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位父母都曾遇过这样的情况——孩子在半夜睡觉时,突然尖叫、挥舞双手,或神情慌张地坐起身来环顾四周,彷佛看见了什么可怕的事物。
在这种情形下,无论父母如何安抚或劝慰,孩子仍会显得十分害怕与不安;但几分钟后,他们通常会慢慢平静下来,再次入睡。有些长辈看到这样的情况,可能会建议父母带孩子去“收惊”,但其实这可能是儿童常见的夜惊(Night Terror)现象。
研究显示,5岁以下儿童中有超过40%曾经历过夜惊。《Hello健康》将带您了解——什么是夜惊、为什么会发生夜惊、夜惊与恶梦有何不同,以及父母可以如何预防与处理夜惊,帮助孩子更安心入睡。
什么是夜惊?
夜惊(Night Terrors)属于一种异睡症(也称为睡眠异常行为障碍),这类睡眠现象包括梦游、说梦话、以及快速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等。
夜惊较常发生在儿童阶段,主要原因是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清醒与睡眠之间的神经调节较不稳定,因此容易出现睡眠阶段混乱的情况。
当孩子在睡眠中出现夜惊时,通常会表现出极度恐惧与慌张,并伴随以下症状:
- 尖叫或突然大声哭喊
- 揮舞双手、踢腿或坐起身
- 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 皮肤潮红
- 皮肤潮红、出汗
- 瞳孔扩大
- 瞳孔扩大、肌肉紧绷
有些孩子在夜惊发作时,虽然双眼睁开,却对周围环境没有反应,甚至表现出害怕、惊慌或短暂失去方向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夜惊的发作时间通常少于10分钟,但个别情况可能持续30至40分钟。大多数孩子会在发作后重新入睡,并且隔天完全不记得夜惊的情形。

为什么会出现夜惊?
正如前文所提,夜惊的主要原因是大脑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导致神经调节功能暂时失衡。这使得孩子在睡眠阶段转换时,大脑出现“部分清醒、部分仍在睡眠”的状态,从而引发夜惊。
虽然夜惊最常见于儿童,但青少年或成人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出现。若个人童年时期曾发生夜惊,或经历过创伤性事件、暴力或压力相关的记忆,这些心理因素可能在之后的生活中被触发,使他们在感到焦虑、疲劳或睡眠不足时,再次出现夜惊症状。
夜惊最常见于12岁以下的儿童,其中又以1至2岁幼童最为常见。随着孩子逐渐成长、进入青春期后,夜惊的发生频率通常会明显下降。
夜惊多半发生在深度睡眠阶段,也就是非快速动眼期(Non-REM)睡眠的第3阶段。当孩子因为作息不规律、缺乏午睡或白天活动过度兴奋时,夜间的深睡眠时间会相对延长,从而增加夜惊发作的可能性。除了上述原因外,任何干扰睡眠结构或导致睡眠异常的因素,都有可能引发儿童或成人的夜惊。常见诱因包括:
- 某些药物使用
- 头部外伤或脑部撞击
- 偏头痛
- 心理创伤或精神压力
- 睡眠不足、作息紊乱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 不宁腿症候群
夜惊与恶梦没有关系——其实是大脑在“捣蛋”!
夜惊通常发生在非快速动眼期(Non-REM)睡眠阶段,这个阶段是较少做梦的深层睡眠期。因此,大多数孩子在夜惊发作时并没有做梦,而是因为大脑神经调节异常,使身体出现尖叫、哭喊或挥动四肢等恐惧反应。
相对地,恶梦(Nightmare)多发生在快速动眼期(REM)睡眠阶段。无论是孩子或成人,做恶梦时通常不会有明显的身体动作或大声叫喊(但偶尔也可能出现)。他们会在梦中经历强烈的负面情绪,如恐惧、悲伤或愤怒,醒来后通常能清楚记得梦境的情节与画面。相比之下,经历夜惊的孩子醒来后往往对整个过程毫无记忆,甚至不知道自己曾哭喊或挣扎过。这也是夜惊与恶梦之间最大的不同。
如何预防小孩夜惊?
一般来说,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神经系统逐渐成熟,夜惊的发作频率会自然减少或消失,因此多数情况下无需特别治疗或用药。
不过,若家长担心夜惊影响家人或邻居的睡眠,可透过调整生活习惯,帮助孩子维持良好的睡眠品质,以降低夜惊的发生。以下提供几个实用的改善建议:
- 维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每天在固定时间上床与起床,即使在周末或假期也尽量避免熬夜或晚睡。(延伸阅读:孩子晚睡会影响身高吗?关键入睡时间与7大常见问题)
- 确保睡眠充足: 1至2岁:建议每日睡眠时间为11至14小时,3至5岁:建议每日睡眠时间为10至13小时, 6至13岁:建议每日睡眠时间为9至11小时。
- 适度午睡,补充体力:尤其在白天玩乐或活动量较大时,短暂午睡有助恢复精神、预防夜间深眠过长引起夜惊。
-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阴暗且舒适,并避免睡前过度刺激(如看电视或玩电子产品)。

小孩夜惊时可以叫醒他吗?
当孩子发生夜惊时,他们通常处于无意识且极度恐惧的状态。若家长大声叫喊或用力摇动孩子,可能会使孩子出现防卫反应或激烈动作,反而增加孩子或照顾者受伤的风险。
若父母发现小孩夜惊时,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强行叫醒孩子,只需在旁静静守候。以确保孩子的安全环境,避免他因大幅动作而从床上跌落或撞到床边物品。
若夜惊持续时间较长,家长可轻抚孩子的脸、手臂或背部,以温和的方式尝试唤醒。孩子醒来后,应轻声安抚、环抱或轻拍背部,给予他安全感,帮助情绪逐渐平复。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与温柔安抚,不仅能减少恐惧,也有助于避免留下负面的睡眠记忆。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