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开始接触副食品并逐渐习惯一般食物后,自然会减少哺乳次数,慢慢过渡到断奶阶段。这是成长过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宝宝在出生后六个月内应以纯母乳喂养,在宝宝六个月大以后可逐步添加副食品,并继续搭配母乳喂哺至两岁或更久。理想状况下,许多妈妈都希望能持续哺乳至宝宝两岁,但现实中,工作、体力及生活安排等因素,往往会影响哺乳时间的长短。其实,不必过度焦虑或自责。只要掌握正确的营养观念,让宝宝在断奶期间仍摄取均衡的营养,就能顺利过渡,让孩子健康、安心地成长。
断奶时机到了?观察宝宝的厌奶与断奶迹象
随着宝宝渐渐长大,一般食物的摄取量会逐步超过母乳,营养来源也会慢慢由固体食物取代。当宝宝的身体与味觉逐渐适应新的食物类型时,就可能自然减少吸吮母乳的次数,甚至出现所谓的“厌奶“现象。许多妈妈在这阶段可能会感到失落或被拒绝,特别是当宝宝在计划前就停止哺乳时。事实上,这是一种正常且健康的发育过程,代表宝宝正在逐步成长、学习自主进食。妈妈们不妨以平常心看待,并可留意以下常见的断奶迹象,让自己提前做好心理与生理的准备:
- 喝完母乳后仍显得饥饿,似乎还想继续进食。
- 喜欢将玩具或物品放入口中,表示对口腔感官探索的兴趣增加。
- 头部能稳定抬起并左右转动自如,显示颈部发育已足够支撑进食动作。
- 能在高脚椅上靠着椅背坐稳,表示身体协调能力已发展到可开始尝试固体食物。
- 对一般食物表现出兴趣,例如注视大人吃饭,或伸手想拿取餐桌上的食物。
断奶宜循序渐进,妈妈与宝宝都健康
除了宝宝自然断奶外,妈妈也可以主动决定何时开始断奶。建议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让妈妈和宝宝都能平稳地适应变化。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小贴士:
- 让喂奶时间保持规律,帮助宝宝建立稳定的进食习惯。
- 从亲喂转为瓶喂时,可抱着宝宝、轻声安抚或与他说话,让他感到安心。
- 观察宝宝较不依赖的时段,从那一餐开始逐步减少哺乳次数。一般来说,晚间哺乳通常是最后才停止的一餐。
- 若宝宝仍有吸吮的需求,可使用奶嘴安抚,帮助他适应转变。
- 若一餐中同时喂母乳与配方奶,可尝试先喂配方奶,再喂母乳,让宝宝逐渐习惯替代品的味道。
不论何时开始断奶,过程都应慢慢来。这样能减少妈妈乳房肿胀或乳腺炎(Mastitis)的风险,也能让泌乳量自然下降。对宝宝来说,循序渐进的断奶方式也有助于消化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平稳过渡,避免因饮食习惯突然改变而不适应。
(延伸阅读:第46周的宝宝:培养阅读兴趣 轻松断奶 爸妈有妙招)

宝宝断奶后要注意补充铁质
母乳所含的营养成分独特且完整,没有任何食物能完全取代母乳的营养价值。因此,当妈妈准备让宝宝断奶时,难免会担心宝宝是否还能摄取足够的营养。若宝宝在一岁前断奶,建议改以配方奶粉作为主要营养来源,以确保获得充足的能量与营养素。而当宝宝满一岁后,即可开始与家人一同进餐,从一般食物中获取营养。在这个阶段,最需要特别留意的是铁质的摄取。铁是支持宝宝成长与脑部发育的重要营养素,可从红肉、鱼类、豆腐、深绿色蔬菜等食物中摄取。只要饮食均衡、多样化,宝宝的营养通常能获得良好满足。
若父母仍希望在断奶后继续喂奶,也可选择专为断奶后宝宝设计的衔接配方奶粉,帮助顺利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