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失智症该看哪一科?家人疑似痴呆,尽早做3项检查揪出真相!
许多人习惯以“健忘”来判断一个人是否罹患失智症,认为常忘东忘西就是警讯。然而,失智症的症状远不止记忆力衰退,健忘只是其中之一,无法单凭这一点就下定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失智患者来说十分重要,越早发现、越早治疗,就越能延迟病情恶化速度、延长病患寿命。《Hello健康》告诉您:当家人疑似患上失智症时,应该看哪一科医生,并介绍三项常见的检查项目,帮您做好就医准备。 失智症该看哪科医生?精神科、神经内科大不相同 若长辈出现记忆力衰退问题,初次就医时可到医院的神经内科求诊,因为神经退化性的疾病种类繁多,未必是失智症导致记忆力退化,因此可先前往神经内科做出初步诊断、检查,排除非失智症的可能性。 部分医院的失智门诊可能是由精神科医生负责,这是因为失智症进展至中期时多会出现情绪失控、个性骤变或幻觉等精神疾病,而精神科医生对于使用药物或非药物治疗失智症比较有经验。 接受过失智症诊断及治疗专业训练的医生都能正确诊断失智症,因此无论是给神经内科、精神科医生看诊都可以。若精神科医生判定患者确诊血管性失智症,或建议患者接受更全面的检查,也会转介给神经内科进行后续疗程。 新加坡多间医院亦提供类似的整合型记忆评估与照护服务,由神经内科、老年医学科、精神科等专科医师共同协作,并结合治疗师与社工等专业,帮助患者获得全面支持 诊断失智症4步骤:问诊+3检查 1. 问诊 初次带家人到医院看诊时,医生通常会详细询问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例如饮食习惯、行为表现、活动能力和情绪变化等。因此建议陪同看诊的家属,可在就诊前先观察并记录以下异常情况: 经常重复问同样的问题 记不住每天都会做的事情,例如吃药、扫地 情绪起伏变大、容易因为小事动怒,例如找不到东西、没人陪伴 决定的事情犹豫不决 说话频繁停顿,很不流畅 个性变得紧张、多疑 此外,家属也需提供患者身体健康的相关资讯,如体能状况、有无失眠问题、患有哪些慢性疾病及个人病史,以便医生能做出更精确的诊断。 初步问诊后,医生通常会建议做以下3项检查,抽血及认知能力的检查顺序不一,依各院所的检查流程安排。 2. 血液常规检查(抽血) 失智症的成因相当复杂,除了常见的神经退化性疾病外,长期服用药物、化学物质中毒、电解质失衡、内分泌异常,以及其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如郁血性心衰竭、严重贫血或全身性感染)也都可能引发类似失智的症状。因此,医生通常会安排抽血检查,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认知退化是否可能由可逆性的身体疾病引起,并全面了解其健康状况,常见血液检查项目包括: 血球计数 甲状腺功能 肝功能 肾功能 电解质 维生素B12 叶酸 药物 酒精 梅毒血清反应 3. 认知功能检查(心理测验) 经过初步问诊后,若医生认为患者疑似出现失智症的征兆,便会安排患者接受认知功能检查,目前常见的检查工具如下: 极早期失智症筛检量表(AD-8) 简易认知功能评估表(SPMSQ) 中文版简短式智能评估(MMSE) 失智评估工具(临床之常规检查) 临床失智评估量表(CDR) 认知功能障碍筛检量表(CASI) 各检查工具所评估的面向皆不相同,如专门评估病患认知能力的MMSE测验,便会测试病患的注意力、语言能力、记忆力及计算能力;而用于评估患者生活能力的CDR测验,则会聚焦于患者的问题解决能力、社区活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及定向感上。 医生亦可能会执行2种以上认知能力测验,综合评估患者的失智状况。 4. 脑部影像检查(MRI磁振造影、CT电脑断层扫描) 当患者接受抽血及认知能力检查,经医生确诊为失智症后,医生会安排患者接受脑部影像检查进一步找出病因。 脑部影像检查可帮助医生诊断患者的失智症类型,如阿兹海默症患者经常可于磁振造影中,看见大脑萎缩的情况,特别是额叶及颞叶区域;血管性失智症则可看见脑中风的病灶,或相关的脑白质变化。 不仅如此,脑部影像检查对许多脑部疾病的诊断也有关键性的帮助,诸如脑瘤、脑外伤、水脑症及先天畸型等。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