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精神科与心理谘商:看懂精神科医生与心理谘商师的差别

有些人可能面临心理健康问题,但因为对精神科有所误解而抗拒就医,结果令问题逐渐恶化,情绪变得难以控制,身体也出现许多症状,例如失眠、疲倦以及肠胃不适。事实上,只要及早就医,并接受专业谘询与治疗,许多心理健康问题都能改善,连带的身体症状也会逐步好转。

精神科与心理谘商:看懂精神科医生与心理谘商师的差别

《Hello健康》将带您认识精神科的服务范围与方式,解释精神科医生与心理谘商师的不同之处,并提供3个自我检测量表,协助您评估自己的心理与身心健康状况。

什么是精神科?和其他专科有什么不同?

精神科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医学科”,由精神科医生负责诊断与治疗。由于大众对“精神科”常存在误解,认为只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才需要看精神科,因此部分医院或诊所会采用较温和的称呼,例如“心理医学科”。

精神科与一般专科一样,都是处理特定的健康问题。不同的是,精神科主要针对心理健康困扰,以及因心理状态而引发的身体症状;而其他专科则主要处理各类身体疾病。

身心科(精神科) 其他一般专科
协助处理心理健康问题  • 心理问题 
• 或因心理困扰而引发的身体症状,例如失眠、疲倦、消化不良
各类身体疾病
相关治疗团队  • 精神科医生 
• 临床心理学家或心理谘商师
其他专科医生
医疗机构  • 医院精神科 

• 精神科诊所

• 心理谘商中心

医院或诊所

精神科医生与心理谘商师的差异

从上表可以看出,精神科的专业人员除了精神科医生外,也包括临床心理学家与心理谘商师,两者的差异如下:

精神科医生 临床心理学家 心理谘商师
主要职责  • 药物治疗 

• 物理治疗

• 大脑功能检查

• 神经检测

专攻精神病理学,能够结合医生的诊断,理解疾病与药物的影响,并提供心理治疗 专攻心理层面,透过心理谘商协助患者加深自我了解,并应对长期的心理困扰
是否具备开具药物处方的资格? 可以 不可以 不可以
是否能够开立诊断证明? 可以 不可以 不可以
专业资格 完成医学学位,并接受精神科专科训练及通过专科医生资格考试 完成临床心理学硕士课程,并通过临床实习与专业注册认证 完成辅导或谘商心理学硕士课程,并通过临床实习与专业注册认证

在部分医院的精神科,或规模较大的精神科诊所,会同时配置精神科医生与心理专业人员。患者在初诊时,通常会先由精神科医生进行检查与诊断,再转介给临床心理学家或心理谘商师,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心理治疗或辅导。

以抑郁症的治疗为例,若患者经医生检查后,被诊断为早期抑郁症,可能会先转介给临床心理学家或心理谘商师,进行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以协助患者自我调适。若辅导成效有限,或患者一开始即为重度抑郁症,则需要药物治疗,以帮助患者尽早控制病情。

什么时候需要看精神科?

精神科的治疗范围除了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常见心理疾病外,也能协助诊疗以下问题:

  • 长期心理压力:如家庭、人际关系、工作或感情压力,导致情绪长期低落或不稳定。
  • 情绪症状:经常感到抑郁、烦躁、恐惧、紧张不安或容易发脾气。
  • 身体症状反覆出现,但检查无明显病因:例如胸闷、头痛、心悸、发抖、冒冷汗、消化不良、全身酸痛、失眠、疲倦、食欲不振。
  • 出现危险想法:包括强迫思维、自伤或自杀的念头。
自杀无法解决问题,请珍惜生命,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若您或身边的人正面临自杀的念头,请立即寻求协助:
  • 新加坡关怀热线 (Samaritans of Singapore, SOS):1767(24小时,免费)
  • 新加坡心理卫生学院 (IMH) 紧急热线:6389 2222
  • 若有立即危险,请拨打:995(救护车/紧急求助)

精神科自我检测

若您不确定自己是否需要到精神科就诊,可以透过以下简易的心理健康自我检测工具,初步评估自身的心理状况。若检测结果显示分数偏高,建议尽早寻求专业协助,例如精神科医生或心理谘商师,以便及时改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谘商与精神科就诊费用

在新加坡,精神科的就诊费用通常取决于就诊地点及服务类型:

公立医院 / 综合诊所 (Polyclinic 转介至医院)

  • 由政府补助,费用相对较低,本地公民与永久居民可享津贴。

私人医院 / 私人诊所

  • 费用较高,通常不受政府补助,但部分可透过公司保险或个人保险理赔。

心理谘商费用则依服务提供者而异:

  • 非营利组织或社区辅导中心:收费一般较低,有时按收入调整。
  • 私人心理谘商中心:费用较高,每次约新币 80–200 元不等,视谘商师资历而定。

第一次看精神科要说什么?

许多人第一次到精神科就诊时都会感到紧张,不确定自己应该说些什么,或担心表达太琐碎。其实不必担心,精神科的目的就是协助您处理困扰,而不是增加压力或负面情绪。精神科医生与心理专业人员都接受过专业训练,在诊疗过程中会适度引导与安抚,让您能够安心表达心中的问题与情绪。整个就诊过程也会严格保密,保障您的隐私。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免责声明

Hello 健康不提供个人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

一般精神暨身心科(台湾马偕医院)https://www.mmh.org.tw/departmain2.php?id=110 Accessed August 25, 2023

身心医学科(台湾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https://www.cmu-hch.cmu.edu.tw/Department/Detail?depid=38 Accessed August 25, 2023

心情温度计专区(台湾社团法人台湾自杀防治学会)https://www.tsos.org.tw/web/page/bsrs#06 Accessed August 25, 2023

台湾人忧郁症量表(台湾董式基金会)https://www.jtf.org.tw/overblue/taiwan1/ Accessed August 25, 2023

简式健康量表(台湾社团法人台湾忧郁症防治协会)https://www.depression.org.tw/detection/ Accessed August 25, 2023

现行版本

2025/09/02

文: 張凱安 Kyle Chang

资料查核: Hello 健康

Jeff Ong 更新


相关文章

精神疾病有几种?压力也会导致精神疾病吗?——认识精神疾病(中)

认识精神疾病(下):妄想症与晚发性妄想症


事实查核由 Hello 健康 完成。由 張凱安 Kyle Chang 撰写。更新于 2025/09/02。

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