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肿大的定义
什么是淋巴结肿大?
当淋巴结大于一公分,即可定义为淋巴结肿大(Swollen glands,Lymphadenopathy)。淋巴结主要分布在下巴、颈部、腋下及腹股沟(鼠蹊)等人体表层,正常大小约为0.5至1公分,平时不易被察觉。
一旦这些位置的淋巴结逐渐肿大,就需注意其变化及相关症状,如疼痛、发烧、发炎或体重减轻等。
表层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且容易诊断。例如,感冒时常会发现颈部两侧有肿大的结节,触摸时会感到疼痛,这其实是淋巴结为了抵抗病毒,启动免疫反应所致,一般无需过度担心。
相反,内脏深层的淋巴结肿大则难以触及,诊断也较复杂,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淋巴结肿大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三大类:
1. 感染性疾病:如普通感冒、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结核病以及爱滋病,都是常见导致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2. 恶性肿瘤(癌症):淋巴结是癌症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恶性淋巴瘤(淋巴癌)则是直接起源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这两种情况都会引起淋巴结肿大。
3.免疫性疾病:当免疫系统过度活跃时,会刺激淋巴结肿大。常见的自体免疫疾病,如红斑性狼疮和结缔组织疾病,也可能导致淋巴结肿大。
实际导致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轻微的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以下列举几种常见原因:
感染性疾病
- 感冒
- 扁桃腺炎(Tonsillitis)
- 淋巴腺热(Glandular fever)
- 喉咙感染(咽喉炎等)
- 耳朵感染
- 牙脓疡(Dental abscess)
- 蜂窝性组织炎(Cellulitis)
- 德国麻疹(Rubella):感染病毒,出现全身性不规则红色丘疹。
- 麻疹(Measles):传染性强,出现红色或褐色皮疹。
- 巨细胞病毒(CMV):通过唾液、尿液等传播。
- 肺结核(Tuberculosis, TB):引起持续咳嗽的细菌感染。
- 梅毒(Syphilis):细菌性性传播疾病。
- 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被猫抓伤后感染。
- 人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IV):攻击免疫系统,若不治疗发展为爱滋病(AIDS)。
免疫性疾病
- 全身性红斑狼疮(Lupus):免疫系统攻击关节、皮肤、器官。
-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免疫系统攻击关节组织。
- 类肉瘤病(Sarcoidosis):身体器官长出红色肉芽肿。
恶性肿瘤
- 癌细胞:癌细胞引起的淋巴结肿大,特点为肿大持续数周且痊愈缓慢,触摸时坚硬无痛,伴有夜间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
淋巴结肿大的症状与自我检查
淋巴结肿大常是身体对抗感染时的免疫反应表现。受感染的淋巴结会突然肿大并伴有疼痛,患者可能同时出现喉咙痛、咳嗽或发烧等症状。肿块处通常有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虽让人不适,但大多数因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如感冒)会在2至3周内自行恢复。
摸起来不痛的淋巴结肿大更需警惕
另一种淋巴结肿大常见于癌症转移或恶性淋巴瘤,这类肿大通常没有红肿、发热或疼痛的症状,容易被忽视。但肿瘤会持续生长,因此若发现无痛且持续肿大的淋块,应尽快就医做进一步检查。
淋巴结肿大:恶性肿瘤与一般感染的区别
恶性淋巴结肿大与感染造成淋巴结肿大的区别在于,
- 恶性淋巴结肿大:肿大速度较慢,肿瘤会逐渐成长且不会自行消退。早期通常无明显疼痛,肿块质地较硬,且容易固定于周围组织,不易滑动。
- 感染造成的淋巴结肿大:肿大速度较快,通常伴有明显触痛。随着感染康复,肿块会逐渐消失。肿块质地较软,触诊时可在皮下滑动。
以上资讯仅供参考,实际诊断仍需由有经验的医生进行临床触诊。虽然上述为常见特征,但仍有例外情况,不应仅凭此判断恶性淋巴结。如发现任何可疑肿块或淋巴结肿大,应尽快就医检查。
恶性淋巴结肿大自我检查
颈部、腋下和鼠蹊部是浅层淋巴结所在,也是容易发生淋巴结肿大并被发现的位置。平时可定期自行检查,注意是否出现异常肿块或硬块。
检查颈部淋巴结时,应包括双侧耳后、锁骨上方和胸骨上方区域。腋下淋巴结检查可结合乳房自检,男性也应定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检查位置包括:
- 头颈部淋巴结肿大与原发肿瘤的关系:恶性淋巴结肿大常与原发肿瘤位置相关。例如口腔癌、舌癌、鼻咽癌的肿瘤常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因此,若出现口腔溃疡久不愈合、易流鼻血、张口困难等症状,且伴随颈部淋巴结肿大,应警惕可能为头颈部癌症并有淋巴转移。。
- 乳房及腋下淋巴结:乳癌常伴有腋下淋巴结转移。自我乳房检查时,除检查双侧乳房,也应仔细检查双侧腋下淋巴结。
- 骨盆淋巴结:腹骨盆腔肿瘤,如子宫颈癌、前列腺癌,可能转移至鼠蹊部淋巴结。
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与治疗
大多数淋巴结肿大患者是因良性淋巴结增生所致,通常无需过度担心。应由医生进行专业检查,多数患者能获得适当治疗。如有需要,可能需长期追踪观察,确保及时发现变化,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什么时候该看医生?
感染恢复后,肿大的淋巴结通常会恢复正常。一般来说,小于两公分或有触痛的淋巴结(多因感染引起)通常较无害;但若淋巴结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尽快就医::
- 淋巴结持续变大或肿大已超过两周
- 无明显原因出现淋巴结肿大
- 伴随喉咙痛、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
- 淋巴结按压时质地坚硬,类似橡胶,且不易移动
- 伴有持续发烧、夜间盗汗、体重无故减轻
如何诊断淋巴结肿大?
医生会根据情况为患者安排血液检查、超声波扫描、电脑断层扫描(CT)以及活组织切片,以协助确认诊断。诊断方式如:
- 超音波导引切片:适用于浅层淋巴结,利用超音波定位淋巴结后进行切片采样。
- 电脑断层导引切片:适合较深部的病灶,借助电脑断层扫描定位可疑淋巴结,再进行切片检查。
- 外科手术切片:根据病情需要,外科医生可直接手术切除整个淋巴结进行检查。当超音波或电脑断层无法取得检体时,常采用此方法。
如何治疗淋巴结肿大?
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通常会自行痊愈。淋巴结肿大的治疗方式会根据其三大成因(感染、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而有所不同。
以最常见的细菌或病毒感染为例,清除感染源后,淋巴结通常会自行消肿。患者如有需要,可服用乙醯胺酚(Paracetamol)或布洛芬(Ibuprofen)缓解疼痛,但16岁以下儿童不宜服用阿斯匹林(Aspirin)。
若诊断为癌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则需以癌症治疗为主,可能包括全身化疗或其他癌症治疗方式。
建议大家可自行采取以下方式帮助保养和缓解不适:
- 补充充足的水分
- 保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
- 服用止痛消炎的非处方药
- 使用温热毛巾热敷肿块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