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可能面临心理健康问题,但因为对精神科有所误解而抗拒就医,结果令问题逐渐恶化,情绪变得难以控制,身体也出现许多症状,例如失眠、疲倦以及肠胃不适。事实上,只要及早就医,并接受专业谘询与治疗,许多心理健康问题都能改善,连带的身体症状也会逐步好转。
《Hello健康》将带您认识精神科的服务范围与方式,解释精神科医生与心理谘商师的不同之处,并提供3个自我检测量表,协助您评估自己的心理与身心健康状况。
什么是精神科?和其他专科有什么不同?
精神科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医学科”,由精神科医生负责诊断与治疗。由于大众对“精神科”常存在误解,认为只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才需要看精神科,因此部分医院或诊所会采用较温和的称呼,例如“心理医学科”。
精神科与一般专科一样,都是处理特定的健康问题。不同的是,精神科主要针对心理健康困扰,以及因心理状态而引发的身体症状;而其他专科则主要处理各类身体疾病。
身心科(精神科) | 其他一般专科 | |
协助处理心理健康问题 | • 心理问题 • 或因心理困扰而引发的身体症状,例如失眠、疲倦、消化不良 | 各类身体疾病 |
相关治疗团队 | • 精神科医生 • 临床心理学家或心理谘商师 | 其他专科医生 |
医疗机构 | • 医院精神科 • 精神科诊所 • 心理谘商中心 | 医院或诊所 |
精神科医生与心理谘商师的差异
从上表可以看出,精神科的专业人员除了精神科医生外,也包括临床心理学家与心理谘商师,两者的差异如下:
精神科医生 | 临床心理学家 | 心理谘商师 | |
主要职责 | • 药物治疗 • 物理治疗 • 大脑功能检查 • 神经检测 | 专攻精神病理学,能够结合医生的诊断,理解疾病与药物的影响,并提供心理治疗 | 专攻心理层面,透过心理谘商协助患者加深自我了解,并应对长期的心理困扰 |
是否具备开具药物处方的资格? | 可以 | 不可以 | 不可以 |
是否能够开立诊断证明? | 可以 | 不可以 | 不可以 |
专业资格 | 完成医学学位,并接受精神科专科训练及通过专科医生资格考试 | 完成临床心理学硕士课程,并通过临床实习与专业注册认证 | 完成辅导或谘商心理学硕士课程,并通过临床实习与专业注册认证 |
在部分医院的精神科,或规模较大的精神科诊所,会同时配置精神科医生与心理专业人员。患者在初诊时,通常会先由精神科医生进行检查与诊断,再转介给临床心理学家或心理谘商师,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心理治疗或辅导。
以抑郁症的治疗为例,若患者经医生检查后,被诊断为早期抑郁症,可能会先转介给临床心理学家或心理谘商师,进行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以协助患者自我调适。若辅导成效有限,或患者一开始即为重度抑郁症,则需要药物治疗,以帮助患者尽早控制病情。
什么时候需要看精神科?
精神科的治疗范围除了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常见心理疾病外,也能协助诊疗以下问题:
- 长期心理压力:如家庭、人际关系、工作或感情压力,导致情绪长期低落或不稳定。
- 情绪症状:经常感到抑郁、烦躁、恐惧、紧张不安或容易发脾气。
- 身体症状反覆出现,但检查无明显病因:例如胸闷、头痛、心悸、发抖、冒冷汗、消化不良、全身酸痛、失眠、疲倦、食欲不振。
- 出现危险想法:包括强迫思维、自伤或自杀的念头。
若您或身边的人正面临自杀的念头,请立即寻求协助:
- 新加坡关怀热线 (Samaritans of Singapore, SOS):1767(24小时,免费)
- 新加坡心理卫生学院 (IMH) 紧急热线:6389 2222
- 若有立即危险,请拨打:995(救护车/紧急求助)
精神科自我检测
若您不确定自己是否需要到精神科就诊,可以透过以下简易的心理健康自我检测工具,初步评估自身的心理状况。若检测结果显示分数偏高,建议尽早寻求专业协助,例如精神科医生或心理谘商师,以便及时改善心理健康问题。
- 心情温度计(可另下载app测验):https://www.tsos.org.tw/web/page/bsrs#06
- 忧郁症线上量表:https://www.jtf.org.tw/overblue/taiwan1/
- 简式健康线上量表:https://www.depression.org.tw/detection/
- mindline.sg 综合心理健康自评(英文版):https://mindline.sg/home
心理谘商与精神科就诊费用
在新加坡,精神科的就诊费用通常取决于就诊地点及服务类型:
公立医院 / 综合诊所 (Polyclinic 转介至医院)
- 由政府补助,费用相对较低,本地公民与永久居民可享津贴。
私人医院 / 私人诊所
- 费用较高,通常不受政府补助,但部分可透过公司保险或个人保险理赔。
心理谘商费用则依服务提供者而异:
- 非营利组织或社区辅导中心:收费一般较低,有时按收入调整。
- 私人心理谘商中心:费用较高,每次约新币 80–200 元不等,视谘商师资历而定。
第一次看精神科要说什么?
许多人第一次到精神科就诊时都会感到紧张,不确定自己应该说些什么,或担心表达太琐碎。其实不必担心,精神科的目的就是协助您处理困扰,而不是增加压力或负面情绪。精神科医生与心理专业人员都接受过专业训练,在诊疗过程中会适度引导与安抚,让您能够安心表达心中的问题与情绪。整个就诊过程也会严格保密,保障您的隐私。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