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尿不仅会带来生活上的不便,也常让人感到尴尬或情绪受挫。造成漏尿的原因有许多,可能与怀孕、年龄增长、疾病或更年期等因素有关。不同类型的漏尿表现也不尽相同——有些人在咳嗽、打喷嚏或运动时会漏尿,有些则在排尿后仍有残尿渗漏,一不留神就出现滴尿情况。
《Hello健康》特别邀请台湾义大医疗泌尿专科医师吴振宇,从男女生理构造的差异切入,带您了解男女常见的漏尿原因与如何正确面对这一状况。
男人天生易滴,女人天生易漏
由于男女生理结构的差异,男性与女性在排尿控制上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男性的尿道较长,约18至20公分,并穿过前列腺。这样的结构让尿道的闭锁压力较高,尿液较不容易从膀胱流出。换句话说,尿道越长、管径越细,水流通过时就越受限制。不过,也因为尿道较长,尿液较容易残留在尿道中段,导致男性在排尿结束后仍有少量尿液从尿道口滴出。这种情况与前列腺肥大或膀胱过动症引起的漏尿不同,多属自然的生理老化现象,尤其随着年龄增长、骨盆底肌及相关神经功能退化后,更容易发生。
相对而言,女性尿道天生较短,约3公分,闭锁压力较低。进入更年期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下降,泌尿道周围黏膜组织会逐渐萎缩、弹性变差,从而影响尿道的闭锁功能。
此外,在怀孕与分娩期间,胎儿的重量会压迫骨盆底肌群;分娩时的用力、长期蹲做家务或提重物,也可能造成骨盆底肌与韧带受损。这些因素都会让女性更容易出现漏尿问题。研究发现,部分女性在怀孕期间就会出现漏尿,即使在生产后,症状仍可能持续6个月至1年以上。
因此,男女因生理构造、荷尔蒙与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自容易出现不同类型的漏尿问题,这也是导致两性在尿失禁类型与发生率上差异的重要原因。

预防尿失禁:男性应重视摄护腺健康
根据国际尿控学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的定义,尿失禁是指:在无感染、代谢异常或泌尿道结构问题的情况下,出现不自主的尿液渗漏,并对个人卫生或社交生活造成困扰的状况。简单来说,当人无法自主控制排尿或出现漏尿,即属于尿失禁。
临床上,尿失禁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
- 压力型尿失禁(Stress Incontinence)
- 急迫性尿失禁(Urge Incontinence)
- 萎缩性尿失禁(Atrophic Incontinence)
- 满溢性尿失禁(Overflow Incontinence)
- 混合性尿失禁(Mixed Incontinence)
在男性中,较常见的为急迫性尿失禁与满溢性尿失禁:
- 急迫性尿失禁:多见于老化或神经系统退化所致。当膀胱的神经传导功能减弱,大脑对排尿中枢的控制力下降时,膀胱在尿液尚未充满前就会不自主收缩,导致突然想尿、来不及上厕所的情况。
- 满溢性尿失禁:常见于前列腺肥大导致的膀胱出口阻塞,或因前列腺手术、尿道手术后造成尿道狭窄、括约肌闭锁不全等情形,使膀胱无法完全排空。当膀胱过度充盈时,尿液会因压力过高而被动渗漏。
因此男性应多关注前列腺健康,维持低脂饮食,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以及多喝水、避免憋尿,以降低泌尿道感染的风险。
女性失禁原因多:怀孕、产后与更年期皆需特别留意
女性是尿失禁的高风险群体,主要与生理结构及荷尔蒙变化有关。在怀孕与分娩期间,胎儿重量及分娩用力会让骨盆底肌群松弛,导致支撑膀胱与尿道的组织稳定度下降,使膀胱颈过于松动。因此,只要腹部一出力(如咳嗽、打喷嚏、提重物或运动时),尿液便可能不自主流出,这就是所谓的压力型尿失禁(Stress Incontinence)。此外,若女性长期憋尿,容易引发泌尿道感染,或造成排尿神经过度敏感(膀胱过动),使膀胱在储尿量尚未达到时就产生强烈尿意,从而导致急迫性尿失禁(Urge Incontinence)。进入更年期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分泌减少,泌尿道与阴道周围组织会逐渐萎缩、弹性下降,也会进一步增加漏尿风险。

进入更年期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分泌减少,会导致尿道、膀胱颈等泌尿系统内壁黏膜萎缩,使尿道闭锁功能减弱。因此,即使有意识地想憋尿,仍可能出现不自主漏尿的情况,这类情况称为萎缩性尿失禁(Atrophic Incontinence)。
另一方面,满溢性尿失禁(Overflow Incontinence)多见于曾接受骨盆腔肿瘤手术(如子宫颈癌手术)的女性。手术过程可能造成膀胱排尿或储尿神经受损,使膀胱收缩无力,对胀尿的感知能力降低,导致尿液滞留、胀满后被动渗出。
此外,若女性同时出现两种以上类型的尿失禁,则称为混合型尿失禁(Mixed Incontinence)。凡是曾经生产、经历更年期或有长期尿道问题的女性,都可能属于此类型。
由于女性尿失禁风险较高,
女性更年期也会使尿路系统(包括尿道、膀胱颈等)内侧的黏膜萎缩,而导致尿道闭锁功能不全,即使有意识地想憋住尿液,仍可能发生漏尿情形,出现萎缩性尿失禁。
满溢性尿失禁则好发于曾接受骨盆腔肿瘤手术(如子宫颈癌)的女性,因手术而导致膀胱排尿及储尿神经受到伤害,膀胱收缩无力,对于胀尿也较无反应,因此造成尿液胀满渗出的状况。
混合型尿失禁代表同时患有上述2种以上类型的尿失禁,凡是曾经生产或经常出现尿道问题的女性,皆有可能出现混合型尿失禁。
由于女性尿失禁的风险较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更应注重排尿功能的保健。建议可规律进行凯格尔运动,以强化骨盆底肌群;同时应避免增加腹压,例如长时间咳嗽或提举重物。此外,也要养成良好的排尿与饮水习惯,如避免憋尿、适量补充水分及保持泌尿道健康。这些日常保健方式都有助于预防尿失禁的发生,并维持女性的泌尿系统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