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癌

头颈部 肿瘤 可分为良性与恶性,可能出现在面部、鼻咽、鼻腔、口腔、喉咙或颈部。常见症状包括头颈部不明肿块、声带沙哑、鼻出血、耳闷胀、喉咙持续疼痛或耳痛(即使无细菌感染)。由于头颈部 癌症 早期通常缺乏明显症状,患者往往容易忽略,导致延误诊断与治疗。

常识

头颈癌

唾液腺癌 6 大症状,死亡率偏高——成因、分期与治疗一次了解

唾液腺癌虽然少见,但死亡率却偏高。由于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等到患者出现脸部不明肿块或吞咽困难时,往往已属晚期。 《Hello医师》带您了解唾液腺癌的症状、成因、检查方式与治疗选择。 唾液腺是什么? 唾液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唾液进入口腔,帮助食物消化,同时含有特殊酵素和免疫球蛋白,具有抗菌作用。唾液还能维持口腔酸碱值稳定,保护牙齿珐琅质,预防蛀牙。 人体的唾液腺分为四大类: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及小唾液腺: 腮腺:人体最大的唾液腺,位于双耳前方和下方。约 80% 的唾液腺肿瘤源自腮腺,其中约 20% 属恶性。 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下方,约 10–15% 的唾液腺肿瘤源自此处,其中约 50% 属恶性。 舌下腺与小唾液腺:位于舌下口腔底部,体积较小,肿瘤发生率低,但一旦出现肿瘤,超过 50% 属恶性。 整体而言,唾液腺肿瘤约占所有头颈部肿瘤的 3%。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唾液腺体积越小,肿瘤发生时呈恶性的比例就越高。 唾液腺癌是什么? 唾液腺癌是癌细胞在唾液腺组织中形成的一种恶性肿瘤,属于极为罕见的疾病,发病率低于 1%,约占头颈癌的 3–5%,是头颈部较少见的恶性肿瘤。 研究显示,唾液腺癌的高发年龄多在 60–70 岁之间,男性的发病率约为女性的三倍。临床上常见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复发率高,整体存活率偏低。 唾液腺癌的原因 目前大多数唾液腺癌的确切病因仍不明,但可能的风险因素包括: 高龄:虽然唾液腺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年长者。 职业暴露:从事橡胶制造、石棉开采或管道工程等工作者,罹患风险较高。 淋巴腺疾病:研究显示,曾患淋巴腺相关疾病的人,发生唾液腺肿瘤的风险增加。 头颈部放射线暴露:曾接受头颈部 X 光照射,或儿童时期接受放射治疗,均是重要的风险因素。 需要强调的是,具备风险因素并不代表一定会罹患唾液腺癌;没有风险因素的人,也可能罹癌。若怀疑自己处于高风险群体,建议及早向医生咨询。 唾液腺癌的转移与分期 唾液腺癌包括唾液腺导管癌在内,其区域与远端转移风险令人担忧:不仅 60–80% 的患者已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甚至 30–60% 会出现肺、肝、或骨骼等远处转移。更令人警醒的是,在早期(T1 阶段)即已有高达 56% 的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虽然在新加坡发病率极低(约 1/100,000),但近年来统计数据却显示发病与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提醒我们即使是“罕见癌”,也不该掉以轻心。 唾液腺癌可分为以下四期: 第一期:肿瘤不超过 2 公分,癌细胞尚未扩散至淋巴结。 第二期:肿瘤大于 2 公分但不超过 4 公分,且未转移至淋巴结。 第三期:肿瘤大于 4 公分,或癌细胞已扩散至颈部淋巴结。 第四期:晚期阶段,肿瘤可为任何大小,并已扩散至邻近组织或远处器官(如肺、肝或骨骼)。 肿瘤大小可为任何程度,并可能已出现以下情况之一: 扩散至邻近软组织,例如皮肤、腭骨、耳道、面神经、颅底或颈动脉 已转移至头颈部以外的远处器官(如肺、肝或骨骼) 颈部同侧出现超过 3 公分的大型淋巴结转移 颈部同侧出现多个不同大小的淋巴结转移 颈部对侧出现单一或多个淋巴结转移 唾液腺癌的症状 唾液腺癌的表现多样,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症状,例如肿块或吞咽困难;但也有患者在早期并无症状,往往是在例行牙科或身体检查时才被发现。 常见症状包括: 耳朵、脸颊、下巴、嘴唇或口腔内出现无痛性肿块 脸部持续疼痛,不会自行缓解 耳道有液体流出 […]

医师阵容

Hello 健康的医生阵容由专业医师与各领域医学专家所组成,协助审阅网站内容并即时分享专业领域新知。

我们的专业团队除确保医学相关内容之正确性,并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资料来源参考,提供高度专业、内容丰富之健康讯息。

Hello 健康与合作之专业医生团队,将不断致力于提供实用可信赖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并守护您,一起迈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专业团队介绍
组题分类
健康体检
我的健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