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6大症状、原因!手术费用 & 人工水晶体一次看懂
白内障是指眼睛水晶体出现混浊,常见症状包括视力模糊和畏光。那么,白内障的成因是什么?初期症状有哪些?不同手术方式有什么差别?公立医院与私人医院人工水晶体选择差别?《Hello健康》将在这里为您一次说明。 白内障初期症状:6大警讯自我检测 白内障是一种渐进性的视力退化疾病,通常会影响双眼;若因外伤所致,也可能只发生在单眼。发病后,眼睛不会感到疼痛或痕痒,视力减退的速度则因人而异。如果没有及时注意和检查,视力可能会逐渐恶化模糊,严重时甚至导致失明。 白内障的初期症状包括: 强光下视力模糊、畏光:这是最典型的症状。 夜间视力变差:感觉光线变暗,看灯光时会出现光晕。 单眼复视:单眼看东西时出现双重影像。 远视或老花暂时改善:老花突然减轻,看近物反而变清楚。 色彩与对比度分辨力下降:看到的颜色变得暗淡、模糊。 阅读能力降低:看手机或报纸时,怎么都看不清楚。 左为正常视野,右为白内障的视野 白内障的原因 水晶体位于眼球内,瞳孔后方,正常情况下,水晶体透明晶亮,能够让光线直接通过,并聚焦于视网膜上,为人眼提供清晰的影像;但当水晶体混浊时,光线就无法正常穿透,导致白内障及上述症状。 白内障成因分为以下5种,最常见的原因为老化: 老年型白内障:由水晶体随着年龄逐渐老化、退化所引起。根据水晶体混浊的位置,又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囊下白内障:水晶体后囊出现混浊,恶化速度最快,常合并核心型和皮质型白内障。 2.核心型白内障:从水晶体中央(核心)开始混浊,常伴随近视度数加深。 3.皮质型白内障:从水晶体周边开始混浊,早期对视力影响不明显。 外伤性白内障:因眼睛受伤,或因使用穿透性的眼内药物所导致。 并发性白内障:由其他眼疾引起,例如青光眼、虹彩炎或视网膜色素病变。 先天性白内障:因遗传、染色体异常或胎内感染造成,通常在出生后或一岁内即可发现。 其他原因: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或长期服用类固醇药物所导致。 白内障手术有2种类 口服药或眼药水只能延缓白内障的恶化,无法根治,因此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方式还是手术。 简单来说,白内障手术就是利用显微仪器取出已经混浊的水晶体,再植入人工水晶体(IOL),让眼睛重新具备聚焦光线的功能。过去也曾采用配戴特殊眼镜,或软性、硬性隐形眼镜来代替水晶体,但目前最普遍、最有效的方式仍是植入人工水晶体。由于效果持久,病人术后一般不需要再依赖特殊镜片。 白内障手术可分为下列2类型: 超音波晶体乳化术:这是目前最普遍的白内障手术方式。在角膜上做一个小切口,利用超声波将混浊的水晶体震碎并吸出,再植入人工水晶体(IOL)。手术切口小,无需缝线,大多数病人可以在当天出院。此手术在新加坡公立医院属于补贴方案,可使用 MediSave 与政府补贴支付。。 飞秒雷射白内障前置手术:属于自费项目,费用通常比标准超声乳化手术更高(每只眼约S$5,000–7,000,视不同医院或诊所收费而定)。此技术利用镭射代替部分手动步骤(如切口、撕囊、碎核),能更精准地完成眼部扫描、定位和切割。切口更平整,组织损伤较少,愈合速度也更快,特别适合需要散光矫正或植入高级人工水晶体的病人。 白内障人工水晶体:健保、自费的差异? 白内障人工水晶体分为自费与健保等2种,其主要差异在于健保人工水晶体为单一焦点的“球面设计”,而自费人工水晶体则是“非球面设计”,详细差异如下: 公立医院人工水晶体 私立医院人工水晶体 形状设计 基本单焦点人工水晶体 更多选择:多焦点(Multifocal)、散光矫正(Toric)、延伸焦深型(EDOF)等 费用 每只眼约S$800 – S$1,600(可用 MediSave,政府补贴) 每只眼约S$4,000 – S$10,000+,可用 MediSave 和保险(部分报销) 焦段 单一焦点(通常矫正远视),看近距离仍需戴眼镜 多焦点或散光矫正镜片,可兼顾远、中、近不同距离视力,减少对眼镜的依赖 功能 满足基本视力需求,性价比高 提供更佳视觉品质、夜间清晰度较好,可减少散光及老花影响,生活便利性更高 基本上,公立医院补贴提供的标准人工水晶体,已经足以让病人恢复正常视力。但如果希望减少对眼镜的依赖(例如散光或老花眼镜),或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夜间视力和整体视觉清晰度有更高要求,就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更高级别的自费人工水晶体。 白内障术后太阳眼镜要戴多久? 白内障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因人而异。但一般在术后第1周,建议病人在室内佩戴透明护目镜,在户外则戴太阳眼镜,以保护手术伤口,避免灰尘、风沙或强烈阳光的刺激。满1周后,可根据伤口恢复情况,与医生讨论是否需要继续佩戴太阳眼镜。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