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

饮食习惯与每个人的整体健康息息相关,正确的饮食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关于饮食疗法的迷思其实不少,你可以在这个类别找到维持身体健康的正确营养知识、特殊饮食法、健康食谱、运动营养、健康饮食小窍门,帮助你管理体重,避免肥胖。

常识

健康饮食

一根香蕉多少卡路里?9大营养好处:帮助控血糖、缓解便秘

一根香蕉有多少卡路里? 香蕉的热量会因大小而有所不同。根据一般食品营养资料,平均每根香蕉约120克(去皮后的可食用部分),其营养成分大约为: 热量:约100千卡 蛋白质:1.8克 碳水化合物:24克 从热量来看,一根香蕉并不算高热量食物。但由于香蕉方便食用,若一次食用过多,累计的热量摄取仍不可忽视。 香蕉营养素 香蕉不仅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还富含多种抗氧化物。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去皮后约120克)大约含有以下营养成分: 营养素:碳水化合物(淀粉)24 克、蛋白质 1.8 克、脂肪 0.4 克、膳食纤维 3.1 克 维生素:A、E、B1、B2、B3(菸硷素)、B6、B9(叶酸)、维他命C 矿物质:钾、镁、铜、锰 以下为您介绍香蕉对健康的9大益处: [embed-health-tool-bmi] 香蕉的 9 大营养功效与好处:减重人士的理想水果 好处 1:有助稳定血糖,但需留意热量 香蕉富含果胶,而尚未完全成熟的香蕉则含有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这两种成分都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并可增加饱足感。 此外,香蕉属于中低升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的食物,理论上较不易引起血糖快速上升。但由于香蕉的碳水化合物及热量并不低,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一次食用过多,以免影响血糖控制。 好处 2:高纤维,有助消化 每根中等大小的香蕉约含有3克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并帮助消化。香蕉的纤维主要有两种: 果胶(Pectin):随着香蕉成熟,果胶含量会逐渐减少。 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主要存在于未完全成熟的香蕉,能通过小肠时不被消化,并在大肠中作为益生菌的养分,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健康。 好处 3:有助减重,抑制食欲 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热量约100千卡,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与水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偏青、未完全成熟的香蕉,其碳水化合物中含有较多纤维和抗性淀粉,这些成分有助于增加饱足感,从而帮助体重控制与抑制食欲。 然而,随着香蕉成熟,抗性淀粉会转化为单糖和双糖等简单碳水化合物,使得香蕉的甜度和升糖指数(GI 值)提高。 好处 4:或可降低儿童患哮喘的风险 根据英国伦敦帝国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食用一根香蕉的儿童,其患哮喘的风险可降低约 34%。 好处 5:高钾水果,有益心脏与血压健康 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所含的钾,大约占每日建议摄取量的9%。钾的摄取对心脏健康特别重要,尤其在维持正常血压方面。 研究显示,摄取足够钾质 的人,心脏病风险可降低最多 27%。然而,一般人的日常饮食中,钾的摄取量往往不足。 需要注意的是,香蕉属于高钾水果,若有肾脏功能受损的患者,应谨慎控制钾的摄取量,并遵照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延伸阅读:洗肾病患饮食怎么吃:低磷、低钠、低钾饮食是关键) 好处 6:富含抗氧化物,降低慢性病风险 和大多数水果一样,香蕉也含有多种抗氧化物,其中包括多巴胺(Dopamine)和儿茶素(Catechins)。这些成分有助于降低心脏病及退化性疾病的风险。 经常摄取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有助于维持细胞健康,延缓老化过程。 好处 7:有助记忆力,维持正面情绪 香蕉含有丰富的色胺酸(Tryptophan)。研究显示,色胺酸与大脑中血清素的生成有关,因而有助于改善情绪、缓解忧郁,并支持记忆力。 此外,香蕉也含有多巴胺(Dopamine),常被称为“快乐荷尔蒙”。不过,需要澄清的是,香蕉中的多巴胺无法直接作用于大脑,因此不会直接带来愉悦感。 好处 8:运动前后皆适合,方便又营养 香蕉不仅因其有助预防抽筋的功效而广为人知,也因其方便携带与食用,被许多运动员视为理想的运动补给食物。 无论是在运动前、运动中或运动后,香蕉都能快速提供能量,同时作为一种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为身体补充所需养分。 好处 9:软化粪便,帮助缓解便秘 香蕉富含水溶性纤维,其中的果胶具有软化粪便的潜在作用,可避免粪便过硬,并有助于缓解便秘。无论是成熟或未完全成熟的香蕉,都含有果胶。 不过,若想达到最佳效果,仍需搭配足够的饮水,否则仅靠香蕉可能无法明显改善便秘。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探索更多健康饮食分类

更多 健康饮食 相关文章

营养知识

滋阴养颜还能抗癌?桑椹的功效与禁忌大揭秘!这2种人需特别注意

提到桑椹,你会想到什么?是它那如宝石般黑色或红色的精致外表,还是做成果汁、果酱、蜜饯后那酸酸甜甜的味道?其实,桑椹不仅能补血补气,还被誉为“21世纪最佳保健水果”,甚至具有预防癌症的功效。 你真的了解桑椹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桑椹的营养价值、食用禁忌,以及正确的食用方法。 桑椹的历史 桑椹(又称桑椹子、桑果、桑实、桑仁、桑枣,英文名Mulberry)据推测原产于中国,主要产季为4至6月的黄梅时节。早在中国古代,桑椹就被用作中药材。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口干,养肝明目,乌发防早白发,提神解劳,补血补气,助眠。” 可见古人视桑椹为珍贵的营养圣品,甚至古代皇帝也常食用。虽然现代医学发展让部分传统观念被重新审视,但桑椹的营养价值依然被肯定,甚至被誉为“最佳保健水果”。 桑椹的营养价值 桑椹含有花青素和白藜芦醇两种强效抗氧化剂,能够对抗体内自由基,减缓发炎反应。虽然尚未被全面证实,但部分研究显示花青素和白藜芦醇可能有助抗癌、促进心血管健康及抗衰老。 此外,桑椹富含维生素,如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有助提升淋巴细胞活性,维持良好免疫功能。桑椹中还含有水溶性及膳食纤维,适量食用可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排便。 [embed-health-tool-”bmi”] 不仅如此,桑椹还富含多种矿物质,如铁、钙、磷和钾,这些都是人体造血和维持骨骼健康等重要机能不可或缺的营养素。桑椹拥有如此丰富的营养价值,难怪古代皇帝将其作为御用养生食品。 桑椹食用禁忌:肾病及肠胃不佳者应适量摄取 桑椹虽好,但过量食用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因其含大量钾离子,摄取过多可能导致肾病患者出现肌肉无力或心律不整等症状。尤其浓缩桑椹果汁钾含量更高,肾病患者应避免饮用。 此外,桑椹富含膳食纤维,虽然能促进排便,但过量食用可能引起腹泻。肠胃功能较弱者应控制摄取量,避免引发肠胃不适。 桑椹选购与保存建议:色深才成熟,2日内食用风味最佳 想吃到美味的桑椹,挑选时应注意果实颜色。成熟桑椹颜色接近紫黑,青色或淡红色则未成熟,果肉不饱满且味道偏酸。青色桑椹含大量鞣酸,会影响铁和钙的吸收。 桑椹果肉娇嫩,保存期短,建议用清水轻洗,避免挤压导致果肉变形。最好在1至2日内食用完毕,以保证最佳风味。 3道简单桑椹料理,在家轻松做! 桑椹酸甜多汁,单吃就很美味。如果想为味蕾带来更多变化,不妨试试以下三种做法,不仅简单易做,还能延长保存时间,让你随时享用桑椹的好滋味。 桑椹酒:将桑椹洗净后加入高粱酒,按4:1比例放入瓷瓶或瓦罐中密封保存三个月,即可享用香醇的桑椹酒。 桑椹汁:将桑椹与冰糖以1:1比例放入电锅中,外锅加两杯水蒸至只剩果渣,最后以温水冲泡,即可品尝酸甜可口的桑椹汁。 桑椹粥:准备新鲜桑椹或桑椹蜜饯约40克,与100克糯米一同放入砂锅中煮熟,根据个人口味酌量加入冰糖即可。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营养知识

蒜头9大功效揭秘!大蒜素助你抗癌,正确吃蒜头步骤大公开!

在新加坡的厨房,葱姜蒜是料理中不可或缺的辛香调味料,尤其是大蒜(蒜头),不仅深受喜爱,更具备显著的健康功效。自古以来,大蒜不仅用于烹饪,还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宗教仪式。它浓烈的气味甚至曾被传说用来驱赶吸血鬼。如今,科学已证实大蒜具有抗氧化和抗癌的作用,因此它被誉为“地表最强食物”。 不过,您知道吗?吃蒜头虽好,但如果忽略了关键步骤,就可能损失最宝贵的大蒜素,无法发挥其最佳抗癌效果。接下来,我们将揭晓让大蒜变身抗癌圣品的秘诀,并介绍大蒜的九大强效功效。 蒜头切碎静置10分钟,助力大蒜素生成 大蒜对健康的诸多益处,主要源自其中的大蒜素(Allicin)。大蒜素是一种强效抗氧化物,虽然科学界尚未完全解析其作用机制,但其抗氧化、抗菌和消炎的功效已得到广泛认可。 正确的做法是将蒜头切碎后静置约10分钟,以促进大蒜素的形成,从而发挥最大的健康效益。 实际上,大蒜本身并不含大蒜素。新鲜大蒜含有的是蒜氨酸(Alliin),只有当大蒜被压碎或切开后,酵素蒜氨酸酶(Alliinase)才会释放出来,两者相互作用,才生成具有强大功效的大蒜素。 因此,整颗蒜头直接下锅煮并非理想做法。为了最大化大蒜素的生成,应将大蒜切碎后静置至少10分钟,让酵素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产生更多的大蒜素。 大蒜的9大健康功效与好处 了解了大蒜素的奥秘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吃大蒜到底带来了哪些健康益处: [embed-health-tool-”bmi”] 增强免疫功能:试管实验显示,大蒜具有杀死癌细胞的潜力。在人体研究中,克里夫兰医学中心(Cleveland Clinic)观察了约4万名常吃蔬果和大蒜的中年妇女,发现她们罹患大肠癌的风险降低了35%。该效果无论是生吃还是煮熟的大蒜均有效。值得注意的是,受试者食用的是普通大蒜,而非大蒜精等保健品。 抗发炎:根据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刊登的研究,大蒜中的硫化物具有潜在的抗炎作用。如果关节或肌肉出现发炎症状,可以尝试在患处涂抹大蒜油以缓解不适。 增强心血管功能:虽然大蒜在降血脂方面的效果尚存争议,但其降血压和保护动脉的功效已被认可。研究指出,红血球能够将大蒜中的硫化物转化为硫化氢,这种物质有助于扩张血管,从而调节血压,促进心血管健康。 护肤护发:大蒜富含抗氧化物和抗菌成分,能有效杀灭导致痘痘的细菌。有研究指出,涂抹生大蒜可帮助除痘,但大蒜对皮肤刺激较强,使用时可能产生灼热感,尝试时务必小心,避免皮肤损伤。 杀菌效果:大蒜具有杀菌能力,能帮助预防食物中毒,因为它能抑制常见的食源性细菌,如大肠杆菌(E. coli)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不过,大蒜并非替代消毒的手段,处理食物时仍需保持卫生和正确消毒。 治疗香港脚:大蒜具有抗真菌作用,香港脚患者可以尝试用大蒜水泡脚,或直接将生大蒜涂抹在脚部,以帮助杀灭霉菌并缓解瘙痒症状。 预防摄护腺癌:发表于《亚太癌症预防杂志》(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的一项研究指出,葱属植物,尤其是大蒜的摄取,与降低摄护腺癌风险有关。然而,研究团队也强调,目前关于大蒜与摄护腺癌关联的研究较少,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减少饮酒过度的肝损伤: 中国山东大学毒理学研究所的研究指出,大蒜中的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iallyl Disulfide, DADS)可能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能够减轻酒精引起的氧化压力(oxidative stress),从而减少肝损伤。 降低感冒频率:印度研究团队指出,预防性摄取大蒜可减少成人感冒的发生频率,但对感冒症状的缓解效果有限。 大蒜天然更胜保健品 虽然市面上有许多含大蒜素的保健食品,但近年来研究发现,这些保健品的效果不及新鲜大蒜。此外,虽然部分研究指出生吃大蒜可能带来更多好处,但总体来看,只要摄取足够量的大蒜,无论生吃或熟食,对健康都有益处。 大蒜好处多,但刺激性强,建议适量食用 大蒜虽然有诸多健康益处,但其刺激性较强,尤其对肠胃有一定刺激作用。初次食用者应避免一次摄入过量,以免引起肠胃不适、胀气、腹泻及口臭。 此外,大蒜对皮肤也有刺激性,烹饪时建议戴手套,避免皮肤过敏或刺激。 食用大蒜精等补充品的注意事项 服用抗凝血剂的民众应特别留意,因为大蒜补充品可能增强药效,增加出血风险,使血液更难凝结。 此外,虽然较少见,摄取大蒜补充品可能引发头痛、疲劳、食欲减退、肌肉疼痛或过敏反应。如有相关用药或健康问题,建议先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营养知识

膳食纤维是什么?认识水溶性与非水溶性纤维,吃对才有益肠胃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我们都听说过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对人体有益,但您真的了解它是什么吗?膳食纤维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分类是水溶性纤维(Soluble Fiber)和非水溶性纤维(Insoluble Fiber)。无论是哪一种,膳食纤维对身体都有诸多好处,比如减缓消化速度,降低血糖吸收速率,帮助控制糖尿病(Diabetes)。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各种常见的膳食纤维及其更多功效。 什么是膳食纤维?水溶和非水溶性纤维的好处 膳食纤维根据其在水中的溶解性,可分为两大类:水溶性纤维和非水溶性纤维。 水溶性纤维 水溶性纤维包括果胶(Pectin)、洋车前子(Psyllium)和β-葡聚糖(Beta-glucan)等,能与脂肪酸结合,具有以下主要功效: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又称“坏胆固醇”) 减缓糖类吸收,避免餐后血糖骤升 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 软化粪便,防止便秘 富含水溶性纤维的天然食物包括各种水果、全谷类、豆类,以及黏滑食物如羊角豆、魔芋和木耳。 [embed-health-tool-”bmi”] 非水溶性纤维 非水溶性纤维包括木质素(Lignin)和纤维素(Cellulose)等,由于不溶于水,能几乎保持原状通过消化道,具有以下主要功效: 帮助排除肠道废物 吸收水分膨胀,增加粪便体积 促进肠道蠕动,产生便意 缩短食物残渣通过肠道时间,预防便秘,降低大肠癌风险 富含非水溶性纤维的天然食物包括叶菜类、全谷类、根茎类和豆类等。 此外,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纤维不仅可通过天然食物摄取,也可从添加膳食纤维的加工食品或膳食纤维补充剂中获得。 预防便秘不能只注意纤维摄取 对于便秘患者而言,单纯增加纤维摄取量不一定能改善排便,有时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这是因为排便不仅依赖纤维摄入,水分补充同样关键。 即使摄入大量非水溶性纤维,若每日水分摄取不足,粪便体积虽增大,但缺乏水分软化,反而会加重便秘问题。 其它膳食纤维分类 一般来说,膳食纤维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依据是否能溶于水进行区分。但膳食纤维还可以根据其他特性,划分为以下几类: 可发酵纤维的健康好处 可发酵纤维的健康好处 人体肠道内约有100兆种细菌,主要集中在大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体重、血糖控制、心理健康、免疫功能及大脑运作。由于人体无法消化膳食纤维,这些纤维到达大肠时大多保持原状。但可发酵纤维会被肠道内的益生菌分解,成为它们的能量来源,从而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有助整体健康。 补充可发酵纤维时,也应了解益生菌的最佳摄取方式,如服用时间、与食物的搭配及温度对活性的影响,以确保益生菌发挥最大效益。 水溶性纤维中约有80%至100%具有可发酵性质,而非水溶性纤维中约有50%可被肠道细菌发酵。 常见的可发酵纤维包括果胶、β-葡聚糖、菊粉(Inulin)和果寡糖(Oligofructose)等。 豆类食物富含纤维,肠胃敏感者请留意! 豆荚类(Legumes)和豆类富含大量可发酵纤维。虽然可发酵纤维对健康有诸多益处,但其副作用可能会导致肠胃产气(胀气)和不适。尤其对于平时纤维摄取较少的人,这种情况更为常见。 黏性纤维(Viscous fiber) 有些特殊的水溶性纤维遇水后会形成浓稠的胶状物,称为黏性纤维,其质地类似蜂蜜。这种黏性纤维能够减缓食物消化速度,帮助肠道更有效吸收营养,同时延长饱腹感,减少食欲。 黏性纤维主要存在于豆荚类、芦笋、燕麦和亚麻籽(Flax Seed)等食物中。 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 淀粉是日常饮食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但其中部分淀粉较难消化,能在消化系统中保持原状,这类淀粉称为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 抗性淀粉的作用类似于水溶性和可发酵纤维,除了促进排便外,还能提高胰岛素(Insulin)敏感度、降低血糖水平,并抑制食欲。 富含抗性淀粉的食物 含有抗性淀粉的食物有很多,包括未成熟的香蕉、豆荚类、腰果和生燕麦。此外,白饭和马铃薯在冷却后也会形成抗性淀粉。 天然纤维好处多,孕哺期更要多吃! 一般建议优先从天然食物摄取膳食纤维,但现代人常外食,纤维摄取容易不足,因此可适当通过膳食补充品补充纤维。 根据年龄和性别,膳食纤维的每日推荐摄取量如下: 50岁以下女性:每日25克以上 50岁以下男性:每日38克以上 50岁以上女性:每日21克以上 50岁以上男性:每日30克以上 怀孕及哺乳期妇女:每日28克以上 摄取过多纤维恐有反效果 摄取过多纤维,例如每天超过70克,容易引发不良反应。有些人只要摄取超过40克纤维,就可能出现肠胃不适。研究也发现,过量摄取纤维反而可能导致便秘。 虽然大多数人纤维摄取不足,但若突然大幅增加摄入量或摄取过多纤维,可能产生反效果,并影响矿物质吸收。若因纤维摄取过多引起肠胃问题,通常通过调整饮食、增加饮水和适量运动即可改善。


营养知识

高蛋白质食物TOP15排行榜: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竟然是它!

蛋白质是维持人体正常运作的重要基础,不仅负责构建细胞、修复肌肉,还促进头发与指甲的生长,同时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在日常生活中,高蛋白食物很容易获得,但哪些才是真正的高蛋白和优质蛋白?又该如何合理摄取?一天所需的蛋白质推荐摄入量是多少?《Hello健康》为您整理相关资讯,助您聪明饮食,轻松补足每日所需蛋白质。 优质蛋白质食物推荐:鸡胸肉、鸡蛋、大豆 蛋白质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不同蛋白质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种类和比例各异,因此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和利用率也有所不同。 过去,评估食物蛋白质质量主要依靠1993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PDCAAS值(蛋白质消化校正氨基酸评分)。到了2013年,评估标准改为DIAAS(消化必需氨基酸分数),以提供更准确的品质评价。 ”优质蛋白评估需考量3大指标:” 高消化率:人体能轻松分解并吸收的蛋白质。 高利用率:吸收后能有效参与身体生理功能的比例高。 完整必需氨基酸:含有人体无法自行合成,必须从食物获得的必需氨基酸。 《Hello健康》为您整理出13种优质蛋白食物: 奶类 酪蛋白(牛奶蛋白) 乳清蛋白 奶粉 牛奶蛋白浓缩物 肉类 鸡胸肉 培根 猪腰肉 火腿 牛肋眼肉 牛肉干 蛋类 鸡蛋、溏心蛋 植物类 大豆蛋白 藜麦 优质蛋白质通常含有较完整的胺基酸,且人体吸收利用率高,因此,只要少量补充即可满足身体所需;相较之下,一般品质的蛋白质,由于吸收利用率较低,含有的必需胺基酸较少,所以需摄取较多的量。 蛋白质食物有哪些?一次看懂6大类蛋白质来源 白质食物主要分为六大类:奶类、蛋类、海鲜、肉类、豆类及坚果。 奶类 奶类中的蛋白质含量约占3~4%。鲜牛奶中的蛋白质主要包括酪蛋白、乳白蛋白和乳球蛋白。研究显示,牛奶蛋白的消化率高达90~100%,蛋白质的利用率则介于75~100%之间。 蛋类 鸡蛋所含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非常相似。一颗60克的鸡蛋约含7克蛋白质,其中蛋白部分约3~4克,蛋黄约含2~3克蛋白质。健康成年人每天可适量食用2至3颗鸡蛋。 海鲜 海鲜脂肪含量低,富含Omega-3脂肪酸,是需控制脂肪摄入或有心血管疾病人群的优质蛋白质来源。但仍应注意适量摄取,避免过量。 肉类 肉类蛋白质含有人体所需的9种必需氨基酸,吸收率高,同时富含铁、锌和维生素B群等营养素。肉类蛋白在肠道内消化时间较长,有助延长饱腹感。需要注意的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应避免过量摄取红肉。 豆类 豆类是优质的植物性蛋白质,几乎不含胆固醇且脂肪含量低,适合各类人群食用。植物蛋白有助于降低血压。此外,黄豆还能降低停经前女性罹患乳癌的风险,对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生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高蛋白质食物排名TOP15 《Hello健康》根据常见食物每100克的蛋白质含量排序,以下为您推荐15种高蛋白食物,助您轻松补充优质蛋白质。 食物 蛋白質含量(100g) 1.虾米(干货类) 60-70g 2.鸡胸肉 31g 3.牛肉 26-30g 4.猪肉(瘦肉部分) 25-30g 5.芝士(如切达、帕尔马干酪) 20-25g 6.鱼类(如三文鱼、金目鲈) 20-25g 7.虾 20-24g 8.豆类(如黄豆、红豆) 16-20g 9.坚果(如杏仁、腰果) 15-20g 10.鱿鱼 15-18g 11.豆腐  8-15g 12.鸡蛋 13g 13.希腊式酸奶 10g 14.牛奶 3-4g 15.鳄梨 2g 备注:以上数据会因食品的品种、产地、加工方式、烹饪方法而略有差异。 高蛋白飲食菜單 早餐:燕麦粥配希腊酸奶和坚果 + 白煮蛋 + 脱脂牛奶 餐点内容: 白煮蛋2颗 燕麦粥配希腊酸奶和坚果 一杯低脂牛奶 上午加餐:杏仁或腰果 + 豆腐花 餐点内容: 一小把杏仁或腰果 一份豆腐花 午餐:蒸鸡胸肉 + 糙米饭 + 蔬菜 + 豆腐汤 餐点内容: 蒸鸡胸肉 糙米饭 炒绿叶蔬菜 豆腐汤 下午加餐:豆浆 + 鸡蛋三明治 餐点内容: 一杯无糖豆浆 一个鸡蛋三明治(全麦面包) 晚餐:虾仁炒时蔬 + 红烧瘦猪肉 + 蒸红薯 + 清炒西兰花 餐点内容: 虾仁炒时蔬 红烧瘦猪肉 蒸红薯 蒸红薯 宵夜加餐:希腊酸奶 + 坚果 餐点内容: […]


营养知识

诺丽果是什么?怎么吃?功效、副作用与禁忌一次看

近年来,诺丽果保健食品备受关注。究竟什么是诺丽果?它有哪些功效和营养成分?又该如何食用?是否存在潜在副作用?《Hello健康》将为您详细解读,并介绍食用诺丽果相关制品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诺丽果是什么? 诺丽果(Noni),又称萝苓果、萝尼果、长寿果或印度桑椹,是檄树(学名:Morinda citrifolia L.)的果实。它主要生长在太平洋群岛、东南亚、澳洲和印度。新加坡附近地区也有诺丽果的原生种,主要分布在南部区域。 诺丽果是夏威夷和大溪地居民常用的传统草药。果实大小和形状类似手榴弹,未成熟时呈鲜绿色,成熟后颜色变淡,由绿色转为黄色,并散发独特气味。 诺丽果的功效与营养 诺丽果的营养成分与功效如下: 赛洛宁原(Proxeronine):是赛洛宁(Xeronine)的前驱物,帮助生成赛洛宁,维持人体正常功能。 东莨菪素(Scopoletin):一种酚类化合物,具抗氧化、抗菌及抗炎作用。 芸香苷(Rutin):类黄酮糖苷,具有抗氧化特性,有助维护心血管健康。 槲皮素(Quercetin):多酚类化合物,具抗氧化、抗炎和抗菌功效。 多醣体:由多个单糖组成,常见于藻类、菇类,能活化免疫细胞。 其他营养成分:矿物质、蛋白质及维生素等。 诺丽果怎么吃?诺丽果汁、诺丽果酵素的差异? 诺丽果既可生食,也可煮熟食用。市面上销售的诺丽果相关产品,如诺丽果汁或诺丽果酵素,通常是将果实经过2至3个月发酵后,萃取成浓缩果汁制成。 [embed-health-tool-”bmi”] 以下是诺丽果相关制品介绍: 诺丽果酵素:以熟成的诺丽果发酵,萃取浓缩物加工而成。 诺丽果汁:分传统和非传统两种。传统方法用熟成发酵的诺丽果压榨制成,非传统方法用未发酵果实,且冷藏保存防止发酵。 诺丽果粉:将果肉软化、去籽、过筛后干燥磨粉,制成胶囊。 诺丽果茶包:用诺丽叶或果切片干燥后制成茶包。 诺丽果泥:熟成诺丽果去籽磨泥,加水稀释并加入其他果汁调制饮品。 诺丽果的潜在副作用与使用禁忌 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指出,过去针对诺丽果的研究显示副作用较少,只有少数人因直接食用诺丽果出现肝毒性,致病原因尚不明确。 诺丽果含丰富钾元素,有肾脏或心血管疾病者,建议使用前先咨询专业医生,以免摄取过多钾影响健康。 此外,下列人群在使用诺丽果前,也应先咨询专业医疗人员,避免病情恶化或产生不良反应: 孕妇 糖尿病患者 肾功能不全者 服用抗凝血剂药物 服用抗癫痫药物者 服用保钾利尿剂药物者 服用血管张力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张力素受体阻断剂者 诺丽果汁建议摄取量 一项诺丽果果汁安全性研究将受试者分为三组,分别每日饮用30毫升、300毫升及750毫升。经过4周观察,三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或临床差异,显示每日摄取30至750毫升诺丽果果汁对健康无害。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营养知识

吃醋的8大好处, 喝醋不当的小心风险!

醋是新加坡厨房里常用的调味料,许多族群都有自己的醋制品和使用传统。无论是吃辣椒螃蟹、福建面,还是在制作沙爹酱料时加一点醋,都能增添风味,让菜肴更开胃爽口。 然而,吃醋不仅仅是为了那股令人上瘾的酸味,实际上它对健康有很多好处。但如果喝醋方法不当,可能引起胃溃疡、胃食道逆流,甚至导致体重和血糖升高。 到底该如何“正确吃醋”,才能既享受美味又保护健康?让《Hello健康》为您详细介绍吃醋的8大好处、正确饮用方法,以及各种醋品的挑选秘诀! 吃醋的8大好处 刺激胃酸分泌、促进消化:醋本身是弱酸,适量食用可刺激胃酸分泌,帮助消化,尤其适合胃酸分泌较少的人。但消化功能正常者效果有限。 天然酵素促进吸收:天然酿造醋含丰富酵素,酵素有助肠胃分泌消化液,提升消化吸收能力,减少胃胀、头晕及体力不佳。 避免乳酸堆积,消除疲劳:醋酸和柠檬酸在身体代谢营养时起关键作用。吃下的碳水化合物经过酵素分解成葡萄糖,成为能量来源。适量吃醋能促进葡萄糖代谢,提升活力,减少乳酸堆积和疲劳感。 可能降低血压:动物实验指出,天然酿造醋(如醋酸、苹果醋、糙米醋和谷物醋)中的钾元素,有助排出体内多余钠,维持体液平衡,从而帮助抑制血压升高,预防高血压。 降低血糖:研究显示,醋酸能抑制肠道对淀粉、麦芽糖、蔗糖和乳糖等糖类的消化,饭后喝醋可减少糖分吸收,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有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可能降低体重及胆固醇:一研究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在午餐和晚餐时饮用15毫升苹果醋,另一组则正常饮食。两组每日摄取的热量均低于正常值。三个月后,喝醋组的体重和胆固醇水平均较另一组有所下降,显示醋可能有助控制体重和胆固醇。 提高钙质的吸收率:醋的酸性特性有助释放食物中的钙质(例如大骨汤中的钙),从而提升身体对钙的吸收。 预防结石:尿液偏中性或酸性时,容易形成结石。研究显示,吃醋能使尿液的酸碱值趋向碱性,降低结石风险。同时,醋还能促进钠代谢,帮助身体排水,减少结石生成。 综上所述,醋对健康确实有多种益处,但若食用不当,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甚至引发疾病。以下将介绍市面常见的醋品类型,以及选购和饮用醋时需注意的事项。 [embed-health-tool-”bmi”] 市面上有3种醋 喝错反伤身 市面上常见的醋主要可分成以下3类: 天然酿造醋:采用谷物、水果等天然原料,经酒精发酵、醋酸菌发酵及过滤制作,过程较长,味道香醇,存放时间久会出现沉淀物。 合成醋(化学醋):以冰醋酸(石油提炼)为原料,稀释至3~4%浓度,并添加氨基酸、有机酸、果汁、调味料、香辛料及食用色素等,味道较刺鼻且咸,长时间存放不会有沉淀物。 混合醋:由酿造醋和合成醋混合而成,市面上多见于醋饮料,通常会添加糖、浓缩果汁和香料。 在三种醋品中,天然酿造醋对人体最有益。因为它没有经过高温或过度加工,能保留完整的营养和活性酵素,而且不含额外添加的糖分、浓缩果汁或香料等化学成分。 反观化学醋,由于经过多重加工,酵素含量较低。其主要成分冰醋酸不含有机酸,代谢后无法为人体提供矿物质,营养价值较低。 ”” 一般来说,新加坡市面上常见的料理醋如黑醋和白醋,多数为合成醋。价格也是辨别醋品类型的重要参考,合成醋价格通常较低,约在新币10元以下;而天然酿造醋则较贵,一般从新币20元起跳。 喝醋6大注意事项 不要空腹喝醋:空腹饮醋容易刺激胃壁,长期可能损伤胃黏膜,甚至引发胃穿孔。此外,过多胃酸还可能导致胃食道逆流。 不要喝太多醋:醋进入体内后,酸性成分会被食道和十二指肠吸收。大量或未稀释饮用醋,会刺激食道和胃肠道,引起不适,甚至增加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风险。 果醋需稀释后饮用:未稀释的果醋酸性较强,易刺激肠胃。稀释比例可根据个人体质调整,建议参考产品说明。若饮用后感到不适,应增加水的比例。每日饮用稀释醋量不宜超过300毫升。 喝醋后马上漱口:醋的pH值小于7,属于酸性,长时间停留在口腔中容易导致牙齿酸蚀和软化。建议喝醋时尽快吞下,减少醋液停留时间,并在饮用后立即漱口,稀释口腔酸度,保护牙齿健康,避免牙齿敏感。 肠胃不适或服用特定药物者慎用醋:肠胃敏感或不适的人,饮醋可能加重症状。部分药物如磺胺类、碳酸氢钠、氧化镁及胃药等碱性药物,会与醋发生酸碱中和,影响药效。服药期间如想喝醋,建议先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选择低糖醋品:市面上的醋饮料多含添加糖以提升口感,长期饮用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和体重增加。建议选择天然酿造醋,加水稀释饮用,避免额外摄取糖分。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营养知识

咖啡好处多!提神减肥十大功效,教您怎么喝咖啡才不会摄取过量咖啡因。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咖啡早已风靡新加坡,近年来各大连锁咖啡店不断开设,咖啡消费量逐年增长。你是否也每天喝咖啡呢?只要不超过每日建议摄取量,就能享受咖啡带来的提神和其他健康好处,同时避免咖啡因过量带来的健康风险。《Hello健康》为你介绍咖啡的功效、新加坡每日咖啡因建议摄取量,以及饮用咖啡时的注意事项。 喝咖啡的好处 其实,咖啡除了提神外,还能帮助减肥、提升运动表现等。以下为你介绍喝咖啡的十大好处。 1. 提神醒脑 相信很多人都把咖啡当作提神饮料。的确,咖啡中的咖啡因能阻断腺苷(Adenosine)——一种促进睡眠的抑制性神经传导物质。同时,咖啡因还能提升肾上腺素(Adrenaline)和多巴胺(Dopamine)的分泌,从而产生提神效果。 2. 燃烧脂肪 许多研究显示,咖啡因能提高新陈代谢率,但建议饮用纯黑咖啡。如果加入奶精、糖或牛奶,热量会增加,反而不利于燃脂减肥。 3. 抗氧化剂的来源 随着饮食西化,许多新加坡人可能每天摄取的蔬果不足,导致抗氧化剂摄入减少。咖啡则成为除了蔬果外,另一个很好的抗氧化剂来源。 [embed-health-tool-”bmi”] 此外,咖啡还能帮助细胞抵抗自由基的伤害,其中含有的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和咖啡酸(Caffeic acid)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4. 帮助燃脂、提升耐力和运动表现 咖啡因不仅能促进肾上腺素分泌,还能帮助燃烧脂肪,产生自由脂肪酸(Free fatty acid),为身体活动提供能量。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简称NCBI)的研究也指出,咖啡因能提升运动时的力量和耐力,难怪不少人去健身房前都会喝一杯咖啡 5. 预防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主要由胰岛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喝咖啡有助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风险。此外,咖啡中的绿原酸能减缓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帮助避免胰岛素抗性的发生。 6. 防肝癌和大肠癌 咖啡具有预防肝癌(Liver cancer)和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的功效。根据科学文献(Science Direct)的研究显示,习惯喝咖啡的人,罹患肝癌的风险降低约40%;每天喝四杯以上咖啡,还能将肝硬化风险大幅降低至80%。此外,每天喝四到五杯咖啡的人,罹患大肠癌的风险可降低约15%。 7. 可预防失智症 失智症(Dementia)是所有失智相关疾病的统称,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是其中一种,俗称老人痴呆,通常发生在65岁以上的长者身上。由于目前无根治方法,一般只能通过规律运动和健康饮食来预防症状发生。有喝咖啡习惯的人,罹患阿兹海默症的风险比其他人低约65%。 8. 可预防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 帕金森氏症和阿兹海默症一样,都是神经退化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研究显示,有喝咖啡习惯的人,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风险较低,因为这功效主要来自咖啡因;饮用无咖啡因咖啡则无此效果。 9. 降低中风(Stroke)机率 平时喝咖啡的人,血压升高幅度其实非常小,几乎没有影响。不过,有高血压(Hypertension)的人仍建议适量饮用咖啡。目前没有研究显示咖啡因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反而有助降低中风发生的机率。 10. 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 咖啡具有护肝、防癌和促进脂肪燃烧的功效,有助延长寿命。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一项研究指出,喝咖啡可降低男性约20%、女性约26%的死亡率。 咖啡过量的症状 许多成年人习惯以一杯咖啡开始新的一天。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要咖啡因摄取不过量,通常不会有健康问题,还能享受前面提到的多种好处。但如果摄入过多咖啡因,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紧张、焦虑、烦躁 胃食道逆流或胃灼热(火烧心) 头晕或感到不安 心跳加快或不规律(心悸或心律不整) 咖啡因具有利尿作用,可能引起脱水。因此,摄取咖啡因时,建议同时补充足够的水分,避免身体脱水。 摄取咖啡因的注意事项 每日咖啡因摄取上限 新加坡卫生部建议每日咖啡因摄取量不超过300毫克。根据欧盟食品安全局的评估,每日摄入300毫克以下的咖啡因对健康无害。孕妇则建议每日咖啡因摄取量不超过200毫克。 咖啡一天最多能喝几杯? 一般来说,超市或咖啡店的大杯美式咖啡或拿铁,每杯含约101至200毫克咖啡因,建议一天不要超过两杯。新加坡消费者协会(CASE)指导现煮咖啡业者采用红、黄、绿三色标签区分咖啡因含量: 红色: 咖啡因含量200毫克以上,建议一天最多喝一杯 黄色: 咖啡因含量100至200毫克,建议一天最多喝两杯 绿色: 咖啡因含量低于100毫克,建议一天最多喝三杯 什么人不适合喝咖啡? 新加坡卫生部提醒,有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肠胃问题、长期失眠的患者,以及孕妇和儿童,最好避免或减少含咖啡因饮品的摄取。如果已有骨质疏松,仍想喝咖啡,请务必补充足够的钙,以防骨质流失加剧。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应仔细阅读标签,衡量饮用量与自身健康状况。 严格来说,咖啡因属于一种药物,其作用可能加重某些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或骨质疏松等。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相关状况: 严重恐慌发作 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血糖浓度升高(尤其是含糖咖啡因饮品) 抑制钙质吸收,导致骨质流失 刺激胃酸分泌,影响肠胃健康,减少铁质吸收 严格来说,咖啡因是一种成瘾物质。虽然大多数人适量摄取是安全的,但仍需注意咖啡因成瘾的问题。尤其是想戒掉咖啡因并不容易。因此,当你摄取咖啡因后身体出现不适,应提高警觉,别忽视这些信号,因为咖啡因摄入过量是相当危险的。 如果您有其他健康问题或正在服用药物,建议在饮用咖啡或摄取任何含咖啡因的食物前,先咨询专业药剂师或医生。


营养知识

什么是碳水化合物?好醣坏醣点分?教您吃得更健康!

碳水化合物(也叫“醣类”),和蛋白质、脂肪一样,是人体三大主要的热量来源,不过近年来,不少人害怕吃碳水化合物,深怕体重升高、血糖飙升;各种减少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方法包括低醣(碳)饮食及生酮饮食(极低碳摄取)等,也在挑战着过去我们对碳水化合物的认知。 《Hello健康》带您深入了解碳水化合物,帮助大家在面对各种标榜不同健康效果的饮食方式时,不再感到困惑,可以做出更适合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 什么是碳水化合物、醣类?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又称作醣类,顾名思义,就是含有碳、氢和氧原子(H2O,水)的化合物,是人体三大营养素的其中之一。 摄取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人体能量,多数碳水化合物最终会被分解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根据醣分子组成,大致上可分为以下3类: 单醣(Monosaccharides):单醣是组成碳水化合物的基本单位,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都要分解至单醣型态,才能被小肠吸收。单醣包括: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半乳糖(Galactose)。 双醣(Disaccharides):两个单醣组成的分子就称为多醣,包括乳糖(Lactose)、蔗糖(Sucrose)。 多醣(Polysaccharides):由两个单醣以上的分子组成,就称为多醣,淀粉(Starch)和纤维(Fiber)都属于多醣。 若是以饮食作为分类,则可分为以下三种: 糖:糖类有甜味,由单醣或双醣构成,包含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和蔗糖。 淀粉: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经过消化系统,最终会被分解为葡萄糖。 纤维:人体无法消化纤维,但无法被分解、加上能吸水的特性,反倒能帮助我们排便;而可溶性纤维,则能够刺激肠道好菌生长,作为它们的食物。 碳水化合物有分“好”、“坏” 碳水化合物有哪些呢?我们可以根据加工程度进行以下分类: [embed-health-tool-”bmi”] 1.精致碳水化合物 空有热量、缺乏营养的“坏”碳水化合物,主要有以下2类: 精致淀粉:白饭、面食、白面包、蛋糕。 糖类:含糖饮料、果汁。 一般认为这类的碳水化合物,较无营养价值,因为经过加工处理,流失了许多天然的纤维。许多研究也都发现,摄取精致碳水化合物,与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高度相关,因为摄取这类食物,会被身体快速吸收,造成血糖值先急遽上升,然后快速下降,使人们产生饥饿感,并渴望更多的精致碳水化合物,产生恶性循环。 2.非精致碳水化合物 可以理解成“好”的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豆类植物、马铃薯或全谷类等原型食物,都属于非精致碳水化合物。 这类食物相对健康,除了拥有纤维和丰富的营养素,也不会造成血糖的剧烈变化;许多研究指出,摄取蔬果、全谷类等高纤维碳水化合物,能提升整体新陈代谢,并降低罹患许多疾病的风险。 建立正确观念不用害怕碳水化合物 虽然许多人认为碳水化合物是肥胖的主因,但在肥胖成为流行病前,人们并没有因为摄取碳水化合物,造成特定健康问题;因此,一般情况下仍将碳水化合物,视为重要的营养来源。 美国梅约诊所(Mayo Clinic)建议,成人一天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应占每日总热量摄取的45%~65%,不过建议避免摄取人工添加糖(Added Sugar);此外,新加坡卫生部也建议,大家应多摄取富含纤维的水果、蔬菜、全谷类或豆类等食物,尽量不要摄取过多的精致淀粉,添加糖摄取量也不宜超过每日总热量的10%。 计算每日应摄取热量建议使用:BMR / TDEE 计算器:计算基础代谢率、每日消耗总热量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营养知识

橄榄油超强大!抗氧化防癌9大好处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相信大家对食用油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关注,也愈来愈有概念,例如地中海饮食(Mediterranean Diet)经常使用的橄榄油,更是受到各界推崇,其中又以特级初榨橄榄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的健康价值更胜一筹。究竟橄榄油有哪些功效?生饮橄榄油好吗?以下将介绍橄榄油对健康的9大好处。 1. 富含单元不饱和脂肪(Monounsaturated fat) 其实不论哪种食用油,都含有不同比例的各种脂肪酸,橄榄油有14%是饱和脂肪、11%是多元不饱和脂肪,例如:Omega-6和Omega-3脂肪酸,但橄榄油最主要的成分是油酸,是一种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占了73%。 研究显示油酸可以降低发炎反应,对癌症预防也有正面影响,而且单元不饱和脂肪发烟点不低(约摄氏190度以上),如此耐高温特性,很适合炒菜或油炸等料理方式,比起发烟点较低的大豆油,较不容易因高温而变质或产生油烟,危害身体健康。 2. 含有大量抗氧化物 橄榄油除了富含许多健康的脂肪酸,也含有不少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K,以及类胡萝卜素和酚类化合物(Phenolic Compounds)等抗氧化物,能帮助降低对身体有害的自由基,预防慢性病的发生,还有抗发炎、保护血管的效果,避免胆固醇氧化,进而降低罹患心脏病的风险。 3. 强大的抗发炎性质 身体慢性发炎会导致许多疾病,例如:癌症、心脏病、代谢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第二型糖尿病、阿兹海默症或关节炎等疾病。 [embed-health-tool-”bmi”] 橄榄油因为富含抗氧化物质,所以拥有强大抗氧化的效果,其中最重要的关键,是一种称为橄榄油刺激醛(Oleocanthal)的化合物,研究指出,这种化合物有类似消炎药布洛芬(Ibuprofen)的效果。除此之外,学者也指出,橄榄油富含的油酸,可以降低关键的发炎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 4. 帮助预防中风 中风是已发展国家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主要是因为血栓或脑出血引起的脑血管阻塞;橄榄油和中风的关联都曾被广泛地研究,也在几次大型研究中发现橄榄油的摄取,能降低中风或心脏病的风险,学者认为跟其富含单元不饱和脂肪有关。 5. 不会造成肥胖的油 过量的油脂摄取会造成肥胖(Obesity),不过,许多研究都指出,摄取大量橄榄油的地中海饮食法,对于体重控制有正面效果;有些实验结果显示,橄榄油摄取和体重增加无关,甚至还有减重效果。 6. 对抗阿兹海默症 阿兹海默症是相当棘手、也是全球最流行的神经性退化疾病。目前已发现β-淀粉样蛋白斑(Beta-Amyloid Plaque)在大脑细胞的推积,是造成阿兹海默症的主要原因,而在一项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橄榄油能够去除这种蛋白班。 在人体实验中也显示,地中海饮食对大脑功能很有帮助,另外,近年有专家结合地中海饮食和得舒饮食(DASH Diet),名为麦得饮食(MIND Diet),设计给失智症等认知功能退化者的饮食法;这些饮食法采用了大量摄取橄榄油的方式,不仅可以对抗疾病,对一般人也有保护大脑的作用。 7. 消除幽门杆菌 橄榄油能抑制并消灭一些有害细菌,其中,在实验中发现,会造成胃癌(Stomach Cancer)和胃溃疡(Stomach Ulcers)的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能够藉由每日摄取橄榄油30克,连续2星期;结果显示约有1~4成的人,体内所有的幽门杆菌都被清除了。 8. 降低罹患糖尿病风险 虽然油脂看起来跟血糖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橄榄油似乎对血糖有正面影响,一些研究指出,橄榄油对胰岛素(Insulin)转换血糖的敏感度有帮助,甚至在实验中还发现,摄取大量橄榄油的地中海饮食,能够降低了受试者40%罹患糖尿病(Diabetes)的机率。 9. 地中海饮食抗癌 癌症是在国人10大死因排名第1,而学者发现地中海饮食之所以能降低许多癌症的罹病风险,与橄榄油有密切关联,因为其中富含的抗氧化物,能够防止自由基的氧化作用,进而预防癌症发生,不少研究也显示橄榄油中的化合物,能抵抗癌细胞,不过因为只是试管实验,所以仍需更深入的研究。 喝橄榄油的健康功效 有鉴于橄榄油的种种健康功效,有些人甚至选择生饮橄榄油来调养身体,或是喝橄榄油来帮助减肥,不过目前仍未有足够研究证明,直接饮用橄榄油的健康效益,比用来烹调入菜来得更高。   根据卫福部国健署的台湾每日饮食指南,成年人每日的油脂摄取建议摄取量为3~7份,而1份油脂等同1茶匙5CC的橄榄油,因此生饮橄榄油往往会超出每日油脂建议摄取量。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营养知识

吃巧克力好处多!黑巧克力抗氧化7大健康好处

吃巧克力时总会担心摄取过量的糖分,其实,只要选对巧克力,也对健康有益。有研究指出,每日食用约28克黑巧克力,可改善许多常见的慢性疾病问题。 黑巧克力含有益健康的天然抗氧化剂成分,例如黄酮类、多酚类和黄烷醇类,更可降低心脏病风险和促进大脑的健康。《Hello健康》带您一起了解黑巧克力的好处、功效,让您吃巧克力不再有罪恶感! 巧克力的分类有这些 关于巧克力的名称,常见的有可可豆、可可粉、牛奶巧克力及白巧克力等;主要可分成以下3大类: 1.黑巧克力、 牛奶巧克力、 白巧克力 若以是否烘焙作为区分,经过烘焙的可可豆所制成的,称为巧克力;而采用未经烘焙的可可豆制作的,则被称为“生巧克力”(Raw Chocolate)。 黑巧克力:内含可可成分至少70%以上,且为低糖的巧克力。 牛奶巧克力:除可可外,加入高温杀菌过后的牛奶和大量的糖。 白巧克力:由牛奶和糖混合制成,与可可并无关系。 2.可可豆(Cacao Beans) [embed-health-tool-”bmi”] 可可豆为小型热带常绿植物可可树(Theobroma Cocao)的种子,原产于南美洲,后来在非洲与东南亚也广泛种植。每个可可豆策内含的20~60颗种子,则称为可可豆,每颗可可豆含40%~50%的可可脂,也就是巧克力的主要成分。 3.可可粉(Cocoa Powder) 可可豆经过烘焙、磨成粉后,成为可可粉;其中,大部分的可可脂在过程中已被去除。 了解各类巧克力的制作过程与差异后,若想要放心吃巧克力又无健康负担,建议可选择有机、低糖、可可含量 70% 以上的黑巧克力。 黑巧克力的7大好处 1.抗氧化力强含多酚 实验证实,未经加工的可可豆具有明显消除自由基的功效;黑巧克力里的可可含有最高含量的多酚和类黄酮,甚至比葡萄酒和茶还多;另有研究表明,黑巧克力的抗氧化性、多酚和黄烷醇,跟蔓越莓、蓝莓、巴西莓及石榴等超级水果可相提并论。 2.营养满满含铁镁铜锰 品质好的黑巧克力,含有适量的可溶性纤维和矿物质;以每100克含70~85%可可的黑巧克力为例,其中含有11克的纤维,也可提供每日建议摄取量中67%的铁质、58%的镁、89%的铜和98%的锰等营养素。 3.保护皮肤减少日晒伤害 黑巧克力中的黄酮醇,可保护肌肤减少阳光的伤害。一项30人的研究指出,服用高浓度黄烷醇的黑巧克力12周后,最低致红剂量增加了一倍以上,表示人体防止皮肤晒红的能力提升一倍。所谓“最低致红剂量(Minimal Erythemal Dose)”指的是,在24小时内造成皮肤发红的最小UVB辐射量。 4.降低心脏病风险 黑巧克力里的黄烷醇,可降低血栓和中风(Stroke)的风险。某项针对470名年长男性的研究中, 黑巧克力里的黄烷醇,可降低血栓和中风的风险。一项针对470名年长男性的研究发现,可可在15年内降低受试者们平均50%心脏病死亡风险。 另外有研究表示,每周食用黑巧克力至少2次,可使冠状动脉钙化风险降低32%,吃超过5次,可降低57%罹患心脏病的风险。 5.改善大脑功能减少中风 研究指出,可可能增进大脑的血流量,减少发生痴呆和中风的机率。此外,还可明显改善年长的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改善言语流畅度。 6.降血压改善血液流动 许多对照研究显示,可可和黑巧克力有助改善血液循环,并可能有助降低血压。黑巧克力中的黄烷醇,可刺激血管内产生一氧化氮,帮助向动脉发送信号使血管放松,降低血液流动的阻力,进而降低血压。相反的,没有黄酮类化合物的白巧克力,则无益健康。 7.提升好胆固醇 可可豆中的可可脂是天然脂肪,虽然含很高的饱和脂肪酸,但不会影响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准,研究发现还能提升好胆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降低体内坏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作用。研究发现,连续吃七天黑巧克力可降低6%的坏胆固醇,提升9%的好胆固醇。 不过市售的加工过的巧克力,通常纯度都已经不高了,民众可能摄取更多糖分与热量,所以如果想要享受巧克力带来的健康好处,必须选择浓度较高的黑巧克力,才能摄取到最多的可可脂。 黑巧克力助减肥?黑巧克力的热量 吃黑巧克力的好处不少,除了好处之外,您可能也会想知道黑巧克力的热量到底是多少。100公克的85%黑巧克力就有585大卡,糖含量则是10.7公克。在吃黑巧克力时,也别忘了注意热量与糖分,适量摄取黑巧克力也能让您健康无负担。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常见问题

医师阵容

Hello 健康的医生阵容由专业医师与各领域医学专家所组成,协助审阅网站内容并即时分享专业领域新知。

我们的专业团队除确保医学相关内容之正确性,并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资料来源参考,提供高度专业、内容丰富之健康讯息。

Hello 健康与合作之专业医生团队,将不断致力于提供实用可信赖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并守护您,一起迈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专业团队介绍
组题分类
健康体检
我的健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