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症状

耳朵位于头部的两侧,除了外露的耳壳(耳廓)之外,还有外耳、中耳和内耳并组在一起才让耳朵具有听觉与平衡的功能。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更多关于耳朵相关症状的相关资讯。

常识

耳朵症状

前庭神经炎多久会好?晕眩原因、治疗及饮食重点一次看

28岁的小萱,最近经历了一场重感冒。虽然感冒症状已缓解,但她仍感身体不适,经常头晕、恶心,整个人摇摇晃晃,难以站稳。 担心病情,小萱赶紧到医院检查。医生通过耳朵、听力及身体检查后,诊断为感冒引起的“前庭神经炎”。 那么,前庭神经炎到底是什么?它和感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导致眩晕和恶心?《Hello健康》这次为您详细解答! 晕眩的原因:前庭系统异常! 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前庭系统位于内耳的耳蜗上方,由三个环形半规管和一个椭圆囊组成。 半规管内含淋巴液和感受器,负责维持人体的平衡感;椭圆囊内含耳石和毛细胞,感知重力变化和直线加速度。 简单来说,当前庭系统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失去平衡和方向感,导致眩晕、摇晃,甚至出现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感冒后容易眩晕?小心是前庭神经炎 前庭神经炎,顾名思义,就是前庭系统的炎症。它常在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后发生,由病毒扩散引起。前庭神经炎高发于气候变化剧烈的晚秋和初春季节的国家,尽管新加坡没有明显四季变化,但气温变化、空气质量波动及季节性病毒流行仍可能引发此病。 前庭神经炎的症状和其他前庭疾病相似,包括: 眩晕,感觉自己或周围景物旋转 失去平衡感,难以站稳或行走 恶心、呕吐 无法正常站立或行走 虽然症状相似,但表现方式有所不同。前庭神经炎引起的眩晕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从数小时到数天不等,且发作时即使平躺也难以缓解。 而其他前庭疾病的眩晕通常持续时间较短,仅十几分钟,且平躺休息后症状会明显改善。 此外,前庭神经炎痊愈后,患者可能会经历数周至数月的轻微晕眩后遗症,表现为轻度眩晕、平衡感减弱和行走困难,这是因为前庭神经系统曾受损所致。 前庭神经炎多久会好?治疗方式与饮食重点一次看 前庭神经炎通常持续3天至1周以上,具体时间取决于发炎程度。治疗主要以缓解眩晕、恶心和呕吐等症状为主,依靠患者自身免疫系统逐步恢复,炎症自然消退。 若病情轻微,医生可能通过静脉或肌肉注射给予抗眩晕药物,并配合止吐剂使用。若症状严重,患者无法站立、行走或正常进食,频繁呕吐并出现脱水情况,则需住院接受静脉输液或营养注射,以补充体力。 对于急性且严重的前庭神经炎,临床上也尝试使用类固醇或抗病毒药物治疗,但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判断决定。 病患可多摄取富含维生素B3和B12的食物,助于加快康复速度。以下食物包括: 维生素B3(菸硷酸):豆类、花生、啤酒酵母、全麦制品、瘦肉、肝脏 维生素B12:文蛤、牡蛎、蛋黄、鲑鱼、鲔鱼、乳酪、牛奶、牛肉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更多 耳朵症状 相关文章

耳朵症状

突然晕眩一下,是头晕还是眩晕症?眩晕症6大原因、症状及治疗

许多人分不清楚眩晕和头晕之间的差异,即使了解了解眩晕是什么,也不知如何判断自己是眩晕还是头晕;究竟眩晕症是什么?和头晕、晕眩之间的差异?为何会眩晕?《Hello健康》带您一次了解。 晕眩是什么?认识眩晕症 晕眩(Vertigo)指一个人突然出现天旋地转、身体无法平衡的感觉,有时会伴随着恶心、想吐及冷汗等症状;在医学上常用“眩晕”一词,正式名称则为“眩晕症”。 眩晕症是很常见的症状,依据研究调查,约20~30%的人曾出现晕眩,盛行率约5~10%;换言之,每20人中,就有1~2人患有眩晕症。 眩晕症的发病率会随着年纪上升而增加,40岁以上的盛行率为40%;若曾出现眩晕症,1年内的复发率为37.7%。 是头晕还眩晕症?两者症状差异一次看懂 由于头晕、眩晕的症状相似,两者词义相近,因此经常混淆;头晕和眩晕最大的差异在于天旋地转的感觉,觉得周遭环境或身体在旋转、前后摇晃,严重时可能无法站稳、走路失衡,甚至出现眼震(Nystagmus,眼睛产生规则性的跳动)。 头晕的原因很多,例如身体虚弱、低血压、贫血、慢性阻塞性肺病、心理疾病、心血管或神经方面的问题等等,而这些疾病所产生的头晕,通常让人感觉: 头昏昏浮浮的、轻飘飘的 头重脚轻 头昏眼花 无法站立或走路 虽然头晕也可能无法正常站立或行走,但不会有旋转的感觉。眩晕一般都是掌管平衡能力的组织或器官出了问题,所以才会感觉摇晃、旋转。 突然晕眩想吐?认识眩晕症6大原因 良性阵发性姿势性眩晕: 又称耳石症,指内耳耳石异常脱落,并且因为身体变换姿势、头部活动,而掉入半规管中的淋巴液,影响平衡神经 前庭神经炎 内耳的前庭神经系统受病毒感染而发炎,常合并恶心、呕吐及盗汗等症状;若病情严重,还会影响血压、心跳,需立即就医治疗。 梅尼尔氏症 病患以女性居多,常因内耳的淋巴分泌过多、内耳内淋巴囊的吸收功能异常,或内淋巴循环受阻等原因,使淋巴液压力增高,影响前庭系统作用。 前庭型偏头痛 多发生于年轻女性或有偏头痛病史者,常在生理期前后发作,或因天气变化、压力及特殊饮食等因素而诱发。 脑干及小脑问题 例如脊椎基底动脉循环不良,影响脑干及小脑的供血量,或是脑干、小脑因为血管阻塞,而出现的中风前兆。 其他原因 例如压力、糖尿病造成神经系统退化,或是服用特定抗生素、抗癌药物,影响前庭神经和听神经。 怎么舒缓晕眩症?治疗眩晕要先找出病因 综上所述,眩晕症通常都有一个明确病因,不像头晕可能是疾病所致,也可能是单纯身体状况不佳所造成,只要多休息、补充营养就能改善。 医生通常会依据眩晕发作的型态、频率、持续时间及原因,搭配下列检查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电气眼振图 脑干听觉反应检查 耳蜗电图检查 耳声传射检查 前庭肌电位图 血液生化检查 针对急性的眩晕症,医生会依据严重程度,决定注射抗组织胺、Phenothiazine药剂,或开立相同成分的口服药物。 在眩晕急性发作时,建议立即在一个硬实的平面躺下,身体不要动,眼睛张开看着固定一点,或直接闭上休息,待眩晕消退后再慢慢起来;休息时避免喝水,以免呕吐。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耳朵症状

头晕、天旋地转是耳石脱落!靠1方法,9成耳石症患者能改善

一早醒来刚起身就感觉头晕目眩,有可能是耳石脱落所致的耳石症找上你! 耳石脱落通常会发生在头部姿势突然转换之时,让人瞬间有天旋地转的感受,还常伴随恶心、呕吐的不适症状。 耳石脱落原因为何?耳石症症状?耳石脱落能自愈吗?耳石症怎么治疗?《Hello健康》带您一起了解! 耳石症是什麽?耳石脱落解说 耳石症(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又称为良性阵发性姿势性眩晕,属于晕眩症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耳石位于内耳的椭圆囊内,当它受到撞击、感染或老化等原因影响,就会从原来的位置脱落,掉进半规管内。 半规管内的淋巴液平时会随着头部转动而流动,所以当耳石落入半规管后,会于内淋巴里漂浮,并增强液体流动时平衡神经的冲动,使2侧内耳出现左右落差,让人出现短暂头晕目眩的症状。 耳石脱落原因?耳石症8大原因一次看 耳石症多发生于老年人,以下几种常见原因都可能造成耳石脱落: 头部外伤 年纪大 头部长时间保持在同一位置(例如躺在牙医椅、美容院或长期卧床休息) 噪音伤害 患有慢性中耳炎 曾接受耳科手术 前庭动脉阻塞 耳毒性药物:服用部分抗生素、抗癌药、利尿剂、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如:阿斯匹灵)等耳毒性药物,除了可能导致听神经中毒,还会引发耳石症。 耳石脱落症状:突然头晕天旋地转 耳石症发作往往让人猝不及防,可能会在您低头、仰头、床上侧躺或翻身时突然出现,以下为耳石症6种典型的症状: 突然有头晕目眩的感觉(眩晕时间通常不会超过30秒) 头重脚轻 容易失去平衡 眼震(指眼球会不自主运动) 恶心想吐 冒冷汗 耳石脱落会自己好吗?何时该就医? 当您反覆出现上述不适症状时,建议尽快至耳鼻喉科检查是否为耳石症。 耳石症若未及时治疗,耳石就有可能会于数月后被人体自行吸收,但在耳石尚未被吸收完毕的过程中,患者可能时不时会感到晕眩、恶心等不适症状。 耳石症如何诊断? 医生多半会先询问病患有无眩晕症的相关病史,并搭配简单的头部摆位测试或前庭功能检查,以诊断患者是否患有耳石症或是其他晕眩症种类。 耳石脱落症多久会好?耳石复位术痊愈率高 经诊断为耳石症后,通常不需要接受药物治疗,除非患者有严重恶心或呕吐的症状,医生才会开立口服止吐药,替病患缓解症状。 多数情况下,医生会对病患施行耳石复位术,藉由转动病患头部,将耳石导回椭圆囊,约10分钟即可完成治疗,而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3~4次眩晕症状。 治疗结束后,病患需要进行5~10分钟的侧卧休息才能离开,之后应尽量将让头部保持直立姿势,且于睡觉时将头部垫高或半仰卧睡。此外,手术后1周内应避免往耳石脱落的那一侧睡觉,建议平时头部也不应突然过度往下或往上转动,也尽量避免弯腰,才可避免耳石症复发。 一般而言,超过9成的耳石症病患经治疗2~3周左右,症状就能有所改善,而完成治疗后2年内复发率则约为25%。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医师阵容

Hello 健康的医生阵容由专业医师与各领域医学专家所组成,协助审阅网站内容并即时分享专业领域新知。

我们的专业团队除确保医学相关内容之正确性,并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资料来源参考,提供高度专业、内容丰富之健康讯息。

Hello 健康与合作之专业医生团队,将不断致力于提供实用可信赖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并守护您,一起迈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专业团队介绍
组题分类
健康体检
我的健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