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的大肠癌或大肠直肠癌,其实是一个统称。在医学上,一般称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它涵盖了结肠癌(Colon Cancer)与直肠癌(Rectal Cancer)。由于直肠癌与结肠癌在病理特征和治疗方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常习惯合并称为大肠癌。
大肠癌通常起源于原本无害的良性息肉(Polyp),尤其是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s),随着时间可能发生癌变而发展成癌症。
《Hello健康》将带您进一步了解大肠癌的症状与治疗方式。
大肠的构造
大肠是消化系统的最后一部分,由盲肠、结肠及直肠组成,在腹腔内弯曲呈现“ㄇ”字形,上接小肠,下连肛门。
结肠依部位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最后接续至直肠。
直肠是位于大肠与肛门之间的一小段肠道。由于直肠的功能、位置和解剖结构特殊,手术往往难以彻底清除癌变部位,因此复发率相对较高,术后护理也更为复杂。
大肠癌的分期与分类
大肠癌分期
大肠癌的分期采用肿瘤、淋巴结及转移分期系统(TNM Staging System):
- T(Tumour):指肿瘤大小及其侵入大肠或直肠壁的程度。
- N(Node):指癌细胞扩散至淋巴结的范围。
- M(Metastasis):指是否出现远处器官转移
根据 TNM 系统,大肠癌可分为5个分期:
- 分期0
- 分期1
- 分期2
- 分期3
- 分期4
大肠癌的分类
1. 按部位分类:
- 结肠癌:发生在结肠部位,包括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及乙状结肠。
- 直肠癌:发生在直肠部位,即大肠与肛门之间的最后一段肠道。
- 大肠直肠癌:泛指结肠癌与直肠癌的统称,由于两者在病理特征、检查与治疗方式上相似,因此常合并称为结直肠癌或大肠癌。
2. 按部位分类:
- 腺癌(Adenocarcinoma):最常见的大肠直肠癌类型,约占九成以上病例,起源于肠道黏膜的腺体细胞。
- 大肠直肠淋巴癌(Colorectal Lymphoma):罕见类型,由淋巴细胞癌变所致,多发生在结肠。
- 类癌瘤(Carcinoid tumor):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通常生长较慢,可能在检查时偶然发现。
-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起源于肠壁的间质细胞,是较少见的肿瘤类型,可出现在消化道任何部位,包括大肠。
大肠癌的常见症状
大肠癌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随着肿瘤逐渐增大,症状会因癌细胞生长的位置及范围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需要留意的症状:
- 腹部疼痛、胀气、肿胀或痉挛,伴随排便不顺
- 排便时感到胀气,或直肠内有异常触感
- 直肠或肛门疼痛,或触及硬块
- 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 粪便带血、呈黑色或深色,或因失血导致贫血
- 出现肠阻塞
- 体重骤减
- 持续疲倦、身体无力
- 食欲不振
- 恶心、呕吐
- 出现黄疸
什么时候该求助医生?
原则上,只要症状持续存在并影响日常生活,就应尽快就医。若家族中有大肠癌病史,更需格外留意。
虽然大肠癌较常见于50岁以上男性,但事实上,它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层,也不分性别。由于大肠息肉在早期往往不易察觉,建议定期进行大肠镜检查,并在息肉癌变前及时移除,以降低患大肠癌的风险。
大肠癌的成因与风险因素
大肠癌的确切成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多数病例源自大肠息肉的细胞突变,在异常增生与持续扩散后逐渐演变为癌症。
以下为常见的大肠癌危险因素:
- 年龄:50 岁以上人群风险较高
- 家族病史:直系亲属曾罹患大肠癌
- 个人病史:曾患有大肠癌或腺瘤性息肉
-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
- 曾接受腹部放射治疗
- 生活与饮食因素:饮食长期不均衡(高脂肪、低纤维)、体重过重或肥胖、过量饮酒与吸烟或缺乏规律运动

大肠癌治疗与诊断
大肠癌在早期未必会出现明显症状,因此及早进行检查与诊断非常重要。医生会根据癌细胞的情况,安排合适的检测方式。
以下是常见的3类诊断方法:
1. 身体机能与全身健康检测
常见的大肠癌初步诊断与健康评估方式包括:
- 身体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医生透过问诊与身体触诊,了解病患整体健康状况及是否有异常迹象。
- 血液检查(Blood Test):检测血液指标,观察是否有贫血、感染或相关异常。
- 肝功能试验(Liver Function Test,LFT):评估肝脏功能,以判断癌细胞是否已影响肝脏或有转移迹象。
- 粪便潜血试验(Immunochemical Fecal Occult Blood Test,iFOBT):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隐性血液,是新加坡常用于大肠癌筛检的项目之一。
2. 癌细胞相关检测
在怀疑大肠癌时,医生可能会安排以下检查,以确认是否存在癌细胞及评估病情:
- 肠道准备(Bowel Preparation):又称清肠。在进行大肠镜等检查前,需通过特殊饮食及泻剂清洁肠道,以确保检查清晰。
- 活检(Biopsy):在内视镜检查过程中,取出可疑组织样本,送往病理化验以确认是否为癌细胞。
- 大肠镜检查(Colonoscopy):利用带有摄像头的软管检查整个大肠,可直接观察、切除息肉及取样。
- 直肠镜检查(Proctoscopy):检查直肠内部情况,适合评估直肠病变。
- 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Flexible Sigmoidoscopy):使用软管检查乙状结肠及直肠部分,范围较大肠镜小。
- 大肠电脑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olonography, CT Colonography):俗称“虚拟大肠镜”,利用电脑断层扫描成像,以评估大肠内部情况。
3. 癌细胞扩散程度的检测
为了判断大肠癌是否已扩散至其他器官,医生可能会安排以下影像学与分子检测:
- 电脑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Scan,CT Scan):透过X光断层影像评估癌症是否已扩散至肝脏、肺部或其他器官。
- 核磁共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利用强磁场与无线电波成像,常用于评估直肠癌的局部侵犯程度。
- X光摄影(X-ray Imaging):检查胸腔或腹部,初步评估是否有癌症扩散迹象。
- 超声波检查(Ultrasound Examination):借由声波成像,常用于评估肝脏是否受影响。
- 全身正子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Scan):利用放射性示踪剂显示癌细胞活性,用于侦测潜在的癌症扩散部位。
- 正子电脑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 Scan):结合 PET 与 CT 的优势,既能侦测癌细胞活性,也能提供身体断层影像,是目前常用的癌症扩散评估方式。
- 分子检验(Molecular Testing):通过分析癌细胞的基因或分子特征,协助判断癌症的生物学特性,并为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大肠癌的治疗方式
大肠癌的治疗方式取决于癌症分期、扩散程度以及肿瘤所在部位。在多数情况下,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若无法完全治愈,治疗目标则转为控制病情与改善症状。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 手术治疗(Surgery):切除癌变部位及周围组织,是早期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
-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透过药物抑制或杀死癌细胞,常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或癌症已扩散时。
- 放射治疗(Radiotherapy):利用高能量射线杀死癌细胞,常用于直肠癌治疗或手术前缩小肿瘤。
- 标靶治疗(Targeted Therapy):针对癌细胞特定分子或基因进行治疗,以抑制其生长与扩散。
- 免疫疗法(Immunotherapy):激发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癌细胞,用于特定分子特征的大肠癌病人。
- 安宁缓和疗护(Palliative Care):在癌症已进入晚期或无法治愈时,协助病人减轻症状、提升生活品质。
大肠直肠癌的5年存活率与复发率
所谓5年存活率,是医生常用来评估病人整体病程与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病人的情况都不同,除了癌症分期外,还需考量癌细胞的基因特征、治疗反应以及整体健康状况。
大肠直肠癌在治疗后仍有可能复发,常见的复发形式包括:
- 原位性肿瘤:癌细胞在原来部位再次出现。
- 局部转移肿瘤:癌细胞扩散到邻近的组织或淋巴结。
- 远处转移肿瘤:癌细胞扩散到远处器官,例如肝脏或肺。
平均五年存活率:
一般而言,若病人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癌细胞尚未发生转移,5年存活率相对较高。
大肠癌的复发或转移通常出现在治疗后的前2年内;若病人超过5年未复发,日后再度复发的机会便会大幅降低。
- 第一期:90%以上
- 第二期:60%~70%
- 第三期:30%~40%
- 第四期:5%以下
面对大肠癌的建议
以下方法可帮助病人更好地应对大肠癌:
- 主动了解病情:尽量搜集并掌握与大肠癌相关的医学知识,向医生询问癌症的发展情况,以及不同治疗方案的利与弊,有助于病人更好地参与治疗决策。
- 建立支持系统:与亲友保持联系并维持良好关系,能在治疗过程中提供情感与生活上的支持,减轻孤独感与压力。如有需要,也可寻求心理师的协助,以获得更专业的心理支持。
与亲友保持联系并维持良好关系,能在治疗过程中提供情感与生活上的支持,减轻孤独感与压力。如有需要,也可寻求心理师的协助,以获得更专业的心理支持。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