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之所以可怕,是因为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肝脏被称为“沉默的器官”,主要原因是肝脏缺乏神经分布,因此早期肝癌并不会引起疼痛感,让患者容易忽视病情。也因此,许多病人确诊时往往已属肝癌晚期。
本文将带您了解肝癌的症状、前兆与诊断方式,以便及早提高警觉。(延伸阅读:复发率高的肝癌:认识分期、分类与存活率)
肝癌的症状与前兆
肝癌在早期通常症状不明显,但随着肿瘤逐渐增生,以及癌细胞所在位置的不同,身体仍可能出现一些警讯与前兆,包括:
上腹部胀痛
肝脏本身没有痛觉神经,因此小型肝癌通常不会引起疼痛。但肝脏表面覆盖的肝包膜具有痛觉神经,当肿瘤生长在靠近肝包膜的位置,即使肿瘤体积不大,一旦压迫到肝包膜,就可能造成上腹部的胀痛或不适感。
黄疸
当癌细胞生长在靠近胆管的位置并发生侵入时,可能造成肝内胆管阻塞与扩张,进而引发黄疸。
此外,若肿瘤体积过大,使得大部分正常肝组织被癌细胞取代,也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从而出现黄疸症状。
下肢水肿、腹水与吐血
当癌细胞生长在肝门静脉附近时,可能侵入血管并导致门脉压力升高,进而引发以下症状:
- 下肢水肿、腹水:门脉高压造成体液滞留,引起下肢肿胀及腹部积水,伴随腹胀不适。
- 食道静脉瘤破裂出血:门脉高压使食道静脉曲张并可能破裂,轻者表现为黑便或血便,严重时可出现大量呕血,并危及生命。
急性腹痛
当肿瘤血管破裂出血(称为肝癌破裂)时,可能会突然引起剧烈腹痛,严重时甚至导致休克或昏厥,属于紧急医疗情况。
此外,若出现以下症状,也需提高警觉:
- 持续性疲倦
- 食欲不振
- 腹部胀满
- 体重减轻
当肝癌进入晚期,癌细胞转移至身体其他器官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症状:
肝癌的诊断
肝癌的确诊需要结合病史、影像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
血液检查
抽血检验是筛检肝癌的常用方法之一,其中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 的数值可作为肝癌的重要参考指标。若AFP水平明显高于标准值,需提高警觉。
然而,AFP并非肝癌的唯一判断依据:
- 在肝脏发炎(如肝炎)时,AFP也可能升高。
- 孕妇在怀孕期间,AFP水平亦会自然升高。
因此,若血液检查发现AFP异常,不代表一定罹患肝癌,仍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或病理学检查,才能作出确诊。
抽血检验是筛检肝癌十分方便的方式。血清中的“胎儿蛋白”(Alpha-Fetoprotein,简称 AFP)的数据可以作为诊断肝癌的指标,若超过标准,就要当心。
不过肝脏发炎之后,胎儿蛋白数值也可能会升高;一般而言孕妇的胎儿蛋白数值也会升高。由此可知,验血发现胎儿蛋白异常千万别妄下罹癌的定论,应该再配合其他的检查才能确诊。
影像学检查
在肝癌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影像学检查扮演重要角色,其目的包括:
- 找出可能为癌变的区域
- 协助医生在可疑区域进行切片(活检)
- 评估癌症的扩散范围
- 引导治疗过程(如定位或介入治疗)
- 监测癌症治疗的效果
- 追踪癌症是否复发
影像学检查可补足血液检查的不足,有助于发现肿瘤及评估癌症范围。常见方法包括:
- 腹部超声波扫描(Abdominal Ultrasound):超最常见的首选检查方式,无需侵入性操作,即使直径小至1公分的肿瘤也能侦测出来。
- 电脑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可发现超声波无法侦测的浸润型肿瘤,是肝癌定位与诊断的重要工具,也可用于精准辅助切片。若确诊肝癌,通常会加做胸部 CT 扫描,以评估癌细胞是否扩散至肺部。
- 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同样能侦测浸润型肿瘤,有时可帮助分辨肿瘤是良性或恶性。MRI亦能清晰显示肝脏周边血管是否阻塞,并判断癌细胞是否已扩散至其他部位。
- 血管造影(Angiography):当甲胎蛋白(AFP)水平持续升高,但其他检查仍未发现肿瘤时,可考虑进行血管造影。此检查为侵入性操作,可能造成患者不适,但有助于进一步诊断。
病理组织诊断
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肝癌最准确的方法之一,常见的方式是取肝组织进行分析,例如肝穿刺活检。
肝穿刺(Liver Biopsy)
肝穿刺又称为肝切片,透过细针刺入肝脏取出组织样本,以进行病理检验。不过,若病人有腹水或意识不清,则不适宜进行此检查。
常见的切片方式包括:
- 针穿刺切片(Percutaneous Needle Biopsy):使用针头经皮肤穿刺进入肝脏病灶部位取得组织,通常会在超声波或电脑断层扫描(CT)引导下完成。
- 腹腔镜切片(Laparoscopic Biopsy):透过腹腔镜,医生可直接观察肝脏表面并针对异常区域采样。。
- 手术切片(Surgical Biopsy):在手术过程中移除部分或整个肿瘤,同时取周围部分正常肝组织,送检进行分析。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