪些副作用? 一般来说,苯二氮䓬类安眠药的副作用较多,而非苯二氮䓬类安眠药的副作用则相对轻微。常见的安眠药副作用包括: 镇静作用:可能导致白天嗜睡、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精神恍惚及疲倦等情况。 步态不稳、跌倒或骨折:安眠药具有肌肉放松作用,可能导致协调能力下降,在服药初期容易出现步态不稳或肌肉无力,从而增加跌倒与骨折的风险。研究显示,较于未服用安眠药的老年人,服用安眠药的老年人发生跌倒及髋骨骨折的风险高出约20%至30%。 认知功能或行为异常: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行为混乱,甚至梦游等情况。 药物滥用后的戒断症状:常见于长期依赖安眠药的患者,通常在停药后2至3天内出现,包括焦虑、恐慌、易怒、失眠加剧、冒冷汗及心悸等,这些症状可持续约7至10天,而心理上的依赖感则可能长达3至6个月。 安眠药的副作用最快可在服药后隔天出现,常见症状包括轻微头晕、嗜睡或精神不振;若连续服用数天,则可能在2至3天后出现其他较明显的副作用。 记忆力减退通常出现在连续服用安眠药超过三个月后,因此建议避免长期使用;若失眠情况在一个月内未见改善,应尽早前往精神科门诊,接受完整的身体、心理及睡眠评估。 服用安眠药的6大注意事项 服用安眠药期间应避免饮用葡萄柚类果汁、酒类或含咖啡因的饮品(如咖啡、可乐或茶)。酒精和葡萄柚类果汁可能会加重安眠药的副作用,严重时甚至会抑制呼吸并危及生命;而咖啡因则可能降低安眠药的药效,影响治疗效果。 安眠药应在睡前服用后立即就寝,避免再上下楼梯或外出;若半夜需要起床上厕所,建议先在床边坐下休息片刻,再缓慢起身活动,以降低跌倒或意外的风险。 服用安眠药后,严禁从事骑车、驾驶、烹饪或操作机械等高风险行为,以免因药物的镇静与反应迟缓作用而导致危险事故。 若在隔日醒来时感到头晕、身体无力或嗜睡,建议先在床上休息,待药效逐渐消退后再起身活动,以降低跌倒或发生意外的风险。 若服用安眠药后仍无法顺利入睡,请勿自行增加药量,建议在床上静静休息,进行简单伸展或聆听轻柔音乐,待睡意自然浮现后再尝试入睡。 安眠药应严格依照医生指示(包括剂量与频率)服用,避免自行停药或储存药物,更不可在停药一段时间后一次性或连续多天大量服用,以免引发严重副作用或危险。 眠药过量会致命吗?会不会产生依赖?——安眠药常见问题解答 1.为什么吃了安眠药还是睡不着? 若在服用安眠药后仍然无法入睡,可能有以下3种原因: 长期使用导致身体产生抗药性,药效逐渐减弱。 失眠的主要原因未获改善,例如焦虑引起的失眠,即使服药,大脑仍处于亢奋状态而抑制药效。 安眠药使用方式不当或睡眠习惯不佳,例如睡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 2.吃安眠药会引发抑郁症吗?安眠药能治疗抑郁症吗? 失眠的成因很多,往往是其他精神疾病的症状之一,例如抑郁症或焦虑症常伴随失眠,因此在诊断原发性失眠前,必须先排除其他精神疾病的可能。 常见的精神疾病包括躁郁症、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若出现失眠症状,通常会以苯二氮䓬类药物(Benzodiazepines,BZD)作为辅助用药,但主要仍属治标而非治本。根据新加坡卫生相关用药指引,苯二氮䓬类药物不宜单独用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 长期服用安眠药可能导致认知功能或行为异常,也可能因疲倦、易怒、精神不振、头晕及头痛等副作用而引发新的心理问题或加重原有的精神疾病。若长期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还可能产生耐药性及依赖性,若突然停药,容易出现反弹性失眠及戒断症状,因此患者在停药前必须先向医生咨询,切勿自行停药。 3.吃安眠药会上瘾吗? 随着药量增加或服用时间延长,患者可能会因依赖安眠药而出现成瘾现象。建议严格依照医生处方服用,不可自行加重剂量(如服用亲友的长效药物)或增加服药频率,并应定期回诊,让医生根据个人情况调整用药,并协助找出和改善失眠的根本原因。 4.吃安眠药过量会致死吗?吃几颗才可能致死? 当今使用的安眠药安全性相对较高,即使过量服用(从数颗至数十颗),致死风险仍然偏低,常见反应包括全身无力、四肢乏力或因药量过多而出现呕吐不适。多数过量服用或有自杀意图的患者通常会出现上述症状,或直接陷入熟睡,经送往急诊治疗后大多没有生命危险。 5.吃安眠药会伤肝、伤身或得癌症吗? 安眠药若服用过量可能会损害肝功能,因此对于肝功能不全或肝功能较差的年长者,应适当降低剂量,并以短效型安眠药作为主要用药。 部分研究也指出,安眠药的使用可能与肝脏、肾脏、肺部、前列腺、大脑、直肠及呼吸道相关的癌症存在关联,但这一点仍需要更多长期研究与证据来进一步确认。 6.吃安眠药会导致脑部退化或失智吗? 长期服用安眠药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风险,而在多种安眠药当中,Stilnox(史帝诺斯)、Lendormin(恋多眠)及 Imovane(宜眠安)最为常见,也较容易产生依赖性,建议每日服用不超过一颗,且避免连续使用超过三个月。 安眠药治标不治本,找出失眠原因才能睡好 失眠的成因多样,其中由抑郁或焦虑引起的失眠约占 30% 至 50%,其他原因包括酒精、药物、身体疾病以及睡眠障碍(如睡眠呼吸中止症或夜间肌肉痉挛),仅约 15% 的失眠患者是因不明原因而无法正常入睡。 换言之,大多数失眠背后都有其原因;若只是依赖安眠药,而没有找出并改善失眠的根本因素,不仅可能导致药物依赖,还会让失眠问题持续恶化。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医师阵容

Hello 健康的医生阵容由专业医师与各领域医学专家所组成,协助审阅网站内容并即时分享专业领域新知。

我们的专业团队除确保医学相关内容之正确性,并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资料来源参考,提供高度专业、内容丰富之健康讯息。

Hello 健康与合作之专业医生团队,将不断致力于提供实用可信赖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并守护您,一起迈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专业团队介绍
组题分类
健康体检
我的健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