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孩子睡觉时牙齿磨得嘎嘎响?常见原因与应对方法

许多人认为睡觉时磨牙是因为压力过大,因此当父母发现孩子在睡眠中磨牙时,常会担心是不是孩子心里有压力却无法表达。

孩子睡觉时牙齿磨得嘎嘎响?常见原因与应对方法

事实上,儿童睡觉磨牙的情况相当常见。研究显示,大约6%至50%的儿童 会在睡眠时出现磨牙现象,但大多数情况会随着孩子长大而逐渐消失。

那么,为什么孩子会磨牙?磨牙会对他们造成什么影响?又有哪些方法能帮助改善孩子的磨牙问题?《Hello健康》将在以下为父母详细解答。

为什么孩子睡觉会磨牙?常见原因如下

造成儿童磨牙的原因相当多样:

  • 牙齿与口腔发育因素:例如上下牙齿咬合不正,或孩子透过磨牙来缓解长牙、耳痛或肌肉酸痛的不适感。这些情况多数会随着年龄增长自然改善。
  • 心理因素:压力与焦虑可能引发磨牙,例如孩子在学校发生争执、担心考试成绩等。
  • 相关疾病或药物影响:患有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脑性麻痹(Cerebral Palsy),或因服用特定药物,也可能在深层睡眠时出现磨牙或紧咬下颌的情况。

造成儿童磨牙的原因多种多样。在部分案例中,孩子可能因上下牙齿咬合不正而磨牙;有些孩子则会透过磨牙来缓解耳痛、长牙或肌肉酸痛的不适。但这类情况通常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改善。

磨牙对孩子可能造成的影响

若孩子经常在睡眠中磨牙,长期下来可能会带来以下问题:

  • 头痛或耳痛
  • 牙齿珐琅质磨损
  • 牙齿断裂或损伤
  • 对冷热温度更敏感
  • 脸部或下颌疼痛
  • 上下颌关节疾病(如颞颌关节紊乱)
  • 睡眠品质下降

如何诊断孩子是否有磨牙问题?

许多孩子在睡眠中并不会自觉磨牙,因此父母需多加留意:

  • 孩子睡觉时是否会发出磨牙声
  • 孩子早上起床后是否觉得下巴或脸部酸痛
  • 咀嚼时是否感到不适或疼痛

若确认孩子确实有磨牙现象,并伴随面部或口腔疼痛,建议尽快带孩子看牙医。医生除了会先问诊外,还会检查孩子的牙齿是否出现异常敏感或磨损,以判断造成磨牙的主要原因,并提供合适的治疗建议。

孩子磨牙的治疗方法

虽然多数孩子随着年龄增长,磨牙情况会逐渐消失,但父母若能细心观察并安排定期检查,就能更及时掌握孩子的口腔健康状况。

若牙医发现孩子因磨牙导致牙齿疼痛或受损,可能会建议在夜间配戴防磨牙牙套,以减少睡眠时的牙齿摩擦与损伤。

改善小孩睡觉磨牙

如何协助孩子在睡前放松,缓解磨牙问题?

父母可在睡前为孩子营造轻松的氛围,例如让孩子泡个温水澡、听轻柔的音乐,或陪伴孩子阅读故事,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放松身心,减轻磨牙的情况。

磨牙的持续时间与成因有关。多数孩子在乳牙全部更换后,磨牙情况会自然消失,但也有部分孩子可能持续到青春期

如果孩子磨牙的原因是 压力,唯有协助他们消除压力,才能真正改善症状。父母可以主动关心孩子,询问他们的烦恼,并一同寻找解决办法,帮助他们纾解情绪。若情况较复杂,或无法透过日常方法改善,则应尽早寻求医生的专业协助。

磨牙难以完全预防,减压有助于改善

儿童磨牙多属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基本上难以完全避免。但若是因压力引发的磨牙症状,父母可透过与孩子多交流、让他们分享心事,来帮助舒缓情绪,从而改善磨牙情况。

此外,家长也应定期带孩子做牙科检查,确保牙齿健康无异常,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口腔问题。

免责声明

Hello 健康不提供个人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

Bruxism(Kids Health)http://kidshealth.org/en/parents/bruxism.html# Accessed June 21, 2022

Prevalence of sleep bruxism in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NIH)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149621/ Accessed June 21, 2022

Teeth Grinding in Children(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y-living/oral-health/Pages/Teeth-Grinding-in-Children.aspx Accessed June 21, 2022

Children and Bruxism(The Bruxism Association)https://www.bruxism.org.uk/children-and-bruxism.php Accessed June 21, 2022

现行版本

2025/09/11

文: Kai Shih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Jeff Ong 更新

由 賴建翰醫師 审核,身心科,博士身心醫學診所。由 Kai Shih 撰写。更新于 2025/09/11。

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