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第10周宝宝:宝宝学翻身时 请留意婴幼儿胃食道逆流

婴儿的健康与成长

若宝宝晚上愿意睡觉,而且能一次睡上 5~6 小时,那你是属于少数幸运的妈妈,因为大部分十周大的宝宝,常常会在半夜醒来,虽然宝宝半夜可能不睡觉,但这时候睡睡醒醒的间隔会相对拉长,也就是说,您能有比较长的时间小睡一会,养足体力。

第10周宝宝:宝宝学翻身时 请留意婴幼儿胃食道逆流

宝宝可能会有 2~4 段睡眠周期,接下来白天清醒的时间,将超过十小时。而不管孩子是夜猫子或早起的小鸟,基本上童年的睡眠习惯,会保持不变。

第十周的宝宝能够:

  • 发出各种声音,不再只是哭泣而已。
  • 宝宝躺着时,能够把头抬起约45度。

如何照顾宝宝?

多和宝宝沟通

这个阶段和宝宝的沟通非常重要,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尝试。为了帮助宝宝更好地发展,您可以从现在开始,或者在接下来几个月,试试看以下做法:

  • 赞美模仿行为:宝宝喜欢在模仿您时,得到赞美。
  • 多问问题:虽然宝宝可能还无法真正回应您,但请别太在意。问问题的重点,其实是为了激发宝宝的学习能力和观察力。通过不断地说话、提问和回应,宝宝会逐渐学会如何理解语言、注意周围的事物,并慢慢开始模仿与表达。
  • 多给宝宝表达机会:研究显示,父母若常跟宝宝对话,宝宝会更快学会说话,其实也只要让宝宝呼噜、呢喃或傻笑就很有效果了。
  • 时常描述自己在做什么:做什么事都要跟宝宝说,可以一边换衣服,一边描述过程,例如:“我现在帮你换尿布、我正在帮你扣扣子。”洗澡时,可以告诉宝宝,肥皂跟洗发乳,能让头发乌溜溜又干干净净。告诉宝宝自己正在做什么,不仅能训练宝宝听懂您说话,也能帮助宝宝观察周遭环境。
  • 说话时增加语调。
  • 大声朗读给宝宝听。
  • 说话时押韵或带多点节奏感。
  • 跟宝宝说话时,可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
  • 随着宝宝的成长,让宝宝接触更多事物,不过记得要与宝宝的能力相符。
  • 注意宝宝注意力减退、不再认真听您说话的信号,例如眼睛闭上了、眼神飘移、哭泣或坐立不安等;看到这些行为,可能代表宝宝暂时累了不想继续听您说话,建议可以让宝宝休息一会儿。

宝宝的健康须知

每位医生都有自己一套帮宝宝检查的方法,医生会根据宝宝的个人需求,进行体格检查,以及有不同的评估方法与流程。建议可以在检查完后,谘询医生下列问题:

  • 让医生了解宝宝在家里的日常生活,包括饮食、排便、睡眠和活动习惯,以及宝宝的发展状况,若打算重返职场工作,也可以询问后续相关照护事项。
  • 若您目前仍在亲喂宝宝,并计划回到职场工作,可以向医生提出您的疑虑、健康,以及宝宝行为相关的问题。

宝宝的需求与发展

在满两个月,第十周的这段时间,应该了解以下的状况:

1. 婴儿胃食道逆流

宝宝在餐后溢奶或吐奶是相当正常的现象,研究显示,估计有 50% 的宝宝天天吐奶,持续时间大部分相对短暂,并不会让宝宝受到伤害。然而,如果宝宝在一天内吐出大量奶水,或是天吐奶多次,就有可能是婴儿胃食道逆流的征兆,胃食道逆流(Reflux)一般指的是掺有胃酸的食物,从胃部逆流至食道。

胃食道逆流可能跟长时间的进食疼痛,或刺激有关,在比较严重的状况下,宝宝可能会咳嗽或是体重过轻。。

  • 为什么宝宝会得到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的主因,是宝宝食道的括约肌还很弱(括约肌是连接喉咙与胃部的肌肉),大部分的新生儿,下食道括约肌还无法完全闭合,由于肌肉松弛,食物无法完全停留在胃部。若宝宝吞下过多空气,或是吃太多,就容易有胃食道逆流的状况。

  • 如何诊断胃食道逆流?

一般会使用 pH 值检测试剂盒,放入宝宝的食道,检验逆流情形与酸度。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检测宝宝胃食道逆流的方法,如 X 光或胃镜(泛上消化道内视镜),后者是将装有镜头的管子,放入宝宝的消化道检查并采检体。

  • 如何治疗胃食道逆流?

在多数情况下,随着括约肌越来越发达,一岁后,自发性胃食道逆流的状况会减少,若宝宝是喝配方奶,医师可能会建议换成豆浆,或是较不易引起过敏的奶类。建议让宝宝少量多餐,避免宝宝的胃部里有太多食物。另外部分研究显示,在母乳或配方奶中添加米糊(Rice cereal),让牛奶更浓稠,可能有改善胃食道逆流的症状的潜在效果,在尝试之前,建议先请医生评估或给予意见。

其他方法包括在宝宝进食后,保持他身体直立,让头部高度维持在 30 度以上,避免奶水倒流;如果宝宝经常打嗝,也能排出一些空气,进而减缓食道逆流的症状;医生可能会开立稀释胃酸的药物或制酸剂(Acid blockers),给宝宝每天服用。这些用药通常与治疗成人火烧心(胃食道逆流)的药物十分相似,不过,未经医生许可,不应让婴儿自行使用任何药物。

2. 宝宝开始会翻身

这时,宝宝在学习如何翻身,这个阶段的婴儿,能够从趴姿转换成仰卧姿(正躺),或从正躺切换成趴姿,一般来说,至少要超过一个月以上的宝宝,才能学会翻身,因为只有在脖子及手臂肌肉够强壮的状态下,才能做到这个动作。

这时候除了会翻身,宝宝活动量也开始增加,代表在换尿布时,你必须腾出一只手固定住宝宝,也要避免在没人照看的情况下,把宝宝放在床上或是离地面过高的地方,不然很可能会不小心摔伤。

新手爸妈小贴士

您可能会注意到宝宝出现以下状况:

1. 开始流口水不代表开始长牙

宝宝的唾液腺从子宫里开始就已经开始运作了。您可能会发现宝宝在这段时间才开始流口水,因为这时候的宝宝,倾向把东西往嘴里塞,因此分泌的唾液量会超过吞咽的唾液量。

不过流口水并不代表宝宝开始长牙,大部分宝宝的第一颗牙,在 4~7 个月大时才长出来。若宝宝发育速度较快,下腭会在三个月大的时候,可能会先长出 1~2 颗牙齿(宝宝出生时已有牙齿属于少数状况)。

很多家长会给宝宝戴围兜,避免口水滴得到处都是,不过务必在睡前把围兜拿开,避免孩子窒息。虽然宝宝的玩具或其他物品上会沾满口水,看似容易感染到病菌,不过不必担心,因为口水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 A,可提供宝宝免疫保护的效果。

2. 咕咕声

一开始注意宝宝呼吸时,咕咕声听起来像是随机产生的,但之后您可能会发现,在与宝宝对话、吃饱、在镜中看到自己、或是看到摇篮上的装饰小鸭鸭时,宝宝就会发出这种咕咕声,因为宝宝兴奋时容易发出呼噜声。

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会尝试并探索使用喉咙、舌头及牙齿,来发出声音。对父母来说,咕咕叫的声音通常是除了哭声以外,宝宝第一个发出的声音,不过这只是开始,因为几星期至几个月之后,宝宝便开始学会大笑(通常在 3~3.5 个月)、尖叫(4.5个月)和发出其他声音。

宝宝发出子音的阶段,不太一样,有些宝宝三个月大就有办法,有些则要等到五或六个月大;当宝宝开始试着发出子音时,会一直重复同一个,或两个子音加母音的合音,到了第二周会换其他的合音,似乎忘记原本已经会发出来的音,不过事实上,宝宝不再发出原本的声音,是因为他的专注力有限,一次只能好好做一件事。

免责声明

Hello 健康不提供个人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

Murkoff, Heidi. What to Expect, The First Year. New York: Workman Publishing Company, 2009. Print version. Page 213-248.

现行版本

2025/07/03

文: CihRong Huang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Jeff Ong 更新


相关文章

第39周的宝宝:扶着家具走 扁平足正常

第32周的宝宝:会模仿情绪 注意拉肚子


由 賴建翰醫師 审核,身心科,博士身心醫學診所。由 CihRong Huang 撰写。更新于 2025/07/03。

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吗?