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胰脏癌7大早期警讯!了解“癌王”胰脏癌的成因、症状与治疗方式

胰脏癌(Pancreatic Cancer)在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但一旦发病,扩散速度快、治愈率低,整体存活率仅约20%。因此,胰脏癌又被称为“癌中之王(King of Cancers)”。

胰脏癌7大早期警讯!了解“癌王”胰脏癌的成因、症状与治疗方式

多位国际知名人士,包括苹果公司创办人史蒂夫·贾伯斯(Steve Jobs),也因胰脏癌相继离世,让大众更加关注这种高致死率的癌症。

那么,胰脏癌的存活率究竟是多少?是否能在早期就被发现并治疗?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胰脏癌的主要成因、常见症状与警讯常见症状与警讯、诊断方式以及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

胰脏的位置与主要功能

胰脏(Pancreas),又称为胰腺,是位于上腹部后方、胃的后面、横跨腹腔的器官。它属于后腹膜腔的一部分,外观呈长条状,一端连接十二指肠,另一端靠近脾脏。

  • 内分泌功能:胰脏在人体中扮演着双重重要角色:分泌胰岛素(Insulin)与升糖素(Glucagon),共同调节血液中葡萄糖(血糖)浓度,维持身体能量平衡。
  • 外分泌功能:分泌胰液(Pancreatic Juice),其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与脂肪酶等消化酵素,协助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是人体消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胰脏癌的成因与为何难以早期发现

胰脏癌(Pancreatic Cancer)的确切成因至今仍未完全明朗,但与多种生活习惯与代谢疾病密切相关。研究显示,以下因素被认为是胰脏癌的高风险因素:

  •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 长期吸烟(Smoking)
  • 酗酒(Alcohol Consumption)
  • 肥胖或代谢综合征(Obesity & Metabolic Syndrome)
  • 高脂饮食与慢性胰脏炎病史(Chronic Pancreatitis)

当胰脏细胞发生异常增生或癌变时,就可能形成胰脏癌,其中约92%属于腺癌(Adenocarcinoma)。

胰脏癌高致死率的两大原因是:

  • 位置隐密难察觉:胰脏位于后腹膜腔、靠近脊椎后方,位置深且被胃、小肠及其他器官包围,因此癌变初期不易被影像或体检发现。
  • 早期症状不明显:胰脏癌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疼痛或特殊症状,多数患者在出现黄疸、体重下降或腹痛等症状时,往往已是中晚期阶段。

胰脏癌的7大前兆症状

当胰脏癌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代表肿瘤已生长至一定大小,甚至可能压迫到周围的器官或组织。

若您或家人出现以下疑似胰脏癌的症状,务必尽早前往医院检查,以免延误诊断与治疗时机:

1.黄疸(Jaundice)

黄疸是胰脏癌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当恶性肿瘤逐渐增大,可能会压迫到总胆管(Common Bile Duct),导致肝脏分泌的胆汁无法顺利排入小肠分解胆红素(Bilirubin),进而使胆汁倒流回体内,形成黄疸现象。

典型症状包括:

  • 皮肤与眼白泛黄
  • 尿液颜色变深或呈棕色
  • 大便颜色变浅、呈灰白色
  • 脂肪无法分解,大便可能漂浮于水面
  • 皮肤发痒(因胆盐堆积所致)

2.腹痛或背痛(Abdominal or Back Pain)

随着胰脏肿瘤逐渐增大,可能压迫邻近器官或神经组织,引起腹部或背部疼痛。这种疼痛通常逐渐加重,而非突然出现。

常见特征包括:

  • 上腹部持续隐痛或闷胀感
  • 疼痛可能向背部放射
  • 平躺或伸展身体时疼痛感会更明显
  • 疼痛持续数月,甚至可长达半年以上

3.体重异常下降(Unexplained Weight Loss)

体重明显减轻是胰脏癌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胰脏功能受损,消化酵素分泌减少,使食物中的脂肪与营养无法有效吸收,再加上患者常出现食欲下降、消化不良或恶心,导致体重在短时间内持续下降。

4.恶心与呕吐(Nausea and Vomiting)

当胰脏肿瘤压迫到胃部或十二指肠时,可能影响食物的正常排出,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反胃或呕吐的症状。这些症状会进一步造成食量下降、体重减轻,也让患者在进食时容易感到不适或饱胀。

5.胆囊或肝脏肿大(Enlarged Gallbladder or Liver)

当胰脏肿瘤压迫到总胆管(Common Bile Duct)时,胆汁无法顺利排入肠道,便会回流并积聚在胆囊内,造成胆囊肿大(Gallbladder Enlargement)。

此外,若癌细胞扩散至肝脏,也可能引起肝脏肿大(Hepatomegaly),患者在体检或影像扫描中可被发现,有时甚至可在右上腹触摸到肿胀或压痛感。

6.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虽然较为少见,但胰脏癌可能影响胰岛细胞的功能,导致胰岛素(Insulin)分泌减少或失衡,进而引发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部分患者在确诊胰脏癌前,可能会先出现血糖升高或突然罹患糖尿病的情况。若中年以后突然被诊断为糖尿病,且伴随体重减轻或消化不适。

7.血栓(Thrombosis)

在部分胰脏癌患者中,可能会出现深层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情况。这是因为癌症会改变血液的凝固机制,使血液更容易形成血块。

当血栓形成于下肢静脉时,患者可能出现:

  • 小腿或大腿肿胀
  • 疼痛、发热或局部红肿

若血栓剥落并随血液流向肺部,可能引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女医师正在为病人讲述病情

胰脏癌的高风险群体

以下族群因遗传、生活习惯或基因变异等因素,罹患胰脏癌的风险较一般人更高:

  • 年龄较长者:胰脏癌多见于60岁以上人士,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
  • 具有家族病史者:若直系亲属或家人曾罹患胰脏癌,自身的罹癌风险会比一般人更高。
  • 基因变异携带者:有部分基因变异与胰脏癌风险高度相关,例如:PRSS1 与 SPINK1:罹患胰脏癌的风险较常人高出50–80倍及CFTR 与 CTRC(Chymotrypsin C):可能导致慢性胰脏炎,进而提高癌变风险此外,还有以下基因变异也与胰脏癌有关:BRCA1、BRCA2、CDKN2A、MLH1、ATM、TP53。这些基因同时也与乳癌、卵巢癌及其他遗传性癌症相关。
  • 罹患遗传性疾病者:包括:黑斑息肉症候群(Peutz–Jeghers Syndrome, PJS)或林奇症候群(Lynch Syndrome,又称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 HNPCC)这两类遗传疾病患者,胰脏癌风险显著升高。
  • 曾患胰脏炎者:无论是遗传性或慢性胰脏炎,长期发炎都会增加细胞癌变的风险,应定期接受胰脏功能与影像检查。
  • 不良生活习惯者: 吸烟、酗酒、摄取过多加工肉品或高脂饮食都会增加慢性胰脏炎与胰脏癌的发生

胰脏癌的检查与诊断方式

一般健康检查并不特别针对胰脏,因此胰脏癌在早期阶段往往难以被发现。当出现相关症状时,医生会根据临床判断,安排以下多种检查方式,以协助诊断与分期评估。

胰脏癌的检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 肿瘤标志物检测(Tumour Markers):常见的胰脏癌肿瘤指数包括:CEA(癌胚抗原)和CA 19-9(糖类抗原19-9)。这些指标可协助评估胰脏癌风险,但准确度有限,因为其他疾病(如肝胆或消化系统疾病)也可能造成指数上升,因此仅能作为辅助参考。
  • 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CT扫描可提供胰脏与周边器官的横断面影像,帮助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及是否已扩散至周围组织或淋巴结,是诊断胰脏癌的重要影像工具。
  • 核磁共振扫描(MRI):MRI能清楚显示胰管与胆管的结构变化,并可搭配血管摄影(MR Angiography),评估肿瘤与血管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术前评估。
  • 超音波检查(Ultrasound):若患者出现腹痛或黄疸,医生通常会先安排腹部超音波作为初步检查。如怀疑胰脏有肿瘤,则会进一步进行CT或MRI检查以确认。
  • 血管摄影检查(Angiography):透过注入显影剂并以X光拍摄,可观察特定区域的血流是否受阻或出现异常新生血管,这类血管变化可能代表肿瘤正在扩张或转移。
  • 内视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通过口腔放入内视镜,经食道与胃进入十二指肠,以观察胆管与胰管是否阻塞。若发现异常,可同时采集组织样本进行活体切片检查。
  • 活体切片检查(Biopsy):这是确认胰脏癌最直接且关键的方式。医生会取出少量肿瘤组织,在显微镜下分析细胞特性,以判断癌症分期、分型,并制定后续治疗计划。

胰脏癌的分期

Pancreatic-cancer-stage

胰脏癌的治疗方式

胰脏癌的治疗方式会根据癌症分期、肿瘤位置及患者整体健康状况来决定。若肿瘤仍处于可切除阶段,医生通常会优先考虑手术治疗,以移除肿瘤并降低复发风险。

手术仍是目前治疗胰脏癌的主要方式之一。不同部位的肿瘤,会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 惠普尔手术(Whipple Operation / Pancreaticoduodenectomy):适用于胰脏头部或已扩散至十二指肠的肿瘤。此手术会切除胰脏头部、十二指肠、胆囊及部分胆管,并重新连接消化道结构,是一种复杂但有效的根治性手术。
  • 胰脏体尾部切除术(Distal Pancreatectomy):若肿瘤位于胰脏体部或尾部,医生会切除相应部位的胰脏,有时也会连同脾脏一并切除。

胰脏癌的存活率

如前所述,胰脏癌在早期阶段往往难以察觉,尤其是发生在胰脏体部或尾部的肿瘤,通常要到癌细胞扩散或压迫周围器官时才出现明显症状。因此,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于胰脏癌晚期

根据新加坡癌症协会(Singapore Cancer Society)公布的《新加坡癌症登记年报 2021》,该年度共有2,604人死于胰脏癌,死亡率超过80%。其主要原因在于,约90%的胰脏癌患者无法以手术方式完全切除肿瘤,导致整体 五年存活率(5-year survival rate)低于5%。

虽然医学上存在全胰脏切除手术(Total Pancreatectomy),但此手术会破坏胰脏的内分泌与外分泌功能,使患者失去调节血糖与分泌消化酶的能力,因此医生通常仅在特殊情况下才考虑执行。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或肿瘤已扩散的病患,医生可能会采取以下缓解性治疗(Palliative Care):

  •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与放射治疗(Radiotherapy):减缓癌细胞扩散、缓解疼痛与延长生命。
  • 胃部绕道手术(Bypass Surgery):将胆汁引流至小肠,以改善胆管阻塞、黄疸及进食困难等症状。

如何预防胰脏癌?

胰脏癌的确切成因至今仍不完全清楚,但透过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可有效降低罹患胰脏癌及其他癌症的风险。

日常预防重点包括:

  • 不吸烟、少饮酒:烟草与酒精中的化学物质会增加胰脏细胞受损与癌变的可能。
  • 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尤其是长期接触工业溶剂或油烟环境者,应加强防护。
  • 维持均衡饮食:多摄取新鲜蔬果、全谷类与高纤食物,减少油炸与加工肉品的摄入。
  • 保持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度运动,有助控制体重与稳定血糖。
  • 控制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胆固醇等,避免长期胰脏负担。

对于有胰脏癌家族史或已知携带相关基因变异(如 BRCA、PRSS1、SPINK1)的族群,应与医生讨论是否需定期接受胰脏影像检查或肿瘤标志物检测。早期发现可大幅提升治疗成效。

对一般大众而言,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比频繁检查更为实际;同时,若出现持续腹痛、体重减轻或黄疸等异常,应尽早就医,确保在第一时间获得专业评估与治疗。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免责声明

Hello 健康不提供个人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

Signs and Symptoms of Pancreatic Cancer. https://www.cancer.org/cancer/pancreatic-cancer/detection-diagnosis-staging/signs-and-symptoms.html Accessed July 5, 2021

Pancreatic Cancer Risk Factors. Pancreatic Cancer Risk Factors (ACS) Accessed July 5, 2021

Tests for Pancreatic Cancer. https://www.cancer.org/cancer/pancreatic-cancer/detection-diagnosis-staging/how-diagnosed.html Accessed July 5, 2021

Pancreatic Cancer Stages. https://www.cancer.org/cancer/pancreatic-cancer/detection-diagnosis-staging/staging.html Accessed July 5, 2021

胰脏癌(三军总医院)https://wwwv.tsgh.ndmctsgh.edu.tw/unit/10021/20000 Accessed July 5, 2021

胰脏癌 Pancrease Cancer(台湾癌症基金会)https://www.canceraway.org.tw/page.asp?IDno=512 Accessed July 5, 2021

浅谈胰脏癌(台湾癌症基金会)https://www.canceraway.org.tw/page.asp?IDno=538 Accessed July 5, 2021

Pancreatic cancer.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pancreatic-cancer/symptoms-causes/syc-20355421 Accessed July 5, 2021

認識胰臟癌(台灣癌症防治網)http://web.tccf.org.tw/lib/project/books/book02.php Accessed July 5, 2021

 

现行版本

2025/10/06

文: 于承宇

资料查核: Hello 健康

Jeff Ong 更新

事实查核由 Hello 健康 完成。由 于承宇 撰写。更新于 2025/10/06。

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