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别以为小时候胖会长高就瘦!4个方法帮助孩子远离肥胖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小时候胖不打紧,长大后自然会瘦,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新加坡卫生部的观察,儿童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若持续上升,可能会增加日后肥胖及相关慢疾病的风险。在人类的成长阶段中,婴幼儿期和青春期是身体细胞分裂与生长最活跃的时期。若此时摄取的热量过多,身体会产生更多脂肪细胞来储存能量。这些脂肪细胞即使体积变小,也不会完全消失,因此在成年后更容易累积脂肪,形成肥胖体质。

别以为小时候胖会长高就瘦!4个方法帮助孩子远离肥胖

为了预防儿童肥胖,家长应从小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饮食与运动习惯。以下将介绍4个有效预防及改善儿童肥胖的方法,协助孩子维持理想体重与健康成长。

从小开始预防儿童肥胖

儿童肥胖可能增加日后罹患慢性疾病的风险,包括糖尿病(Diabetes)、心脏病(Heart Disease)、气喘(Asthma),甚至某些类型的癌症(Cancer)。因此,家长应从婴幼儿阶段开始,培养孩子健康均衡的饮食习惯。

部分家长在孩子断奶后,因为孩子不爱喝水,就经常以果汁或调味乳取代水分摄取,认为这样同样能补充营养;也有些家长为了安抚情绪,常以零食或甜食作为奖励或安抚方式。这些做法若长期持续,容易让孩子摄取过多糖分与热量,形成习惯性进食行为,体重也会逐渐增加。要有效预防肥胖,关键在于从小建立正确饮食观念,并让孩子学习区分“想吃”与“该吃”的差别。

判断儿童肥胖的标准

评估孩子是否肥胖,医生通常会参考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 BMI)来衡量。其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 ÷ 身高平方(公尺²)。例如:若孩子的身高是160公分(1.6 公尺),体重为55公斤,其BMI值为:55 ÷ (1.6 × 1.6) = 21.5。一般来说,若BMI值小于18.5为体重过轻,介于18.5至24之间为正常范围,24至27属于过重,超过27即被认定为肥胖,而 超过35则属于重度肥胖。

解决儿童肥胖的4种方法

当父母发现孩子体重逐渐超标或有过重倾向时,建议可参考以下4种方法,帮助孩子维持健康体重与均衡成长。

  • 一定要多喝水:喝水非常重要。牛奶、果汁或含糖饮料都无法取代清水。这些饮品往往含有额外热量或人工甜味剂,过量摄取不仅容易导致肥胖,也会增加蛀牙和代谢问题的风险。建议以白开水为主要饮品,让孩子养成定时补充水分的好习惯。
  • 吃营养均衡的食物:即使孩子挑食,也要鼓励他们多摄取蔬菜、水果、全谷类、蛋类及豆制品等营养食材。研究显示,孩子通常需要多次接触新食物才会接受。父母可透过不同烹调方式(如煎、烤、炖、打成泥)来调整口感,让孩子逐步接受各种健康食物。
  • 增加日常活动量:目标不在于强迫孩子“减肥运动”,而是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增加活动量。例如:陪孩子到公园散步、骑脚踏车、玩球类游戏,或减少久坐看电视、滑手机的时间。每周应至少有3次以上中等强度活动,有助维持健康体重与提升心肺功能。
  • 寻求专业医生建议:若孩子体重持续上升,应谘询儿科医生或营养师,由专业评估孩子的成长曲线与饮食习惯。
    医生会建议如何调整饮食内容与生活作息,并非一味“减重”,而是帮助孩子控制体重增长速度,确保成长过程中的营养均衡与健康发育。

免责声明

Hello 健康不提供个人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

Should You Be Concerned About Toddler Obesity?. https://www.verywellfamily.com/is-my-toddler-obese-4083054

Childhood obesity. https://raisingchildren.net.au/toddlers/nutrition-fitness/common-concerns/child-obesity

Obesity in Children. https://www.webmd.com/children/guide/obesity-children

Ministry of Health Singapore – Annual Prevalence of Obesity for Children aged below 18 over Past Five Years, their profile and Assessed Effectiveness of Preventive Measures https://www.moh.gov.sg/newsroom/annual-prevalence-of-obesity-for-children-aged-below-18-over-past-five-years-their-profile-and-assessed-effectiveness-of-preventive-measures/

现行版本

2025/11/10

文: 張雅惠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Jeff Ong 更新


相关文章

为什么1岁前的宝宝不能吃蜂蜜?了解婴儿型肉毒杆菌的危害

给哺乳妈妈的饮食指南:营养均衡,宝宝健康成长


由 賴建翰醫師 审核,身心科,博士身心醫學診所。由 張雅惠 撰写。更新于 2025/11/10。

ad icon广告

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吗?

ad icon广告
ad icon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