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多岁的黄先生有超过 20 年的吸烟史,并长期受心律不整困扰。近期他在走路时发现容易气喘,但稍作休息后症状会缓解,因此没有特别留意。直到一周后,症状明显加重,走路时出现严重气促,才紧急前往医院就诊。经医生诊断,他患上了急性肺水肿,必须立即住院治疗。
那么,肺水肿的成因是什么?会出现哪些典型症状?需要做哪些检查与治疗?《Hello健康》将为您逐一说明。
什么是肺水肿(又称肺积水)?
肺水肿(Pulmonary edema,又称肺积水)是指肺部因液体过度积聚而导致的病症。其主要机制为:当肺部微血管壁受损,或肺静脉压升高、肺泡周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时,血管内液体会异常渗出至肺组织与肺泡中。若液体渗出的速度超过肾脏与淋巴系统的清除能力,便会引发肺水肿。
肺积水≠肋膜积水
两者虽然常被混淆,但医学上有所不同:
- 肺积水(Pulmonary edema):指液体积聚在肺部组织或肺泡内。
- 肋膜积水(Pleural effusion):指液体积聚在肺脏与胸腔壁之间的肋膜腔内。
肺水肿的原因:心因性与非心因性
肺水肿一般可分为急性与慢性2类::
1. 心因性肺水肿
当心脏功能异常,特别是左心房无法有效运作时,肺部血液回流至心脏的过程会受阻,导致肺静脉与微血管压力升高,使血液中的液体渗入肺组织间隙,最终引发肺水肿。常见的相关心脏疾病包括:
- 心律不整(Arrhythmia)
- 高血压(Hypertension)
-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 心肌病变(Cardiomyopathy)
- 心肌炎(Myocarditis)
- 瓣膜性心脏病(Valvular heart disease,如二尖瓣脱垂、主动脉关闭不全等)
- 冠状动脉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
2. 非心因性肺水肿
-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 肾脏病 (Kidney disease)
- 甲状腺相关疾病(Thyroid disorders)
- 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 酒精成瘾(Alcohol dependence)
- 急性高山症(Acute mountain sickness)
肺水肿的3个阶段:症状一览
肺水肿患者的典型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与呼吸急促。依照病情发展,通常可分为以下 3 个阶段:
- 第1阶段“间质性水肿期(Interstitial edema)”:此时肺部间质组织开始出现水肿并受到压迫,影响细小支气管,进而引发肺水肿。常见症状包括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呼吸时出现明显杂音、血压升高及心跳加快。
- 第2阶段:“肺泡性水肿期(Alveolar edema)”:患者症状加重,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与窒息感、皮肤及口唇发紫、咳嗽与出汗、咳出粉红色、带泡沫的痰液及呼吸时伴随异常杂音。
- 第3阶段:“休克期(Shock stage)”:若未及时治疗,肺部微血管大量渗漏,血容量急剧下降,可能导致心源性休克、意识混乱或逐渐丧失、昏迷及心肺功能衰竭。
何时应就医?如何诊断肺水肿?
若出现前述肺水肿相关症状,应尽早就医接受检查。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
- 胸部X光:透过影像检查,确认肺部周边是否存在异常浸润,以判断肺部微血管是否有渗透性水肿。。
- 心电图:记录心脏电活动,协助评估是否有心律不整、心跳过快或其他心脏问题。。
- 动脉血液气体分析:测量动脉血液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以评估肺部气体交换功能。
- 血液检查:检测血液中的氧气水平,并评估是否存在心肺功能衰竭或相关并发症。
肺水肿的治疗方法:氧气支持与药物治疗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先为肺水肿患者提供氧气治疗,必要时配合人工呼吸器,以维持正常呼吸功能。随后,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药物治疗,帮助消除体内水肿。常见的药物类别包括:
- 麻醉性止痛剂(Opioid analgesics,例如吗啡类药物):可减轻患者焦虑,使呼吸减慢并加深,从而改善血液含氧情况,同时降低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 利尿剂(Diuretics):协助将体内过多液体经由肾脏排出,减轻心脏与肺部的负担。
- 强心药(Cardiotonic agents):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预防肺水肿症状进一步恶化。
肺水肿照护须知
在住院期间,肺水肿患者应遵循医护人员的指示,按时服药,并每日详细记录出入量及体重变化,以便评估治疗成效。同时,应避免进行费力或剧烈活动,上下床时需采用渐进方式,避免突然动作。
照护者可协助患者采取高坐卧姿(坐起并抬高上半身),并避免抬高下肢,以减少静脉回流量,减轻心脏负担。出院后,患者应定期复诊,并进行心脏超音波及胸部X光检查,以监测病情,预防肺水肿复发。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