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的症状往往比普通感冒更严重,若感染范围扩大,还可能导致肺炎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尤其是65岁以上长者、幼童及免疫力较弱的人群,风险最高。
那么,究竟什么是流感?A 型、B 型流感有哪些常见症状?流感和感冒的症状差异是什么?流感的潜伏期有多久?及会不会传染?如何预防?《Hello健康》将为您逐一解说,并提供与您和家人息息相关的流感防护资讯。
流感是什么?
流感(Influenza),又称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后可能影响上呼吸道,严重时甚至扩散至肺部,引发并发症,极端情况下可导致死亡。
流感病毒分为 A(新加坡每年常见的流行株)、B(新加坡每年常见的流行株)、C、D 四型:
A型流感病毒(季节性流感流行)
- H3N2
- H1N1
B型流感病毒(季节性流感流行)
- B/Victoria
- B/Yamagata
流感的常见症状:A型与B型
流感在初期症状上常与感冒相似,都会出现呼吸道不适。但与感冒相比,流感症状通常更严重,病程发展也较快。
常见症状包括:
A型流感的症状
当感染A型流感时,若症状较轻,患者可能仅出现类似普通感冒的表现,或伴随结膜炎(红眼)。常见症状包括:
- 发烧
- 咳嗽
- 流鼻水
- 打喷嚏
- 肌肉酸痛
- 头痛
- 明显的疲倦或极度倦怠感
A型流感症状演变为重症时,早期会出现发烧、咳嗽及喉咙痛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则快速进展为严重肺炎,并可能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败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进而死亡。
B型流感的症状
B 型流感的症状与A型流感相似,常见表现包括:
- 发烧
- 头痛
- 肌肉酸痛
- 疲倦
- 流鼻水
- 喉咙痛
- 咳嗽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肠胃道症状,如恶心、呕吐或腹泻。
在少数严重病例中,B型流感可导致并发症,包括:
- 肺炎(最常见)
- 脑炎
- 心肌炎
- 其他严重的继发性感染
- 神经系统相关疾病
这些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若症状持续恶化或伴随高烧、呼吸急促,应立即就医。
流感症状 vs 感冒症状
一般感冒
- 致病原超过上百种病毒,如鼻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
- 症状多较轻微,常见流鼻水、喉咙痛、轻咳。
- 病程通常较短,几天至一周即可康复。
流感
- 由流感病毒所引起。
- 症状往往来得更突然、更强烈。
- 常见表现包括发烧(一烧)、头痛、全身或肌肉酸痛(二痛)及极度疲倦与无力感(三疲倦)。
- 康复时间较长,通常需要1–2周。
- 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
流感的潜伏期
流感的潜伏期(从被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通常约1–4天,平均为2天。若病情加重,并发症常在发病后1–2 周内出现,例如肺炎或其他严重的合并症。
流感会传染吗?多久有传染力?
流感具有高度传染性:
- 传染力最强:症状出现后3–4天内。
- 发病前:部分成人在症状出现前24小时就可能具有传染力。
- 发病后:大多数人在第5天后传染力减弱。
- 特殊情况:儿童或免疫力较弱者,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仍具传染性。
流感的传播途径包括:
1. 飞沫传播
- 透过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
2. 接触传播
- 流感病毒可在物体表面短暂存活。
- 若手部接触被污染的表面,再触摸眼睛、口鼻,就可能被感染。
流感快筛检测(Rapid Influenza Diagnostic Test, RIDT)
当病人出现疑似流感症状时,医院或诊所常会使用流感快速筛检(RIDT)作为辅助诊断工具。
检测方式:
- 医护人员会从病人鼻咽或喉咙采集检体。
- 将检体滴入快筛试纸的测试区。
- 透过区块颜色变化来初步判断是否感染流感。
特点:
- 检测时间快:约15分钟可得出结果。
- 仅为初步筛检:准确度有限,最终诊断仍需依靠实验室检测与医生临床评估。
流感会自行痊愈吗?需要多久康复?
多数流感患者在感染后通常需要1–2周才能完全康复。
不过,与一般感冒不同,流感病程发展较快,症状也更为严重。因此,一旦怀疑自己或亲友感染流感,建议:
- 立即戴上口罩,减少传染风险。
- 尽快前往邻近诊所或医院就医。
- 遵循医生处方与指示服药。
及时就医可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并预防出现肺炎、心肌炎或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流感疫苗资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建议,自2025 年起,全球已改采三价流感疫苗,不再包含B型Yamagata病毒株。
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与降低重症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尤其对65岁以上长者、幼童、孕妇以及慢性病患者特别重要。研究显示,接种疫苗可:
- 降低超过50%的重症风险。
- 降低高达80%的死亡率
在新加坡,由于全年都可能出现流感个案,建议民众每年定期接种当季流感疫苗,以维持足够的保护力。
新加坡流感疫苗接种对象
在新加坡,流感疫苗并不全面免费,但属于国家儿童免疫接种计划(NCIP)以及国家成人免疫接种计划(NAIS)的一部分。合资格的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可在保健促进局(HPB)指定诊所与综合诊疗所(Polyclinics)享有补贴或部分补贴。
建议优先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
2025年11月1日开放第二阶段施打对象如下:
- 50~64岁无高风险慢性病成人
若不在补贴范围内,公众也可选择自费接种流感疫苗。自费与补贴疫苗的效力相同.
关于疫苗的副作用、禁忌等更多详细资讯,可至保健促进局疫苗简介页面。
流感的治疗与居家照护重点
当感染流感时,除了遵循医生的指示,患者在居家照护时也应注意以下3大重点:
1. 充分休息与补充水分
- 卧床休息,让身体有足够能量对抗病毒。
- 多喝水,帮助防止脱水并缓解喉咙干燥与痰液黏稠。
2. 依照医生处方服药
- 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Oseltamivir,商品名:Tamiflu) 或扎那米韦(Zanamivir,商品名:Relenza)。
- 这些药物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能缩短病程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3. 缓解症状的对症治疗
- 使用止痛或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 Paracetamol)缓解发烧与肌肉酸痛。
- 必要时可用止咳药或喉咙含片缓解不适。
- 切勿自行使用抗生素,因其对病毒无效。
若出现高烧不退、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混乱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流感传染力强!6大风险因素要留意
流感的传染性极强,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毒会随着飞沫散播在空气中,也可能残留在物体表面,经由接触传播。以下是常见的 6 大高风险因子:

除了常见的高风险族群外,下列情况也会增加感染流感或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 年龄:婴幼儿与年长者更容易感染。
- 环境:在多人共同生活或密闭环境中,例如护理之家、军营,最容易发生群聚感染。
- 免疫力低下:如HIV/爱滋病患者、癌症治疗中、正在服用抗排斥药物(Anti-rejection drugs)或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s)者,免疫系统较弱,容易感染并出现并发症。
- 慢性疾病患者:如气喘(Asthma)、糖尿病(Diabetes)、心脏病(Heart disease)。
- 孕妇:尤其在怀孕4–9个月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 肥胖:身体质量指数(BMI)过高者,感染流感后病情可能更严重。
流感常见Q&A
流感 vs 类流感:有什么差别?
流感病毒分为A、B、C、D四型,其中只有A型和B型会引起季节性流感。
当病人出现疑似流感症状时,医生通常会安排流感快筛检测(RIDT):
- 筛检阳性:确认感染流感。
- 筛检阴性:若症状仍与流感相似,且严重程度接近,就会被归类为类流感(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
换句话说,类流感并非由流感病毒引起,而是由其他呼吸道病毒或病原体造成,但临床表现可能和流感几乎一样,例如发烧、咳嗽、肌肉酸痛。
流流感不看医生会好吗?一定要吃克流感吗?
流感的症状通常比普通感冒更严重,发烧可持续2–4天,并伴随咳嗽、头痛和全身疲倦。若仅靠自行休息与喝水,部分患者可能会逐渐康复,但风险在于:
- 病程通常较长(1–2 周)
- 可能出现肺炎、心肌炎或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尤其是儿童、长者及慢性病患者
医生常会视病情决定是否开立抗流感病毒药物,例如:
- 克流感(Oseltamivir, Tamiflu)
- 瑞乐沙(Zanamivir, Relenza)
这些药物在发病 48 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能帮助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得了流感,可以上班或上学吗?
感染流感时,尤其在发烧期间(体温 ≥ 38°C),传染力最强。此时若坚持上班或上学,不仅会延缓康复,还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同事或同学。
因此建议:
- 暂时不上班、不上课,在家休息
- 可选择远距工作或学习,减少中断日常事务
- 确保症状明显好转、退烧至少24小时后,再恢复正常活动
新加坡的流感流行趋势
在新加坡,流感可全年发生,并不像温带国家有明显的冬季高峰。由于我国属于热带气候,流感传播更常与人群流动与密集接触有关,例如:
- 学校开学季
- 公共交通高峰期
- 节庆或大型活动期间
- 国际旅游与经贸往来
在这些时期,人群聚集与跨境交流容易让流感病毒更快扩散。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