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支气管扩张症是什么?6大典型症状、成因与治疗全解析

43岁的杨先生有长期吸烟习惯,每天约抽2包香烟,持续超过20年。大约在10年前,他开始出现长期咳嗽与喉咙有浓痰的情况。过去一年,症状逐渐加重:走路稍快或爬楼梯时会感到呼吸困难,咳嗽也愈发严重,痰液中甚至偶尔带有血丝。

支气管扩张症是什么?6大典型症状、成因与治疗全解析

由于反覆咳血且药物治疗未见明显改善,他前往医院检查,结果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症。

为什么支气管扩张会引起咳嗽与多痰?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支气管扩张症的原因、常见症状及治疗方式,并提供日常照护重点。

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是什么?

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是指肺脏中的支气管出现异常、不可逆的扩张。患者的呼吸道会变得弯曲、松弛和膨大,常因反覆的呼吸道感染而导致以下症状:

  • 浓稠痰液
  • 长期咳嗽
  • 痰中带血
  • 胸痛
  • 呼吸困难

在新加坡及全球,支气管扩张症多见于曾经有严重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较低或患有慢性肺病的人群。随着人口老化与慢性疾病增加,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与治疗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什么会出现支气管扩张?

当呼吸道长期处于慢性发炎状态时,气道分泌物不易清除,痰液会逐渐堆积,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反覆感染会使支气管壁受损、扩大并变形,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支气管结构破坏,尤其是气管的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受损,进而产生不可逆的扩张。

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是导致支气管扩张症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占整体病例约30%。常见的感染包括:

除了感染因素外,支气管扩张症也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 呼吸道伤害:呛入异物、吸入有毒气体、胃食道逆流
  • 先天性结构异常:支气管软骨发育不全(Williams-Campbell syndrome)、气管支气管巨大症(Mounier-Kuhn syndrome)、马凡氏症候群(Marfan’s syndrome)
  • 免疫缺失:免疫球蛋白缺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IV)、贾伯斯症候群(Job’s syndrome)
  • 结缔组织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薛格连氏症候群(Sjogren’s syndrome)
  • 纤毛功能异常:卡塔格氏症候群(Kartagener syndrome)
  • 发炎性肠道疾病:溃疡性大肠炎、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
  • 其他原因恶性肿瘤、移植物抗宿主疾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黄指甲症候群、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长年一直咳嗽有痰,痰甚至有血丝?快赴医院检查,恐为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的6大常见症状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若有类似情况,建议尽早就医检查:

  1. 慢性咳嗽,常伴随大量浓稠痰液,痰中可能带有血丝
  2. 晨起或夜间卧床时,咳嗽与痰量明显增加
  3. 长期胸闷、呼吸不顺,甚至出现喘鸣声(呼吸时有哨音)
  4. 急性呼吸道感染时,黄绿色浓痰明显增加
  5. 反覆肺部感染与咳血,严重时可能体重下降、呼吸困难
  6. 杵状指(手指末端异常圆大)

慢性咳嗽、多痰是警讯?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方法

如果患者长期有慢性咳嗽、痰液过多,或经常发生呼吸道感染,就需要考虑支气管扩张症的可能性。部分患者也可能同时合并以下疾病:

  • 慢性鼻窦炎
  • 顽固性气喘
  •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尤其在非吸烟者中亦可能出现)

当怀疑支气管扩张症时,医生可能会安排以下检查:

  • 影像学检查 :在怀疑支气管扩张症时,医生通常会先安排胸部X光检查作为初步评估。若影像结果显示可能有支气管扩张的迹象,则会进一步进行胸部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以更详细地观察支气管壁是否增厚、扩张或出现结构异常。
  • 血液检查:医生可能会安排血液检查,以评估患者是否因缺乏特定抗体或存在免疫功能异常,而导致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生。这类检测有助于排除免疫缺陷相关疾病,并指导后续治疗方向。
  • 微生物学检测:当支气管长期处于慢性发炎状态时,患者容易反覆发生细菌感染。医生可能会安排痰液的微生物学检测,以鉴定是否存在常见致病菌如革兰氏阴性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麯菌等。
  • 肺功能检查:医生可能会安排肺功能检测(Pulmonary Function Test),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此项检查可确认肺部是否存在气流阻塞或通气受限的情况,并帮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后续治疗方向。
  • 纤毛功能检测:对于有家族病史、且在较年轻年龄就发病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怀疑是先天性纤毛运动障碍所引起的支气管扩张症。这时可安排糊精测试(Saccharin test)及鼻腔一氧化氮浓度测试。
  • 支气管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检查方式,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支气管内有异物阻塞,需要透过支气管镜直接取出。辅助观察气道内部情况,必要时可采集组织或分泌物样本以进一步检测。

长年一直咳嗽有痰,痰甚至有血丝?快赴医院检查,恐为支气管扩张症!

如何治疗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支气管因长期发炎而扩张,痰液容易堆积且难以自行排出,导致呼吸道反覆感染。因此,治疗重点在于清除痰液与控制发炎,常见治疗方式包括:

  • 姿势引流(Postural Drainage):通过采取头低脚高的姿势,借助重力帮助浓痰更容易被咳出或抽吸排出。
  • 胸部扣击(Chest Percussion / 拍痰):由照护者轻拍患者胸部或背部,配合深呼吸与咳嗽动作,促进痰液松动并排出。
  • 哈气咳嗽(Huff Coughing):患者主动用“哈气”的方式进行咳嗽,可单独执行,也可配合姿势引流或拍痰一同进行。

对于症状较严重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特殊装置来协助排痰:

  • 高频胸壁振荡机器(High-Frequency Chest Wall Oscillation, HFCWO):透过高频震动的方式,使气道内的痰液松动,帮助患者更容易咳出痰液。
  • 负压呼吸器:患者在胸外穿戴负压装置,通过将胸腔内压力转为负压,扩张肺部与气道,从而改善换气并促进排痰。

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搭配以下方式以加强治疗效果:

  • 抗生素: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并减轻因感染引起的痰液阻塞与发炎。
  • 化痰药物(黏液溶解剂):帮助稀释痰液,使其更容易被咳出。
  • 雾化治疗(Nebuliser):透过喷雾器或雾化器吸入药物或生理食盐水,稀释痰液,缓解气道阻塞。
  • 支气管扩张剂:扩张支气管,改善呼吸道通畅度,促进痰液排出。
  • 类固醇(口服型或吸入型):用于减少呼吸道发炎,改善因过敏或慢性发炎导致的咳嗽与多痰症状。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免责声明

Hello 健康不提供个人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

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台湾仁爱医院)https://www.jah.org.tw/form/index-1.asp?m=3&m1=8&m2=362&gp=361&id=1343 Accessed July 13, 2022

认识支气管扩张症(台湾台大医院)https://www.hch.gov.tw/?aid=626&pid=3&page_name=detail&iid=36 Accessed July 13, 2022

《大名医开讲》施崇鸿:支气管扩张症免惊 这样做可活百岁(台湾台北医学大学)http://rt.tmu.edu.tw/zh_tw/news/Events/%E3%80%8A%E5%A4%A7%E5%90%8D%E9%86%AB%E9%96%8B%E8%AC%9B%E3%80%8B%E6%96%BD%E5%B4%87%E9%B4%BB-%E6%94%AF%E6%B0%A3%E7%AE%A1%E6%93%B4%E5%BC%B5%E7%97%87%E5%85%8D%E9%A9%9A-%E9%80%99%E6%A8%A3%E5%81%9A%E5%8F%AF%E6%B4%BB%E7%99%BE%E6%AD%B2-59459579 Accessed July 13, 2022

支气管扩张症之治疗及预防(台湾台大医院)https://epaper.ntuh.gov.tw/health/201509/project_2.html Accessed July 13, 2022

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与治疗(台湾内科医学会)http://www.tsim.org.tw/journal/jour25-3/07.PDF Accessed July 13, 2022

支气管扩张症(台湾台中荣民医院)https://www.vghtc.gov.tw/UploadFiles/WebFiles/WebPagesFiles/Files/74a3dc75-35dd-4939-bff5-6df09e32b23c/%E6%94%AF%E6%B0%A3%E7%AE%A1%E6%93%B4%E5%BC%B5%E7%97%87.pdf Accessed July 13, 2022

何谓支气管扩张症(台湾圣保禄医院)https://www.sph.org.tw/wp-content/uploads/2021/03/30.%E8%AA%8D%E8%AD%98%E6%94%AF%E6%B0%A3%E7%AE%A1%E6%93%B4%E5%BC%B5%E7%97%87-%E4%B8%89%E6%8A%98.pdf Accessed July 13, 2022

现行版本

2025/09/22

文: 張凱安 Kyle Chang

资料查核: Hello 健康

Jeff Ong 更新

事实查核由 Hello 健康 完成。由 張凱安 Kyle Chang 撰写。更新于 2025/09/22。

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