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细菌感染

细菌的传播途径有很多,除了食物传播,还可能通过动物本身或其粪便传播,例如恶名昭彰的鼠疫。另外,土壤中的真菌也可能引起球霉菌症等感染。本分类收录各种类型的细菌传染资讯,以及相关的预防方法。

常识

其他细菌感染

认识海洋弧菌:高致死率细菌与5大预防措施

您可能在新闻中听过海洋弧菌(Vibrio vulnificus)的名字——这种细菌以感染迅速、致死率高而闻名。当人类感染后,伤口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红肿、坏死、甚至需要截肢的严重并发症,若延误治疗,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在新加坡和周边沿海地区,公众普遍喜欢进行水上活动或食用海鲜,而这些行为恰好是海洋弧菌感染的常见途径。该细菌多存在于温暖的海水与未煮熟的海产中,尤其是生蚝、鱼类和虾类。 若想了解这种高风险细菌如何入侵人体、会引发哪些症状,以及如何预防与治疗,以下内容将为您详细介绍海洋弧菌的特性、传播途径与防护重点。 海洋弧菌的特性与感染症状 海洋弧菌(Vibrio vulnificus,又称创伤弧菌)是一种常见于温暖海水环境中的细菌。在气温较高的季节,海水温度上升有利于细菌繁殖,加上人们增加水上活动与食用海鲜的频率,因此感染风险随之提高。 海洋弧菌感染人体的主要途径包括: 食用未完全煮熟的海鲜(尤其是生蚝、螃蟹、鱼类等) 带有伤口接触海水 被海洋生物刺伤或割伤 感染后的症状进展通常极为迅速,在24至48小时内便会出现明显不适,例如: 发烧 恶心、呕吐 腹泻 寒颤或全身发冷 严重时,细菌可能引发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造成皮肤与软组织坏死、溃烂。即使患者迅速就医,仍可能需要清除坏死组织或截肢以挽救生命。 不过,海洋弧菌并非容易感染所有人。高风险群体包括: 癌症、糖尿病或肝病患者(因免疫力较弱) 经常接触海水或处理海鲜的工作者(如渔民、厨师、港口工人等) 对于上述群体,若皮肤有伤口或免疫系统受损,应避免直接接触海水与生鲜海产,以降低感染风险。 海洋弧菌的治疗方式 若在感染初期发现,使用抗生素通常是治疗海洋弧菌(Vibrio vulnificus)感染的首选方法。医生会依据感染严重程度,开具适当药物以控制细菌扩散。常见的治疗组合包括: 第三代头孢菌素(Cephalosporins),如Cefotaxime或Ceftazidime 搭配四环素类(Tetracyclines)或多西环素(Doxycycline) 若感染已导致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或败血症(Sepsis),仅靠药物已不足以控制病情,需立即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清除坏死组织,防止感染蔓延至其他部位。严重时可能需进行多次清创手术,甚至截肢以挽救生命。 如何预防海洋弧菌感染 海洋弧菌感染的致死率可高达60%,因此,预防胜于治疗。以下5个方法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护您与家人的健康: 避免食用生食:对海洋弧菌常存在于生蚝、生鱼片、贝类及未煮熟的海鲜中。若属于高风险族群(如肝病、糖尿病或免疫力较弱者),应避免食用生食,改以彻底煮熟的海鲜为主,因为海洋弧菌无法在高温烹煮下存活。即使健康状况良好,也应选择信誉良好、食材新鲜的餐厅,减少感染细菌或寄生虫的风险。 伤口未愈合者避免接触海水:海水中含有多种细菌。若皮肤有伤口、擦伤或割伤,应避免下海或进行水上活动。若因工作需接触海水,应使用防水胶布或防水手套保护伤口,以降低感染风险。 保持良好健康与免疫力: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降低感染风险。均衡饮食、规律作息及避免酗酒有助预防慢性疾病(如肝病、糖尿病),从而保持免疫系统强健,不易成为海洋弧菌攻击的目标。 处理海鲜时戴手套:在清洗或烹调海鲜时,容易被鱼鳞、贝壳或虾壳刺伤。建议佩戴防水或厚质手套处理海产,以防止细菌经由微小伤口入侵。 妥善清洁与照护伤口:若不慎被海洋生物刺伤或伤口曾接触海水,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洗伤口然后消毒并包扎。观察是否出现红肿、发热、疼痛或恶心等感染迹象。 若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更多 其他细菌感染 相关文章

其他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恐致命!败血症的原因、症状、治疗与预防

媒体曾报导过,有病人因小伤口感染而引发败血症(Sepsis),在短短几天内病情迅速恶化,不幸离世。 败血症是一种因免疫系统对感染反应过度而引起的严重疾病。身体在对抗细菌或病毒时,免疫反应可能过度活跃,导致全身性发炎反应症候群(SIRS),这也是诊断败血症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新加坡本地医疗机构的数据,每年约有5,000人因败血症相关并发症死亡,主要源于肺炎及泌尿道感染等常见疾病。研究也显示,在加护病房的高风险病患中,约16.6%入院时已出现败血症,其中超过一半(约 55.5%)发展为败血性休克。败血症患者的30天死亡率约为19%,三年内的累计死亡率更高达32%。 这些数据提醒我们,败血症并非罕见疾病,而是新加坡公共健康需严正关注的问题。 败血症的原因 许多感染都可能引发败血症。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例如年长者、慢性病患者或免疫系统受损者),一旦血液受到细菌入侵,就可能发展为败血症。 除了细菌之外,病毒或霉菌感染也可能导致败血症,但发生率相对较低。 当血液受到细菌感染时,称为菌血症(Bacteremia)。若未及时或妥善治疗,菌血症可进一步恶化成败血症。若患者本身已有疾病正在接受治疗,并长期使用抗生素,发生二次感染时,细菌可能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治疗更加困难。 以下为常见的败血症病因: 肺炎(Pneumonia) 腹部感染(Abdominal infection) 肾脏感染(Kidney infection) 泌尿道感染(UTI) 血液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败血症的2类感染症状 1. 轻微感染与SIRS指标 轻微感染也是判断是否出现全身性发炎反应症候群(SIRS)的依据。若患者在感染时,至少同时出现以下2项或以上症状,则需警惕可能发展为败血症: 体温异常:发烧超过摄氏38度,或体温过低低于摄氏36度 心跳加快:每分钟超过90次。 呼吸急促:每分钟超过20次。 2. 严重感染与败血性休克 当感染加剧并导致血压过低时,患者可能进入败血性休克(Septic shock)。这是败血症最危急的阶段,需立即送院治疗。 以下为严重感染时常见的症状: 皮肤出现红色斑块 血小板数量下降 呼吸困难 极度虚弱 意识丧失或昏迷 败血症的治疗与预防 在败血症的早期阶段尽快接受治疗,可大幅降低死亡风险。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1. 使用抗生素(Antibiotic) 抗生素是治疗败血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用于抑制感染扩散。临床上,为了尽快控制细菌的扩散,医生通常会先给予广谱抗生素,而不是等待确认病原菌种类后才使用特定抗生素。 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通过静脉注射(IV)大量输入抗生素,同时搭配输液与营养补给,以稳定血压和支持身体功能。 感染导致肾脏受损,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血液透析(俗称“洗肾”),以协助维持肾脏功能。 2. 切除感染的组织 若感染范围严重,医生可能需要通过手术切除受感染的组织,以防止细菌进一步扩散。 日常生活中,若因意外造成伤口,应及时清洁并进行适当消毒处理,避免细菌入侵。若出现疑似感染的迹象,应立即就医,以降低败血症发生的风险。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更需要特别留意,因为一旦发展成败血症,容易因二次感染而使病情迅速恶化。 败血症的后遗症 大约有一半的败血症患者,即使成功康复,仍可能留下后遗症。由于曾经历严重的全身感染,患者体内可能形成血栓。血栓会阻碍血液将氧气输送至各个器官,增加器官衰竭的风险。

医师阵容

Hello 健康的医生阵容由专业医师与各领域医学专家所组成,协助审阅网站内容并即时分享专业领域新知。

我们的专业团队除确保医学相关内容之正确性,并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资料来源参考,提供高度专业、内容丰富之健康讯息。

Hello 健康与合作之专业医生团队,将不断致力于提供实用可信赖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并守护您,一起迈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专业团队介绍
组题分类
健康体检
我的健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