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腰痛往往让人担心是否“肾脏”出了问题,例如肾脏发炎或肾功能异常。在过度紧张之前,其实医生通常会先通过“肾小球过滤率”(GFR)来评估肾功能的好坏。
肾丝球过滤率(eGFR)是什么?
eGFR(估算肾小球过滤率)指的是肾脏每分钟能够净化的血液总量,数值越高通常代表肾功能越好。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简称 CKD)的分期,也正是根据 eGFR 的数值来判断。
eGFR 是通过公式推算得出,计算时会参考血液中的肌酸酐、年龄、体重及性别等因素。肾脏由一百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而肾单位是由肾小球(Glomerulus)和肾小管(Tubule)构成,主要功能是过滤及排出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当肾小球过滤率下降时,意味着废物与毒素的清除速度减慢,肾功能已经受损。必须记得,肾脏疾病若能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康复的机会也会大大提高。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和分期
根据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NKF)所制定的肾脏疾病结果质量倡议(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 KDOQI),慢性肾脏病(CKD)的定义与分期如下:
慢性肾脏病第一期(CKD 第一期)
肾小球过滤率 ≥ 90,肾功能仍属正常,但肾脏已出现轻微异常,例如尿液带血(血尿)或出现蛋白尿。
慢性肾脏病第二期(CKD 第二期)
肾小球过滤率 60–89,肾功能轻度下降,尿液中的蛋白质水平升高,可能伴随血尿及轻度水肿。
慢性肾脏病第三期(CKD 第三期)
肾小球过滤率 30–59,为中度肾功能障碍。常见表现包括蛋白尿或血尿持续增加、水肿加重、血压升高,同时血液中的钾和磷离子水平逐渐升高。患者也容易出现贫血、疲倦,并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慢性肾脏病第四期(CKD 第四期)
肾小球过滤率 15–29,肾功能严重下降。尿蛋白、血尿、高血压及水肿明显加重,电解质失衡日益严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大幅增加,属重度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第五期(CKD 第五期)
肾小球过滤率 < 15,属终末期肾病(肾衰竭)。在此阶段,第四期的症状会进一步恶化,肾功能几乎完全丧失。患者通常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例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考虑肾脏移植。
如何改善、提高肾丝球过滤率?慢性肾脏病的分期与治疗
肾丝球过滤率下降的因素
- 年龄:肾小球过滤率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一般而言,从 30 岁以后,肾小球过滤率平均每年会减少约 0.8–1。
- 体型:肾小球过滤率通常与体重成正比,因此体重较轻的成年人,其肾小球过滤率会比体型高大者低。然而,这并不代表体重越重肾功能就越好;相反,肥胖反而会增加患上肾脏疾病的风险。
- 妊娠:女性在怀孕期间,肾小球过滤率通常会明显升高,并在生产后恢复正常。但若患者已进入慢性肾脏病第三期或以上,怀孕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因此,计划怀孕前务必要与医生讨论合适的处理方式。
- 药物:肾小球过滤率也可能受到某些药物的影响,例如非类固醇消炎药,以及部分抗生素如庆大霉素(Gentamicin)、头孢西丁(Cefoxitin)。
- 降低肾脏血流的疾病:若患者出现急性肾衰竭,例如因严重外伤导致大量失血,使肾脏灌流不足而造成肾小管坏死,或因败血症的发炎反应损伤肾单位,都会使肾功能快速恶化并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肾小球过滤率(eGFR)无法通过常规公式推算,而需结合排尿量、动脉血气分析,以及血液中肌酸酐升高的幅度等指标来进行更准确的评估。
肌酸酐廓清率即时反应肾功能
此外,还有一种称为“肌酸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简称 C.C.R.)的检测方式,可更准确反映肾功能。其计算方法是根据血液中的肌酸酐浓度,以及收集 24 小时尿液中肌酸酐的总量,来推算接近真实的肾小球过滤率。
不过,肌酸酐清除率需要收集患者 24 小时的尿液,对大多数人来说相对不便,尤其是年长者或行动不便的病人,往往觉得负担沉重。因此,临床上较少采用,大多数情况仍以单次抽血,再结合年龄、体重和性别等因素,透过公式来推估 eGFR。也因此,肾脏病患者普遍期待未来能有更简便且准确的检测工具,以更精确地评估肾功能,从而获得合适的治疗。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