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肺结核会传染吗?能自己好吗?一文看懂症状、检查与治疗

什么是肺结核?

肺结核(又称结核病,Tuberculosis,简称 TB)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简称 MTB)引起的细菌感染,主要透过空气传播,可损害人体组织。

肺结核会传染吗?能自己好吗?一文看懂症状、检查与治疗

多数感染者在初次感染后会进入无症状的潜伏期,称为潜伏性结核(Latent TB)。在这一阶段,结核菌处于休眠状态,不会传染给他人,但日后仍可能被激活,在数周或数年后再次引发症状。

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例如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癌症患者或正在接受化疗的人,更容易让潜伏的结核菌被激活,且病情发展速度更快。肺结核最常见于肺部,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包括骨骼、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心脏或其他器官。

肺结核的症状有哪些?

在潜伏期,患者通常没有症状,也不会传染他人。当结核菌被激活并引发疾病时,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 持续咳嗽(超过三周)
  • 咳痰带血或咳血
  • 胸口疼痛
  • 发烧
  • 夜间盗汗
  • 体重减轻
  • 食欲不振
  • 容易感到疲劳或虚弱

温馨提醒肺结核的部分症状与其他肺部疾病相似。若出现上述情况或有疑虑,应尽早求医,以便获得专业诊断与治疗。

肺结核的初期症状

肺结核在早期时,症状往往轻微、不易察觉,因此容易被忽视。常见的初期症状包括:

  • 持续咳嗽:咳嗽持续两周或更长时间,可能是干咳,或伴随少量痰液。
  • 低烧:多在下午或晚上出现,体温略高,但一般不会持续高烧。
  • 夜间盗汗:夜间出汗过多,甚至湿透衣物。
  • 疲倦乏力:经常感到疲劳,体力明显下降。
  • 体重减轻:没有明显原因的体重下降。
  • 体重减轻:没有明显原因的体重下降。

这些症状容易与普通感冒或支气管炎混淆。若咳嗽或其他症状持续超过两周,应尽快就医,以排查是否为肺结核。

肺结核会传染吗?

会。肺结核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主要透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或大笑时,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小飞沫会散布在空气中。健康的人若吸入这些飞沫,就有可能受到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即出现症状且未接受治疗的患者)才具有传染性。相反地,潜伏性结核感染(体内结核菌处于休眠状态、无症状)通常不会传染给他人。

经过有效的抗结核治疗,传染风险可以大幅降低。若怀疑自己可能感染,应尽早求医,进行诊断与治疗。

肺结核的诊断与检查

若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咳嗽、体重下降或发烧,可能与肺结核有关。医生会先进行病史询问,包括:

  • 居住与工作环境
  • 是否曾接触过肺结核患者
  • 是否具备潜在的结核风险因素(如免疫力低下)
  •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或相关检测的历史
  • 是否患有HIV或其他增加结核风险的疾病
  • 近期的海外旅游史
  • 工作性质是否涉及户外或高风险环境

常见的诊断方式包括:

  •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在前臂注射少量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质,并于48至72小时后观察反应。若注射处出现硬块并超过特定大小,代表可能曾感染结核菌。
  • 胸部X光检查:用于评估肺部是否存在结核病灶。
  • 痰液、血液或尿液检测:以确认是否存在结核菌。
  • HIV检测:部分情况下会一并进行,因为HIV感染者更容易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

若患者与确诊肺结核患者有过近距离接触,医生通常会建议及早进行检测与治疗,以降低传染与发病风险。

肺结核会自己痊愈吗?治疗方法说明

肺结核通常不会自行痊愈,必须依靠药物治疗才能根治。部分患者在症状轻微时可能感觉好转,但若未接受治疗,肺结核仍会持续存在,并可能扩散至其他器官,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早诊断与完整治疗是控制肺结核的关键。

治疗方式

  • 肺结核的标准疗程为长期且规律的抗结核药物治疗,通常需要至少 6 个月,部分患者可能更长。
  •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每日服用3至4种抗结核药物。
  • 病情通常会在几周后改善,但即使症状消失,仍必须完成整个疗程。

为何必须完成疗程?

  • 若过早停止用药,体内可能残留结核菌,导致复发或扩散至其他器官。
  • 未完成治疗也会增加传染给他人的风险。
  • 不规律用药还可能导致耐药性结核的出现,治疗难度更高。

严格遵循医生指示并完成全程治疗,对治愈肺结核及防止传播至关重要。

肺结核的潜伏期

肺结核的潜伏期是指结核菌进入体内后,未引发症状的阶段。此时,结核菌处于休眠状态,患者一般没有症状,也没有传染性。

潜伏期的长短差异很大,可能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并非所有感染者都会发展成活动性肺结核。

然而,若患者的免疫系统较弱,例如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接受化疗或患有其他严重疾病,潜伏的结核菌更容易被激活,进而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并出现相关症状。

肺结核的成因与风险因素

肺结核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但并非所有人感染后都会发病。多数患者若发展成肺结核,往往与免疫系统低下有关。

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

  • 感染HIV
  • 糖尿病(Diabetes)
  • 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 癌症
  • 营养不良
  • 正在接受癌症治疗(如化疗)
  • 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例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或银屑病(Psoriasis)的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没有上述风险因素,仍然可能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因此,若出现疑似症状或曾接触过肺结核患者,应及早进行检测。

肺结核居家照护方法

对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除了严格遵从医师的指示外,也需在日常生活中配合适当的居家照护,以帮助病情控制并降低传染风险。

建议的居家照护方法:

  1. 遵从医嘱与完成疗程:依照医生指示,按时服用所有抗结核药物,并完成全程疗程。即使症状改善,也不应自行停药,以避免细菌产生抗药性或疾病复发。
  2. 保持室内通风:尽量让居住环境保持空气流通,开窗换气,有助于降低空气中细菌浓度。
  3. 减少与他人密切接触:在治疗初期,应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尤其是免疫力较弱的族群(如年长者、孕妇、婴幼儿)。
  4. 注意营养与饮食:保持均衡饮食,摄取足够营养,以支持免疫系统。营养不良可能削弱治疗效果,延缓康复。
  5. 监测健康状况:定期观察体温、体重及咳嗽等症状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汇报任何不适。
  6. 避免吸烟与饮酒:烟草与酒精会削弱免疫力,加重肺部负担,应完全避免。
  7. 定期回诊:按照医生安排定期复诊,接受必要检查,确保治疗有效并可根据需要调整疗程。
  8.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 佩戴口罩:患者应在与他人接触时佩戴口罩,以减少结核分枝杆菌透过空气传播的风险。
  • 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并保持良好手部卫生。
  • 清洁与消毒环境:定期清洁及消毒居住空间,尤其是患者经常接触的物品和表面,以降低传播风险。

遵循上述居家照护方法,不仅有助于患者顺利康复,也能有效保护家人及周围的人,降低肺结核的传播风险。

免责声明

Hello 健康不提供个人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

Porter, Robert. Kaplan Justin. Homeier Barbara. The Merck manual home health handbook.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9. Print edition.

Pagana, Kathleen D, and Timothy J. Pagana. Mosby’s Manual of Diagnostic and Laboratory Tests. St. Louis, Mo: Mosby/Elsevier, 2010. Print edition. Page 1194.

现行版本

2025/09/19

文: Hello 健康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Jeff Ong 更新

由 賴建翰醫師 审核,身心科,博士身心醫學診所。由 Hello 健康 撰写。更新于 2025/09/19。

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