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忘记,还是害怕想起?——心理防卫机制与潜意识的自我保护

“你是忘记了,还是害怕想起来?”这句话出自电影《返校》的经典台词。事实上,无论是真的遗忘,还是因为害怕而不愿回想,在心理学上都可归类为防卫机制(Defence Mechanisms)。

忘记,还是害怕想起?——心理防卫机制与潜意识的自我保护

防卫机制最早由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指的是一种潜意识策略,用来保护内在自我(Inner Self),维持个人的人格与自我意象(Self-image),并协助降低焦虑与负面情绪。

协调“超我”与“本我”的冲突

根据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理论,人类的心理结构可以分为3个层面:

  1. 本我(Id):代表本能与欲望,追求即时满足。
  2. 自我(Ego):在现实中作出调节,协调欲望与社会规范。
  3. 超我(Superego):象征道德与良心,要求遵循社会价值与理想。

防卫机制是自我用来调解超我与本我之间冲突的一种方式。它的目的并不是阻挡所谓“负面”或“邪恶”的想法,而是为了减轻因自我评价过低(Low Self-esteem)或自我失望而产生的痛苦感受。

防卫机制能帮助我们缓解压力,并转移对自身一些不合理信念(Irrational Beliefs)的关注。从这个角度来看,防卫机制并非完全是坏事;只有当一个人过度依赖防卫机制,才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防卫机制及实际应用

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防卫机制可分为原始与成熟两类。原始的防卫机制多半类似儿童时期的应对方式,较为简单,作用时间也不持久。

随着防卫机制逐渐成熟,其影响能维持更久,对人格与行为的影响也更深远。以下将依照成熟度,介绍常见的12 种防卫机制:

原始的防卫机制

  1. 否认(Denial):否认是一种常见的防卫机制,指个人拒绝接受现实,或假装某个痛苦的想法、事件或行为从未发生。例如部分酒精成瘾者可能不愿承认自己已有依赖问题,并不断强调自己在事业或人际关系上的成功,以掩盖真实状况部分酒精成瘾者可能不愿承认自己已有依赖问题,并不断强调自己在事业或人际关系上的成功,以掩盖真实状况。
  2. 退化(Regression):退化是指在面对过大压力时,个体会回到较早期的发展阶段,以儿童般的方式来应对焦虑或不安。这种行为能让人暂时获得安全感与慰藉。例如成年人在遇到重大挫折时,可能会出现哭闹、撒娇或依赖他人的行为,类似孩童寻求照顾的方式,以缓解内心的不安。
  3. 行动化(Acting Out):行动化是指个体以直接或极端的行为来宣泄内心的负面情绪,而不是用言语或理性方式表达。例如有些人在愤怒时会摔东西、捶墙壁,甚至以自残来释放情绪;小朋友若因得不到想要的物品而大声哭闹,也是一种行动化的表现。
  4. 解离(Dissociation):解离是指个体在面对创伤或强烈压力时,暂时与现实或自我脱节,可能表现为失去时间感,或人格整合受到影响。部分人会遗忘某些创伤经历的片段,以减轻痛苦。例如小时候曾经历家暴的人,成年后可能在压力情境下出现片段性失忆;电视剧里常见的车祸后失忆情节,也是解离的一种表现。
  5. 投射(Projection):投射是指个体将自己难以接受的想法、情绪或行为,归因到他人身上,以此减轻内心的不安或责任感。例如有些人抱怨伴侣没有认真听自己说话,但事实上,真正常常心不在焉的,往往是他们自己。透过投射,他们把不满转移到对方身上。
  6. 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反向形成是指个体的行为表现与内心真实的感受或想法相反,以此来掩饰或压抑真实情绪。例如有些男生喜欢某位女生,但却不断以捉弄或挑衅的方式对待她;表面上看似排斥,实际上是另一种表达好感的方式。

比原始更成熟的防卫机制

  1. 压抑(Repression):潜意识将痛苦或不安的记忆压下去,不让它浮现。例如小时候遭遇过严重创伤,但长大后完全记不起来。
  2. 转移(Displacement):将接收到的情绪反应转移到其他人身上,特别是身边亲密的人。譬如,被老板责骂后,回家对家人发脾气。
  3. 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透过冷静的分析和理性思考,来回避情绪上的痛苦。例如在亲人过世时,不去表达悲伤,而是忙着处理葬礼细节。
  4.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用看似合理的理由来解释自己难以接受的行为或结果,例如考试不及格的人安慰自己说:“反正题目太难,大家都考不好。”。
  5. 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行为表现与真实感受相反,用来隐藏或压抑内心情绪。例如明明喜欢对方,却故意表现得冷漠或捉弄。
  6. 隔离(Isolation of Affect):将情绪与事件分开叙述,避免触动感受。例如平淡地描述车祸经过,却完全不流露害怕或悲伤。

成熟的防卫机制

  1. 升华(Sublimation):将不被社会接受的冲动或情绪,转化为积极、有建设性的行为。例如把愤怒转化为运动表现,或通过艺术创作来释放情绪。
  2. 利他(Altruism):透过帮助他人来获得满足感,同时也缓解自己的压力或焦虑。例如在低落时主动去做义工,藉由付出让自己感到更有价值。
  3. 压抑(Suppression):有意识地选择暂时不去想令人痛苦的事情,以便专注于当前任务。例如学生在考试期间暂时不去想感情问题,等考后再面对。
  4. 预期(Anticipation):事先预想可能发生的困难,并主动准备应对方案,降低焦虑。例如上台演讲前先想象可能被问到的问题,并准备好回答。
  5. 幽默(Humour):以健康、得体的方式,用幽默来化解尴尬、缓解紧张或表达负面情绪。例如在紧张的面试中开个轻松的小玩笑,让自己和对方都放松下来。
  6. 补偿(Compensation):补偿是指当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感到不足或不满意时,会在其他方面努力发展,以弥补或平衡这种缺憾。例如小时候曾因严重疾病而长期卧床的小孩,长大后立志成为医生,以帮助他人并弥补自己过去的遗憾。。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免责声明

Hello 健康不提供个人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

15 Common Defense Mechanisms(State of Vermont
Health Care Innovation Project)https://healthcareinnovation.vermont.gov/sites/vhcip/files/documents/Work%20Sheet%203%20-%20Defense%20Mechanisms%20article.pdf Accessed June 8, 2022

10 Defense Mechanisms: What Are They and How They Help Us Cope(Simply Psychology)https://www.simplypsychology.org/defense-mechanisms.html Accessed June 8, 2022

The Hierarchy of Defense Mechanisms: Assessing Defensive Functioning With the Defense Mechanisms Rating Scales Q-Sort(Frontiers)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syg.2021.718440/full Accessed June 8, 2022

CLINICAL EDUCATION AND INTERVENTIONS FOR DEFENSE STRUCTURES OF CO-OCCURRING POPULATIONS(NAADAC)https://www.naadac.org/assets/2416/brian_lengfelder_ac17ppt.pdf Accessed June 8, 2022

Defense Mechanisms(PHYCHALIVE)https://www.psychalive.org/defense-mechanisms/ Accessed June 8, 2022

现行版本

2025/09/03

文: 徐佳蓁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Jeff Ong 更新


相关文章

情绪强烈难以控制?10个原因让你考虑心理咨询

冥想的好处多!8大益处助你减压健脑|每天10分钟就能感受变化


由 賴建翰醫師 审核,身心科,博士身心醫學診所。由 徐佳蓁 撰写。更新于 2025/09/03。

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