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约20岁的年轻男子,因长期咳嗽与脸色苍白,由母亲陪同到医院就诊。由于他平日有吸烟习惯,母亲一度担心是否罹患肺癌。经医生检查后,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让母亲稍稍松了一口气。
那么,为什么会罹患慢性支气管炎?这种疾病会出现哪些症状?需要怎样的治疗才能有效改善?接下来,《Hello 健康》将为您详细解析。
什么是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一种,常见于40岁以上男性。主要成因包括长期吸烟,或在工作中长期吸入粉尘与有害物质,导致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反复受到刺激,引发慢性发炎反应。
当支气管发炎时,其管腔会肿胀,并产生过量黏液,阻碍气流通畅,因而出现长期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等症状。与急性支气管炎相比,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程更持久,症状可能持续3个月以上,甚至超过2年。
慢性支气管炎4大常见成因
以下因素都会增加罹患慢性支气管炎的风险:
- 长期吸烟:吸烟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长期刺激支气管黏膜,导致慢性发炎。
- 空气污染:长期暴露在污染空气中,会损伤呼吸道,增加支气管炎的风险。
- 长期接触油烟、粉尘或有毒气体:在厨房油烟、粉尘过多或含有有毒气体的环境中长期工作或生活,都会刺激支气管,引发慢性发炎。
- 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气喘、肺气肿等疾病患者,本身呼吸道较脆弱,更容易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6大常见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因肺部气体交换功能下降,常会出现咳、痰、闷、喘等不适。疾病进展多为缓慢型,初期可能只在冬季时咳嗽、痰量增加,夏季症状则较轻。
随着病程发展,症状可能逐渐加重,如咳嗽频率增加,痰液变为泡沫状或黏稠。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通常反覆出现,常见的表现包括:
- 慢性咳嗽(干咳或有痰性咳嗽)
- 咳痰
- 胸闷
- 呼吸急促、呼吸费力
- 容易疲倦
- 低烧
如何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若咳嗽、咳痰或呼吸急促持续3个月以上,应尽快就医检查。若延迟诊治,可能会引发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并发症。
就诊时,医生会先透过问诊与身体检查,评估患者的症状与病史,并可能安排以下检查:
- 胸部X光检查:透过辐射成像,观察肺部是否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或肺积水等异常。。
- 肺功能检查:包括肺功能测试、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支气管扩张试验等。此类检查可评估患者的肺活量,判断肺功能受损的程度,检查时间约10至30分钟。
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式:以药物为主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慢性疾病,通常需要长期药物治疗,以缓解咳嗽、呼吸急促等不适。常见的药物类别包括:
- 支气管扩张剂:根据作用时间,可分为短效乙二型拟交感作用剂(Short-Acting b2 Agonists)、短效胆硷性拮抗剂(Short-Acting Antimuscarinic Agents)与长效乙二型拟交感作用剂(Long-Acting b2 Agonists),此类药物可以缓解支气管黏膜水肿或肌肉痉挛,扩张气道,促进气体交换,改善呼吸困难。
- 皮质类固醇药物:可减轻支气管发炎反应,并协助扩张支气管,改善气流受限。
- 止咳化痰药物:有助减少咳嗽的频率和严重度,改善胸闷不适。建议搭配充足饮水,可稀释痰液,帮助更容易咳出。
4种方法预防慢性支气管炎
若要降低慢性支气管炎的风险,日常生活中可采取以下做法:
- 戒烟,避免二手烟:尽早戒烟,并远离二手烟环境,以免尼古丁持续损伤支气管,引起慢性发炎。
- 减少暴露于污染环境:在粉尘、空气污染或油烟严重的环境中,应配戴口罩,减少有害颗粒或气体进入呼吸道与肺部。
- 保持空气湿润与良好居家环境:使用加湿器,让空气维持温暖湿润,有助缓解咳嗽与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及保持家居清洁、空气流通与适度保暖,能改善呼吸道健康。
- 加强日常保养,避免交叉感染:在长时间待在冷气房或气温骤降时,注意身体尤其是口、鼻、喉及四肢的保暖及尽量减少与已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密切接触。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