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的定义
过敏不单是一种疾病,其实也是身体的一种保护反应。当免疫系统把某些外来物质(过敏原)视为威胁时,就会产生过度反应,引起发炎和各种过敏症状。常见的过敏相关疾病包括:湿疹(Eczema)、肠胃不适、过敏性鼻炎、哮喘(Asthma)、过敏性结膜炎和异位性皮肤炎。若情况严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过敏的种类与症状
过敏反应会因过敏原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从接触部位开始,最常见影响的部位是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大多数过敏虽然只会造成不适,不至于危及生命,但也可能恶化成全身性过敏反应,也就是所谓的过敏性休克(Anaphylaxis)。这种情况在发作后的5至15分钟内就可能致命,必须立即送医。
以下是8种过敏反应可能造成的身体症状:
1.湿疹
- 皮肤干燥
- 皮肤发痒
- 皮肤起疹子
2.过敏性鼻炎
- 鼻塞
- 流鼻水
- 打喷嚏
- 流眼泪
- 眼睛、鼻子、喉咙、嘴巴、嘴唇发痒
- 眼皮、嘴巴或呼吸道肿胀
3.过敏性结膜炎
- 眼睛红肿
- 眼睛干痒
- 流眼泪
- 烧灼感
- 异物感
- 眼睛分泌物增多
- 结膜充血
4.肠胃道问题
- 腹泻
- 胃痛
- 恶心及呕吐
- 体重减轻
5.荨麻疹(Urticaria,又称风疹)
- 皮肤起疹、长红班
- 皮肤出现肿块
- 异常发痒
6.口腔过敏症候群
- 喉咙发痒
- 嘴巴发痒
- 嘴唇发痒
7.气喘
- 咳嗽
- 呼吸急促
- 呼吸伴有喘鸣声
8. 全身性过敏反应
何时该求医?
如果出现过敏症状,而市场上售卖的非处方抗过敏药物无法有效缓解,就应当尽快向医生咨询,寻求专业的诊断与治疗。若在使用新的处方抗过敏药物时反而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联系开药的医生寻求协助。
如果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拨打995或当地急救电话寻求紧急医疗协助。若身边有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Epinephrine, EpiPen),应立刻注射,并马上送医。
曾经发生过严重过敏或过敏性休克的人,建议尽早向过敏与免疫专科医生评估。因为这类情况的诊断与管理较复杂,需要专科长期跟进与照护。
过敏的成因
过敏往往受到家族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医学上,过敏也称为“异位性”(Atopy)反应,例如异位性皮肤炎就是一种典型的过敏相关疾病。
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的形成,主要涉及三个关键因素:过敏原、免疫球蛋白E(IgE)以及肥大细胞(Mast cells)。
当过敏者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把这些外来物质视为有害,并产生大量IgE抗体。这些抗体会附着在皮肤、鼻腔、上呼吸道黏膜以及消化道等部位的肥大细胞上,这个过程称为致敏化(Sensitization)。
当身体第二次接触同样的过敏原时,这些带有IgE的肥大细胞会释放化学物质,例如组织胺(Histamine)和血小板活化因子,从而引发各种过敏症状。
生活中常见的过敏原
一般常见的过敏原可分为5类:
- 吸入性过敏原:尘螨、蟑螂、霉菌、花粉、动物毛屑、灰尘、空气污染
- 食物性过敏原:牛奶、鸡蛋、花生、小麦、海鲜、坚果类、部分药物
- 接触性过敏原:毛发、染料、化妆品、常青藤、钱币中的镍、手套中的乳胶
- 注入性过敏原:昆虫毒液、药物注射
- 药物过敏:常见于青霉素或含青霉素成分的抗生素
过敏的风险与并发症
具有过敏体质的人,都是过敏疾病的高风险族群。过敏体质的形成与先天遗传、后天饮食以及生活环境等多重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过敏大多从孩童时期就会出现,但也有部分患者在年纪较大时才发作,例如异位性皮肤炎。
根据新加坡及国际研究,过敏是非常普遍的健康问题,尤其在青壮年阶段更为常见。数据显示,15至44岁属于过敏的高发年龄层,而随着年龄增长,过敏症状往往会逐渐减轻。
过敏体质的高风险人群包括:
- 有家族过敏史(例如父母或兄弟姐妹有哮喘、湿疹、过敏性鼻炎)
- 患有哮喘、异位性皮肤炎或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 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或尘螨多的环境
- 生活习惯中接触烟草烟雾或其他过敏原
- 孩童与青少年(免疫系统尚在发展,反应更明显)
此外,过敏也可能进一步引发过敏性休克、哮喘、鼻窦炎,甚至鼻部或肺部感染等呼吸道并发症。
过敏的诊断与治疗
过敏的诊断方式
在诊断过敏时,医生通常会先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与病史,再作出专业判断,找出可能的过敏触发因素。确诊后,医生可能会建议你每天记录过敏症状,并写下怀疑的过敏因子。
- 详细记下每天吃过的食物和饮料。
- 在进行过敏评估时,应先避免接触或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以免干扰症状观察与判断。
如果仍然找不到过敏原因,医生可能会安排血液检查或皮肤点刺测试。不过,这些检测有时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因此最终的诊断仍需依照医生的专业评估为准。
- 血液检测
- 皮肤测试
过敏的治疗方式
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避免接触过敏原。不过,由于过敏的触发因素往往很复杂,仅靠避免并不一定足够,有时仍需要透过药物治疗来控制症状。过敏原治疗方式包括:
- 过敏药物治疗
- 免疫治疗
- 肾上腺素注射(紧急救援)
过敏的日常照顾与预防
过敏症状可能出现在接触过敏原时,也可能因季节变化、环境改变,甚至全年反复而发生。治疗过敏的首要重点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再配合针对症状的治疗。一般来说,只要及早给予正确治疗,即使是急性过敏,也能在数小时内改善;若症状较严重,可能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完全康复。
若要有效治疗过敏,除了了解自己的过敏原,并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接受治疗,还需要长期追踪,监测体内过敏原特异性 IgE的变化,以及观察身体的过敏状况。
过敏的预防方式会因类型而不同,但常见的方法包括:
- 避免接触过敏原(例如尘螨、花粉、海鲜、坚果等)
- 保持环境清洁,减少灰尘、霉菌和蟑螂滋生
- 均衡饮食与健康生活习惯,增强免疫系统
- 母乳喂养(对婴儿有一定保护作用)
- 避免二手烟与空气污染
- 有严重过敏史的人,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EpiPen),并告知家人朋友如何使用
另外,改善居家环境也能减轻部分过敏症状,例如:
- 定期清洗床单、枕头套和被套
- 使用防尘螨寝具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和霉菌滋生
- 减少地毯、布艺沙发等容易积灰的物品
- 使用空气清净机或除湿机(视需要而定)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