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Ovarian Cancer)是指卵巢内的细胞发生病变,形成恶性肿瘤。值得注意的是,卵巢癌缺乏有效的筛检方式,而且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因此极难在初期被发现,也被称为“女性的沉默杀手”。
根据新加坡癌症登记处(Singapore Cancer Registry)与全球癌症统计资料显示,2020年每10万名女性中约有12.1人确诊卵巢癌,其中约有204名患者因病离世,使卵巢癌成为新加坡女性十大常见癌症中的第6位。
多数卵巢癌患者在确诊时,癌细胞已扩散至骨盆或腹腔,属于较晚期阶段,因此在所有妇科癌症中,卵巢癌的死亡率相对较高。
想进一步了解卵巢癌的症状、成因、分期及治疗方式,就让《Hello健康》带您深入认识这位“沉默的威胁”。
卵巢的位置
卵巢(Ovary)是女性的重要内生殖器官,共有两个,分别位于子宫的两侧。每个卵巢的大小约如一颗杏仁,主要功能是:
- 产生卵子(Ova)
- 分泌女性荷尔蒙:包括雌激素(Estrogen)与黄体素(Progesterone)
卵巢透过输卵管(Fallopian Tube)与子宫相连,排出的卵子会经由输卵管输送到子宫,为受孕做好准备。
在每个月的生理周期中,卵巢内约有15至20个卵泡同时发育,其中只有一个卵泡会成熟并排出卵子。其余未排出的卵泡细胞,会在雌激素与黄体素的调控下转化为黄体组织,帮助身体为怀孕做好准备。
若排出的卵子未受精,增厚的子宫内膜会剥落,形成月经,也标志着新一个周期的开始。
卵巢癌分期与存活率
- 第1期(Stage I):恶性肿瘤仅局限在单侧或双侧卵巢内,尚未扩散至其他组织。(5年存活率约为90%。)
- 第2期(Stage II):癌细胞已扩散至骨盆腔内其他器官,例如子宫、输卵管、膀胱、结肠或直肠等。(5年存活率约为70%)
- 第3期(Stage III):恶性肿瘤不仅出现在卵巢或骨盆腔内,更已侵犯腹腔内组织或转移至后腹腔淋巴结。(5年存活率约为39%)
- 第4期(Stage IV):癌细胞已转移至腹腔、骨盆腔以外的远端器官,如肝脏、肺部、肾脏或骨骼等。(晚期5年存活率约为17%)
卵巢癌的分类
卵巢癌可根据组织学特征(Histology),也就是癌症起源的细胞种类来区分不同类型。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医生判断癌症的发展特性、治疗反应与预后,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
上皮细胞肿瘤(Epithelial Stromal Tumour) — 占约 60% 至 70%
上皮细胞是覆盖在卵巢表面的细胞层,也是卵巢癌最常见的来源。约有60%至70%的卵巢癌属于此类型。
上皮性卵巢肿瘤可进一步分为以下5种主要型态:
- 腺体型(Adenocarcinoma)
- 浆液型(Serous)
- 黏液型(Mucinous)
- 子宫内膜型(Endometrioid)
- 无法分类(Undifferentiated)
这类癌症多数发生在更年期后女性,且通常在被发现时,肿瘤已扩散至骨盆腔或腹腔。
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ur) — 占约 20%
生殖细胞肿瘤相对少见,约占所有卵巢癌的20%。此类型的肿瘤源自于负责产生卵子的原始生殖细胞,因此多发生在年轻女性或青少女身上。
多数生殖细胞肿瘤为良性,但部分可能具有恶性特征。常见的恶性类型包括:
- 未成熟畸胎瘤(Immature Teratoma)
-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ur)
- 胚胎癌(Embryonal Carcinoma)
这类肿瘤通常对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反应良好,若能在早期发现并接受治疗,治愈率相当高。
性索-间质肿瘤(Sex Cord–Stromal Tumour) — 占约 6%
性索-间质肿瘤(又称性腺基质肿瘤)属于较少见的卵巢癌类型,约占所有卵巢肿瘤的6%。
此类肿瘤源自卵巢中负责分泌荷尔蒙(如雌激素与雄激素)的性腺基质细胞,因此较容易在早期阶段被发现。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与荷尔蒙分泌异常有关的症状,如月经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男性化特征(例如声音变低、体毛增加)。若能及早诊断并接受治疗,整体治疗效果良好、存活率高。
卵巢癌前兆:12个常见症状
在卵巢癌早期阶段,癌细胞通常仍局限在卵巢内,因此多数患者几乎没有明显症状。随着肿瘤逐渐增大,可能会压迫邻近器官或神经,出现一些轻微但容易被忽略的不适。
以下是12个常见的卵巢癌前兆,若持续出现多项症状且未见改善,应尽早就医检查:
- 腹部肿胀或胀气感
- 吃少量食物就容易感到饱足
- 无明显原因的体重减轻
- 下腹部持续不适或有压迫感
- 消化不良或胃部闷胀
- 便秘或排便习惯改变
- 频尿或排尿急迫感
- 恶心、食欲不振
- 腰部酸痛或下背疼痛
- 腹痛或骨盆疼痛
- 坐骨神经痛(下肢放射性疼痛)
- 月经周期异常或不规则出血
若卵巢肿瘤持续生长、体积超过15公分,症状通常会更加明显且严重,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 腹部明显隆起,外观可见腹部鼓胀,甚至能摸到肿块
- 腹水(Ascites)形成,造成腹部膨胀与紧绷感
- 呼吸困难,因腹压上升压迫横膈膜
- 阴道出血或异常分泌物
- 持续性呕吐、食欲不振或无法正常进食
卵巢癌的主因与风险
医学界目前尚未完全厘清卵巢癌的确切成因。除了遗传基因与家族病史等已知因素外,研究也发现,生活方式与荷尔蒙相关因素可能增加罹患卵巢癌的风险。
以下为常见的卵巢癌高风险因素:
- 年龄因素:多发生于50至60岁之间的女性。
- 基因突变:携带 BRCA1 或 BRCA2 基因突变者风险较高。
- 家族病史:若有母亲、姐妹或女儿曾罹患卵巢癌或乳癌,风险显著上升。
- 长期服用雌激素(Estrogen):尤其是未合并黄体素的荷尔蒙治疗。
- 初经过早或停经过晚:长期暴露于雌激素刺激。
- 肥胖:体脂过高与荷尔蒙失衡有关,增加癌变风险。
- 乳癌病史:曾患乳癌者较易罹患卵巢癌。
- 从未怀孕或有不孕症:生育经验少与荷尔蒙周期次数增加有关。
- 抽吸烟(Smoking):特别与黏液型卵巢癌风险相关。
- 多囊性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荷尔蒙失调可能增加癌变风险。
卵巢癌的诊断
- 影像学检查:包透过骨盆腔超声波(Ultrasound)或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医生可评估卵巢的大小、形状与内部结构,并判断是否有肿块、囊肿或异常增生。
- 血液检查:检测血液中卵巢癌常见的肿瘤标志物——CA-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 数值升高可能提示卵巢癌的存在,但在某些良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或盆腔发炎)中也可能升高,因此须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 手术:若影像与血液检查结果显示高度怀疑卵巢癌,医生会建议通过手术取样或腹腔镜检查(Laparoscopy),直接观察卵巢与周围组织,并取得肿瘤样本或腹水进行病理分析。这是确认卵巢癌诊断及判断分期的最关键步骤。
卵巢癌的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卵巢癌患者而言,手术切除是治疗中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步骤。医生会尽可能移除体内所有可见的肿瘤组织,这种手术被称为卵巢癌减积手术(Debulking Surgery)。
手术切除的主要范围包括:
- 子宫(Uterus)
- 卵巢(Ovaries)
- 输卵管(Fallopian Tubes)
- 骨盆腔内的淋巴结(Pelvic Lymph Nodes)
- 骨盆腔内的大网膜(Greater Omentum)
手术的目标是尽量清除所有可见肿瘤,因为残留的癌组织越少,后续治疗(如化疗)的效果就越理想。若患者被诊断为卵巢癌第一期(Stage I),且有保留生育能力的意愿,医生可根据病情评估,选择保留子宫与健康的另一侧卵巢,仅切除受影响的卵巢及输卵管。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仍有机会自然怀孕与生育。
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通常在手术切除后进行,作为辅助性治疗,目的是:
- 消灭手术后体内可能残留的癌细胞
- 延长癌症复发的时间
- 提高整体治疗成效与存活率
目前,国际与新加坡临床指南皆推荐使用紫杉醇(Paclitaxel)合并卡铂(Carboplatin)的联合化疗方案。此疗法被证实可有效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同时降低化疗相关副作用的强度,成为卵巢癌治疗中最常见且效果最佳的标准方案。
追踪与定期复查
在完成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或其他相关疗程后,患者仍需定期回诊追踪,以便医生监测身体恢复状况,并及早发现是否有癌症复发或转移的迹象。
一般建议:
- 治疗后前2年:每3个月回诊一次
- 第3至第5年:每6个月复查一次
- 5年后:可根据医生评估改为每年复查
追踪检查可能包括:
- 身体与妇科检查
- 血液肿瘤指标检测(如 CA-125)
-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或电脑断层)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