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疾病的定义
唾液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唾液,帮助保持口腔湿润,降低蛀牙风险,并协助食物分解。唾液腺体积虽小,但分布在脸颊、嘴唇及口腔黏膜内侧。
多种疾病可能影响唾液腺功能,例如癌性肿瘤或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又称修格连氏症候群)。部分症状或疾病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后自行痊愈,或通过抗生素治疗改善;但也有一些情况需要进一步治疗,甚至手术处理。
唾液腺疾病的症状
以下列出几种常见的唾液腺疾病,以及它们可能出现的症状:
唾液腺结石(涎石症,Sialolithiasis)
- 舌下出现疼痛性肿块。
- 进食时疼痛感加重。
唾液腺炎(Sialadenitis)
- 脸颊内侧或下巴部位出现肿块。
- 脓液流入口腔。
- 脓液伴随强烈恶臭。
- 发烧
唾液腺囊肿:
- 囊肿破裂时,流出黄色脓液。
- 影响日常功能,可能造成进食、说话及吞咽困难。
唾液腺病毒感染(如腮腺炎 Mumps)
- 发烧
- 肌肉酸痛
- 关节疼痛
- 双侧脸部肿胀
- 头痛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 口干、舌头干燥
- 眼睛干涩
- 蛀牙风险增加
- 嘴巴痛
- 关节疼痛或肿胀
- 持续性干咳
- 容易感到疲倦
- 唾液腺肿大
- 唾液腺反复感染
在糖尿病或长期酒精成瘾的情况下,唾液腺也可能出现肿胀。
什么时候该看医生?
若您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尽快寻求医生的诊断与治疗:
- 口腔有异味
- 持续口干或舌头干燥
- 口腔疼痛
- 脸部肿胀
- 张口困难
如有以上任何征兆、症状,或对自身情况感到担忧,请及时向医生咨询。由于每个人的状况不同,与医生讨论才能找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唾液腺与常见疾病
人体有三对主要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及舌下腺,各负责分泌唾液以保持口腔湿润,并协助消化。最常见的唾液腺问题之一是腺体阻塞,会引起疼痛。
- 涎石症(Sialolithiasis): 由唾液腺内钙质结石阻塞所致,导致唾液无法正常分泌。
- 唾液腺炎(Sialadenitis): 常见于年长者或婴儿,多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引起,结石堵塞亦是诱因。
-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一种自体免疫疾病,白血球攻击外分泌腺体(如唾液腺、汗腺、皮脂腺),常见于女性,并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Lupus)相关。
其他可能感染唾液腺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伊科病毒(Echovirus)及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此外,唾液腺亦可能出现肿瘤:
- 恶性肿瘤: 虽极为罕见,但主要发生在50至60岁的中老年人。
- 良性肿瘤: 包括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s)及华生氏瘤(Warthin’s tumor),多见于腮腺。少数情况下,多形性腺瘤也可能出现在下颌下腺或其他小型唾液腺。
唾液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本文仅供健康资讯参考,并不构成医疗建议。若您想了解更多详情或与自身情况的相关性,请务必向医生咨询。
唾液腺疾病的诊断方式
医生会先参考患者的病史与健康检查结果,并根据需要安排合适的检测。若基本检查已能确认病情,通常不需要再进行额外检测。
常见的诊断方式包括:
- 口腔X光检查: 用于评估唾液腺是否有阻塞或结石。若确认堵塞,脑颈外科医生可能会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处理。
- 影像学检查: 包括核磁共振(MRI)或电脑断层扫描(CT),可更清楚观察唾液腺结构及异常情况。
- 活体切片(Biopsy): 当怀疑与自体免疫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相关时,医生可能会进行唾液腺活检,以获得更准确诊断。
唾液腺疾病的治疗方式
唾液腺疾病的治疗取决于疾病的类型及严重程度:
- 手术切除: 若唾液腺内出现肿块,医生可能建议手术切除。若为癌性肿瘤,可能需配合放射治疗以消灭癌细胞。
- 手术恢复期: 一般需要约 4 至 6 个月。若接受颈部放射治疗,可能出现口干、全身不适,甚至影响消化功能。在此期间,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多饮水,并避免高钠饮食。
- 保守治疗: 对于未造成严重症状的肿块,医生可能采取观察或非侵入性方式,例如使用特殊漱口液缓解口干,或以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
唾液腺疾病的生活调整与居家护理
以下生活方式的调整与居家护理方法,有助于管理唾液腺相关疾病:
- 维持良好口腔卫生: 每天至少刷牙及使用牙线两次,预防蛀牙与减少唾液腺疾病风险。
- 盐水漱口: 将半茶匙盐加入一杯温水中漱口,有助于保持口腔湿润及舒缓不适。
若您有任何疑问,请向医生咨询,以获得最适合您的护理与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